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作者是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这篇短文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形象。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黑洞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香结》作者以丁香结象征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结,是解不完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猜一猜。
(1)德国 失聪 音乐家 命运 人物:_____________
(2)乐曲 俞伯牙 弹琴 知音 成语:_____________
(3)小说 闰土 鲁迅 回家 作品:_____________
3、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再写几个。
(1)别出心( ) ( )钉( )铁 跌跌( )( )
技高一( ) ( )涌( )湃 威风( )( )
(2)写两个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填空: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和贝多芬的《月光曲》。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称道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而当你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可以用__________来形容。当你读到一篇好文章时,会这样说:“真是__________!”
4、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渲染(_________) 蒙古包(_________) 迂回(_________)
妩媚(_________) 参差(_________) 苍穹(_________)
冠冕(_________) 旖旎(_________) 婆娑(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4)写出表达“虽然身份低微,但也心系国家。”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6、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似 江海汇合之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________)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________)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________)
【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7、阅读下面的诗文,答题。
【材料一】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三】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选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材料五】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材料六】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止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选自韦庄的《暴雨》)
【1】补充【材料一、二、三、四、五】中空白处的诗句。
【2】阅读【材料一】,说说哪一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并简析其用得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诗中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的?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两句类似这种借古讽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再写两句像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五、六】,同样是写雨,我更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在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开颜: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长征》这首诗,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
(2)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 )
(3)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三个历史事件。( )
(4)诗的联尾,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
9、记叙文阅读
父爱昼夜无眠
(1)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
(2)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也终于什么也没说。
(3)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我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这样很好。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4)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支吾吾地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好着呢。
(5)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
(6)“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7)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8)我说是。我回答是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愧疚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竟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9)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存了一千多块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父亲把眼一瞪:“好你个老李头,要你瞎咕叨个啥?”
(10)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_______。
(11)“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12)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文中“忤逆”这个“忤”字是生字,这个词是生词,根据学过的识字方法,你猜一猜这个字的读音应该是_____;结合上下文,你认为“忤逆”的意思是_____。
【2】第(3)自然段中“一气呵成”在文中是指_____。
【3】“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这句话中“出”字的双引号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
【4】父亲在“我”发火后,“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想出父亲当时是一种_____心情。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又表现了父亲的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消瘦;“贴骨膘”“瘦弱的虾米”“条条隆起的胸骨”。这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6】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第(10)自然段结尾续写一句话,不要超过20字。
(10)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_____”
10、课内阅读。
船长哈尔威 在舰桥上,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 ,随着轮船 。人们透过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把船长比作了一尊“ 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于职守”四个字在《船长》一课里有千斤重。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读读划横线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简;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 A :“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展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炎炎夏日,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法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 B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 C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③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时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⑨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抓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⑩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⑪我们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 D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⑫少年深深地朝我们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汉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引用人物语言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说”的意思。请给选文的字母留白处,选择合适的选项( )(填序号)
①又补充道 ②笑得更嚣张 ③礼貌地喊一声 ④不屑地回应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2】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了发生在送报少年身上的事情,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练习。
A.让小说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也使小说更加吸引读者。
B.通过与“我”的儿子对比,体现出送报少年的优秀品质。
C.说明人物的命运各有不同,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握自己的命运。
D.通过对比,进一步体现“我”对儿子行为的不满。
【6】如果你就是文中“我”的儿子,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一定感慨万千吧!请联系短文内容,写一写当时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这几段话中,主要运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 语言 心理
B.动作 语言 神态
C.外貌 动作 语言
D.语言 神态 心理
【2】文中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因为“屹立”的意思和“站立”一样。
B.不能。“屹立”表达了五壮士坚毅的品格,更表达了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决心。“站立”则无法体现当时五壮士的心情。
C.能。因为这两个词都能表达出五壮士坚毅的品格,表现出当时的心情。
D.不能。“站立”是单纯地站着,体现不出五壮士当时的心情。
【3】文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情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声音”一方面指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声音”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C.“这声音”是指“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体现了完成任务后壮士们心情的激越。
D.“这声音”体现的是壮士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13、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儿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每天晚饭前我们俩就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从远处传来,我们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横梁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往往是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太阳刚刚偏西,我和弟弟就已经在门前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象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错觉,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都落山了,父亲还没有到家。“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其实并没有什么铃声,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特别悦耳的铃声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包。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儿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路上,铺在父亲的背上,显得那么温柔;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吃力,只见他身体竭力前倾,两脚费力地向前瞪,布满汗滴的额头上,根根青筋突起。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他说,要是连时间都不能保证,肯定啥事情也做不好。我们的学习再也不需要父亲操心。我们在学校从不偷懒,成绩也从未让父亲失望过。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四个情景,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A.平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节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病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上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 )描写,使用了( )、( )、( )( )等词语,生动再现了________的情形,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3】本文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代文阅读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埋(mái mán)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ào dǎo)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道路的!”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爱好________(hǎo hào) 流涕________(tì dì)
埋________(mái mán)怨 反倒________(dào dǎo)
【2】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所选项的序号。
心里一亮_______
①光线强。②发光。③响亮。④清楚;明白⑤显露;显示。
名扬四海________
①高兴;往上升。②往上撒。③传播出去。 ④指容貌好看
【3】课文主写了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21、写作。
你了解自己吗?自己的相貌、性格怎样?自己的成长如何?成长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请你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字数不超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