2025-2026年辽宁抚顺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把词语补充完整。

虎视(_____)(_____) 大(_____)流(_____)(_____)(_____)冲冲

暴(_____)无(_____ _____)(_____)有味 _____)(_____)有词  

忘(_____)所(_____)两手(_____)(_____) 心(_____)意(_____

2、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精兵( )   ( )知著   不可思( )   ( )更新

3、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诗句。

(1)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诗描写日暮时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有一句诗句可以表达此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中总写了红军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皆以一饭为节挈妻子

()()()

期年屏息效颦

()()

好士细腰朝有黧黑之色

 

5、补充名言。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________________,有为民请命的人,_______________……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4)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5)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欣赏。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从这首诗中的“寒”“孤”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________诗,我们曾学过的这一类诗有《________》。

3《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从诗中“留连”“自在”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7、阅读直通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片诗把西湖比作__________,描绘了它________时候和______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为________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2】诗句中与“淡妆”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与“浓抹”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

【3】苏轼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4】你还知道的宋朝的诗人和作品: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5】我积累的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群文检测。读下面的三首古诗,完成练习。

小儿垂钓 渔歌子 江雪

蓬头稚子学垂纶, 西塞山前白鹭飞。 千山鸟飞绝,

侧坐莓苔草映身。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万径人踪灭。

路人借问遥招手, 青箬笠,绿蓑衣, 孤舟蓑笠翁,

怕得鱼惊不应人。 斜风细雨不须归。 独钓寒江雪 。

【1】选择,这三首诗的作者依次是( )

A.李白——张志和——柳宗元

B.柳宗元——张志和——杜甫

C.胡令能——张志和——柳宗元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三首都是词,“小儿垂钓”“江雪”和 “渔歌子”都是词牌名。 ________

②《渔歌子》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以及渔翁悠然自得的垂钓生活。 ________

③《江雪》中的“千山” 和“万径”指的是有千座山、万条路。 _______

④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初学钓鱼的可爱的小孩形象。________

【3】写出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题。

窃读记

林海音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

2请赏析第13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多处写了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10、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彩色的鸟

冯至

①在热带地方是不难看见羽毛美丽的鸟的,但是在北方,在我的家乡,最普通的鸟儿只是喜鹊、鸽子、乌鸦、麻雀。你们想,这些鸟儿不是灰色的,就是黑色的,不然就是白色的;它们的羽毛怎么会十分美丽呢?但是我一打开我的图画书,就不同了,里边的鸟儿有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它们真是美丽呀,若在我的笼子里哪怕是只养这么一只,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可是,笼子里边只有麻雀,房檐底下只有鸽子窝。一天,还有一个人送给我一只乌鸦,长得那样丑,声音那样难听;母亲说,把它放了吧,我还有一些舍不得。天天饲养着这类鸟儿,有多么单调。

②我问父亲:“书上的彩色的鸟儿我们这里怎么都没有呢?”

③父亲说:“它们在这里不适宜生存。”

④“不适宜生存”,我却有些不懂,什么叫做不适宜生存呢?

⑤父亲继续说:“水里的鱼不能在陆地上生存,空中的鸟不能在水里生存。冬天若是把你放在一个冰冷的房子里,你就会冻出病来。这都叫做不适宜生存。南方的彩色的鸟儿都惯于温暖,所以不喜欢飞到我们这个冷的地方来。”

⑥我听着,似懂非懂,我只是更思念彩色的鸟了。但是彩色的鸟怎么也飞不到我们的天空。我想,彩色的鸟既然没有,我就要制造彩色的鸟。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蓝色、红色、绿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蓝色、红色、绿色呢?——一天,母亲在染衣服,我就把各样的颜色都偷偷地留起来一点。午后,母亲的衣服都染完了,挂在院子里漂扬,非常好看。我就开始从笼子里把麻雀取出来一个,染一个。有的染蓝的,有的染成彩色,一切都按照我的心意,染完了一个,觉得比图画上画的还好看些,心里很高兴。我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这里也有彩色的鸟了。”

⑦第二天一睁眼,就想去看那些彩色的鸟。但是走到笼前一看,已经有三只鸟死了,等到下午,又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一只还活着。这只是没有全身染遍了颜色,我只在它的翅膀上染了一点红。我看着这些活泼泼的鸟一个一个地死去,很懊丧,我只好把它们埋在房后的空地里。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我才得休息。同时我自己想:“无论如何,我是有过彩色的鸟了,可惜它们这么快地就死去了。大半这就是父亲所说的道理吧,彩色的鸟儿在我们这里不适宜生存。”

【1】找出文中第⑥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错别字: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的探索过程

产生好奇

提出疑问

我的发现:(1)________

我的疑问:书上的彩色的鸟儿我提出疑问们这里怎么都没有呢?

继续思考

付诸行动

我的思考:母亲能够把衣服染成彩色,我为什么不把我的麻雀也染成彩色的呢?

我的行动:(2)_________

意外结局

得出结论

我的发现:(3)___________

我的结论:(4)_________

【3】结合加点字,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你们想,这些鸟儿不是灰色的,就是黑色的,不然就是白色的”

句中“不是”“就是”“不然就是”写出了_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_的情感。

【4】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我”儿时细心观察、乐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B.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C.表现童年因不懂科学、无知而导致小鸟死亡的后悔。

D.表现童年的行为虽有悖科学,但带给“我”快乐。

【5】文末“我”认为“彩色的鸟儿在我们这里不适宜生存”,和第③段父亲所说的“它们在这里不适宜生存”是一个意思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在线我抱(歉 谦)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sù shù)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 炼)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jiǎo jué)

1)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读音,画“”。

2) 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3自然段老人强调“每天早晨”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仔细阅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你学习某种技艺遇到困难时,得到过谁的鼓励?心情怎样?请简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_________。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在正确的词语下划横线。

【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在序号上打“√”。

①背影             ②一根项链             ③母子俩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4】第②段“不速之客”指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

【6】请想象一下小孩发现金项链以后与妇女的对话,然后把“央求”的过程写具体,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心理。

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________

13、阅读积累与运用。

仔细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常常(   唯一( 慈祥(

2.者说:很快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

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14、黄粱一梦

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最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1】以下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店主的做饭手艺不好,所以饭一直没有做熟。

B.形容穷书生的美梦非常短暂。

C.店主也睡着了,所以黄粱米饭一直没熟。

【2】穷书生能享受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的原因是?( )

A.穷书生发奋读书,最终官运亨通,生活富裕。

B.道士给穷书生一个神奇的枕头,让他做了一个美梦。

C.店主帮助了穷书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只要你善于发挥想象力,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

B.做人要脚踏实地,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C.只有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获得成功和财富。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的列是祖国奋勇前的象征。(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精神鞭策自己。(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表达与交流。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岁月的流转中,许多记忆也如墙上日益斑驳的图画,在脑海里渐渐模糊。但是,也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如印刻一般,永远烙印在记忆深处。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出真情实感,5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