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注音。
盘盂(______) 沧(______)凉 孰(______)为汝(_______)多知(_____)乎
2、写同音字组词
xiāo 云( ) 喧( ) ( )售 ( )烟
yù 驾( ) 区( ) 相( ) 防( )
qī ( )骗 ( )厉 ( )黑 周( )
xiāng ( )嵌 冰( ) ( )江 车( )
3、补充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yī shang xuán yá rì kòu xǐ qu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ōu yǎ jǔ sàng ɡē da lǐ lù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补充成语,然后选词填空。
低吟浅( ) 沉沉欲( )
从容不( ) 化( )为夷
弱不( )风 不( )之缘
(1)一别墅遭遇入室抢劫,机智房主巧用智慧制服歹徒, 。
(2)他从小就与攀岩结下了 。
6、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蕭蕭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两首诗都是______诗,诗人借咏叹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2】《石灰吟》一诗中,首句“千锤万凿”说明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______”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等革命烈士。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B.《咏煤炭》全诗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句写煤炭,句句寄托诗人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C.《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D.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石灰吟》中侧重表现了自觉接受严酷考验的思想,在《咏煤炭》中侧重表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9、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充满“气泡”的建筑
①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修建的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一一“水立方”,是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气泡王国。它的外层结构由1437块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组成,营造出极具魅力的视觉效果:无论站在场馆内外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半透明的水泡,却看不到一根多余的钢梁。
②那些水泡和钢梁是怎样融为—体的呢?其实,这个淡蓝色的方型建筑,隐藏着自然界中一个关于气泡的秘密。
③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罗德·开尔文就提出了这个“气泡理论”。他用开尔文定律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由十四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自然界中很多物质的排列结构,都是以这种气泡的结构方式组成的。这—理论最终帮助“水立方”形成了复杂的节点,成为其庞大钢结构体系的依托。
④“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约30米,使用的ETFE共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技术最全面的膜结构公共建筑。
⑤尽管“水立方”是一个全封闭的室内场馆,但巧妙的设计让它能够自如地“呼吸”:屋顶设置了自然排风机,8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这样就能将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自然通风,保证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
⑥“水立方”的外膜材料ETFE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它具有自洁功能,本身比较光滑,不易沾染灰尘。除了遇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自然降雨就足以使之清洁如新。
⑦ETFE膜材具有不浸水性,雨水滑过,不留水痕。与此同时,“水立方”专门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为1万吨左右,相当于l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⑧在“水立方”的表面,散落着许多闪闪发光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可以控温的镀点;它们就像小小的遮阳伞,起到隔离、反射光线的作用,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阳光负荷很少的北面,镀点密度疏一些,而在西面和东面,由于入射阳光较强,镀点密度就相对高一些。要想让“水立方”保持凉爽的温度,这些小小遮阳伞的分布就必须十分精确。设计者以北京市近3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进行精密计算,终于确定了每一张薄膜上所需镀点的面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文章围绕“水立方”的特点,主要抓住其视觉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水回收、温控设计等方面来说明。
【2】第②段中“自然界中一个关于气泡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除了遇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自然降水就足以使之清洁如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立方”专门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为1万吨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中“水立方”表面的镀点有什么作用,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想象丰富,把___比喻成“___”,把___比喻成“___”。由小丘线条的“___”,作者又联想到___的中国画。
【3】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 )。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鲜活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4】这段话是围绕“_____”来写的。这使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所展现的画面。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寻找幸运花瓣儿
那天,你猛然问我:丁香有几个瓣儿?
我怔在那儿,一时竟答不上来。
放学以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
原来是四个花瓣呀!
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于是,那天放学后,我( )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丁香。
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终于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要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 )。
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丁香?
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
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着: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
那天放学比较早,我( )我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
【1】下面对“恶作剧”的解释哪个符合文中的意思?( )
A. 出于恶意折磨人 B. 恶劣的骗人的行为
C. 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D. 演出愚蠢的把戏,令人恶心
【2】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短文的空白处。
径直奔向 兴致勃勃 悻悻离去
这些词语都在表现作者找花瓣的( )心情。
【3】填写序号:“我”为什么一定要寻找五瓣丁香?( )
A. 为了证明世界上根本没有五瓣丁香
B. 为了得到幸运
C. 因为五瓣丁香很希奇
D. 同学找得到,“我”也能找得到
【4】你认为事情会怎么发展?请推想一下事情的结果,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给每人发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馒头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粥吗?娘说她不喜欢吃馒头……①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②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吃,淡淡地说:“吃吧,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家穷的比喻句。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明明没有拿回馒头,妈妈为什么对二丫娘说拿回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两处省略号,①表示(______),②表示(______)。
A.说话断断续续 B.列举省略 C.语意未尽
【6】你怎样理解“我的童年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丽莎可能会死?罗伯特听了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要是丽莎死了,岂不是永远见不到她了吗?呃,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罗伯特摸了摸裤子口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三步两步冲到讲台前,把钱全部掏了出来。他把钱交给尤金太太,说:“给丽莎治病。”
“哦?”老师愣了一下,“最好先回去跟你妈妈商量一下。”
“我妈妈不知道我有这么多钱。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罗伯特一提到战斗机就想哭。
“罗伯特,这些钱你存得很不容易,你要全捐给丽莎?”
罗伯特点了点头就赶紧转身跑出了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泪水就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他怕老师再多问两句自己就会改变主意。他是多么喜欢那架战斗机呀!可是他也很怕丽莎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想到战斗机,想到丽莎,他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
【1】“罗伯特听了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说明( )
A. 罗伯特感觉很冷,不禁打了个寒战
B. 罗伯特害怕丽莎会死去,表现了他的善良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三个“不能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罗伯特内心的恐惧,表明了他对丽莎有着深厚的感情
B. 作者用词重复啰唆,应注意精简重复的词语
【3】罗伯特捐钱后,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1)姑娘为什么会一脸茫然?
(2)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6、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______;一本好书,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懊恼…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孩子,请拿起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写下来吧!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好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