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贵州遵义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清美景色:《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

2.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奔涌,古人也曾说:“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谁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应做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请你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表明自己对时间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 )响起( )的掌声

(2)树上挂满( )的苹果

(3)( )的田野里呈现出一片( )景象

 

3、根据诗歌填空答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一个“死”的意思是 _________。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的情感;第二个“活”的意思是__________ 。饱含着作者 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这首诗中写到了两种人,一种人是指 ___________,一种人是___________ 。全诗通篇运用 _________ 的方法,写出了两种人的人生选择和人生归宿,赞美了___________及像他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的高贵品质。

4、根据语境提示,书写词语。

(1)雨下得更大了,身材shòu xuē( )的李大爷披着dǒu peng( ),打算去查看池塘边那所líng luàn( )的máo wū( )

(2)母亲性格hé ǎi( ),待人有lǐ mào( ),总能与邻里和睦相处。

5、初知内容 (读课文《灯光》填空)

课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的憧憬陷入在一本书里的一个在电灯下_____________的孩子,并希望能用上电灯造福孩子;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郝副营长用_____________点燃了那本书,但火光却暴露了_____________,最后英勇_____________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解释词语。

别枝:____。   见:____

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___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极光

极光是呈现给我们的最瑰丽、最神奇的大自然景观。

现在我们知道,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千米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电子和质子),它以150万千米以上的时速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捕获。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紫色或红色的,被碰撞的应该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

极光的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在天空中呈现出帐幕状、弧状、带状、射线状和云状等多种形状,光彩夺目,令观赏者大为着迷。极光常常在地球磁极附近的一个椭圆形区域内移动,可以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这一椭圆形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和速度。在每11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这一区域面积最大。

极光也在白天出现,但所以阳光太强,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要大气和磁场条件与地球相似,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能够产生极光现象。由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土星的极地地区同样出现了红色的极光。和地球一样,土星上的极光也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2002年2月份,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千米的卡克斯劳塔宁上空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极光。那是寒冷的一个夜晚,夜空很明朗,人们抬起头,看到了一团形状奇特的绿光。当人们边寻找边走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抬头看天,把这当作一次难得的、不容错过的良机。

在这一地区,从9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份,③一年中大概约有200个夜晚能够看到极光,但要具备几个基本观赏条件:天空无云,并且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因为城市的灯光会使人看不到亮度较弱的极光。最强烈的极光亮度能跟月亮相媲美。

但极光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它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1989年,太阳引发的一场地磁风暴就使得加拿大魁北克的600多万居民遭受断电之苦。

【1】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请按顺序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修改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极光只出现在地球的两极。

B.土星上也有极光,土星上的极光也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C.粒子和氮原子碰撞,极光呈蓝色、紫色或红色。

D.极光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

【4】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0、阅读理解。

最后一壶水

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着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

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________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

一脸惊讶的爷爷,发现这位共产党员的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爷爷和他手下的人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带领手下的几十号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也会没命的。

爷爷听到这儿,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再后来。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

1文中短语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表明了当时人们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停顿,短暂的停顿。作者为什么在此作这样的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文中________处填入的短语应是(____

A.看了看 B.望了望

C.盯住了 D.看过了

4面对最后一壶水,文中那位共产党员从眼神流露出恐惧,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为什么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爷爷明白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那样做后,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结合最后两段,请你说说爷爷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大 门

材料二:

端午节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读材料填空。

(1)小明去看学校旱地龙舟比赛,他可以通过阅读材料________________知道比赛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举行。

(2)材料二中②③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2】根据阅读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选其中一个说法不正确的,结合上述材料写写你判断的理由。

(1)教学楼在学校通道的西侧。_____

(2)通过读以上材料,可以知道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_____

(3)端午节这天,六(一)班的小亮特意向老师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_____

判断_______题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说明什么?

它(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感悟。

不必说夏时的古老传说,不必说商代的甲骨铭文,光是那历史长河中的文学著作就已使我们骄傲良多。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惟有诗歌是最亮的一颗星,是我心中那份执著的渴望,是我永远的追求。

  我渴望诗中的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__________的笔下幻化成千光万彩,这是春的灵感,春的恋歌,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一样的春*。

  我渴望诗中的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__________的笔下婀(  )多姿,这是夏的生命,夏的灵魂,诗中的花红,诗中的绿叶,诗一样的夏日。

  我渴望诗中的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__________的笔下深(  )悠远,这是秋的写照,秋的眷恋,诗中的枫林,诗中的落叶,诗一样的秋色。

  我渴望诗中的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__________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精灵,冬的舞者,诗中的寒风,诗中的雪花,诗一样的(  )外雪天。

  诗是这历史尘(  )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我渴望与 诗为友,相依相伴,举杯共赏,一起吟咏四季之情,历史之故。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2.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骄傲良多:     漫天飞舞:  

  3.在文中的空线处填写诗人的名字。

  4.仿照画“——”句子造句。

     

   5.另外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诗句各一句。

春:  

夏:  

秋:  

冬:  

  6.用“——”画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13、阅读驿站。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钱横线上。

【2】阅读①-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4】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

【5】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学性文本,完成练习。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的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博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又指____

A.作者的家庭地址   B.体谅他人,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C.饮水机在门边摆放的位置   D.电视机的摆放位置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写送水的师傅进门要脱掉鞋子?(  )

A.说明这是他的习惯。 B.为下文做铺垫。

C.他的鞋很脏。 D.侧面烘托了“我”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第三自然段中“我对儿子眨眨眼”句中我对儿子“眨眨眼”的目的是(  )

A.我想提醒儿子不要往下说。 B.我与儿子的互动。

C.我眼睛突然间很干涩。 D.儿子问我问题,我在回答他。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下列选项不恰当的是(  )

A.交代老人感动的原因。 B.表达了“我”的感动之情。

C.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D.他怕我责怪。

5你觉得文中的送水师傅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字句: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改为字句:  

2.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

改为反问句: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仿写一句话:  

 

19、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20分)

题目:我爱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