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台湾新北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2、选字填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

(2)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_____

(3)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_____

(4)处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种______________,既使人_____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节选自___________(填作者)写的_____________。(填课题)文中能表达蒙汉人民深厚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首诗可以道尽作者心中的感想万千。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孟浩然的思乡愁绪;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夏天景色的赞美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则从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感官,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而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看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3、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 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_ 的郝副营长,我积累到的一句爱国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原文内容填空。

(1)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4)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是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写的。

【2】画线句中“移舟”指的是_________,该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现代]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给下列诗句用/画出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体裁)诗,全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吾曹:我等,我辈,我们。③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1】下列对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B.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 )

A.指人民的困难和痛苦。                            B.因为疾病引起的痛苦。

C.对敌人的憎恶厌恨。                                D.指心中的悲伤之情。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稍微                    B.微小                    C.少许                    D.一些

【3】你觉得牵动作者心情的是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从这首题画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1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碧绿,一直铺向前方,山顶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的牵牛花,蓝宝石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的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写出了锡林格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10、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1】故事中欧阳修向谁请教?( )

A.钱惟演

B.谢希深

C.尹师鲁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3】我们应该学习欧阳修什么品质?( )

A.虚心学习

B.坚持不懈

C.吃苦耐劳

11、读课文《惟一的听众》全文和课外段《荷包蛋》,然后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无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语段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3)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了,该让蛋吧!意图是什么?

(4)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惟一的听众》、《荷包蛋》这两篇文章中的老妇人父亲的教育技巧。

(6)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教育你,试举一例说说他们是如何帮助、教育你的。

 

12、读文段,体会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1】文中“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既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A.矛盾   C.担忧   B.紧张 D.痛苦 )

【2】“我”不忍心看邱少云,是因为___________。但“我”又忍不住不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横遭杀戮,扬子江水血浪翻滚。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交烬。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材料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节选)

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

刀亡枪杀,不论军民,奸淫掳掠,丧尽良心。

朗朗书声,为之顿绝,哀哀母号,泪有血痕。

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

剜目斩首,剖腹流肠,举火而焚,掘土以坑。

【材料三】右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和平大钟。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名为“倒下的300000人”。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 300000 人敲响的和平大钟”。

【1】对上面三则材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

B.材料二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

C.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建造背景及具体建造时间。

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2】某班级要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应该重点关注上面哪两则材料?(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下列说法与之关联不大的一项是(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C.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知耻而后勇。

【4】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读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时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材料一)这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它出版于1719年,300多年来,以种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书。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会兴味盎然地沉醉在本书中,各有所得。年轻的读者,不用说,自然会被书中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但是,在学识渊博、目光犀利的思想家和作家眼中,此书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譬如:思想家卢梭赞扬这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作家郑振铎评论“这本书是以最简朴的、不雕饰的笔写下的;而作者的描写力却极可惊,能吸引住无论老幼的无数的读者”。至于在文学领域里,这本书不知衍生了多少文学作品,它的广泛影响迄今波澜滚滚,绵绵不绝。

(材料二)1660年笛福出生于伦敦。他父亲是个做蜡烛的商人,家境不富裕,他只有中学学历,但是练就了一手流利的文笔。

1683年,他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干过五花八门的行当,并积累了漂洋过海的经验。

他一生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他主持的期刊《评论》上的文章几乎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

(材料三)我早就发现,现在这个地方不适宜我居住,尤其是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的、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尤其是附近没有淡水。所以我决定去找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更方便的陆地。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蔽阳光的酷热;第三,要不受食肉动物的侵袭,不管是人,还是野兽;第四,要看得到海,要是能看到路过的船只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机会,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

(材料四)

目录

第一章 离家出走       第五章 荒岛求生       第九章 巧救俘虏

第二章 遭遇风暴       第六章 生活历练       第十章 虎口夺船

第三章 逃离海盗       第七章 野人危机       第十一章 离岛返家

第四章 噩梦降临       第八章 我的奴仆

(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删改。)

【1】(材料三)中,小说主人公面对困境时积极的应对态度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就这一点而言,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之最不相符的是(   

A.《偏林外史》(严监生)

B.《汤姆·索亚历险》(汤姆·索亚)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D.《詹天佑》(詹天佑)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写了什么?请简单概括两份材料的内容。思考:(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没有存在因果关系呢?如果有,是什么?如果没有,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四份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你对整本书阅读有什么好建议,请分条列出至少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准备步入初中的你,请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学习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暑期阅读书单,并写理由。

暑期阅读书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双重否定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的厚石头围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通过鲁滨逊的教化,使“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要求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演出结束,大家情不自禁地说:“实在是太精彩了!”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每个人都有流泪的时候,虽然流泪的原因不同,也许是悲伤的眼泪,也许是后悔的眼泪,也许是感动的眼泪……请以“眼泪流过之后”为题,写一篇属于你自己的故事。要求: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