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台湾台北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填空。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这三个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提醒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①天黑时,我躺在床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运用。

1.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___________的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着岸边涌过来……

2.祖国的山河是壮丽的。看到气势雄伟的黄河,我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看到江南的迷人景色,我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 )

3.徜徉在古诗中,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诗人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文要有自己的个性;诗人朱熹《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4.《竹节人》记叙了“我”和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没收后老师也__________的故事。

5.“颜筋柳骨”中“颜”和“柳”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走进名人:本学期,我与许多名人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我永远怀念他;认识了_____________的伯牙与钟子期,他们互为知音;也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贝多芬,我被他的《月光曲》陶醉了;还认识了__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我要为他们的壮举高歌。

4、写出下面诗句代表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________          习俗:________

5、我会填。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写文章要围绕_____来写,可以从不同方面选取______来表达中心意思。

(2)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要______;通过第八单元课文的学习我还认识了“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用本单元中的句子回答),《少年闰土》选自他的______(作品),文章向我们展现了少年闰土______的形象。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

(3)我知道伯牙绝弦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后来人们常用“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很多古诗都有提及他们的传说,如:____________

(4)站在黄河边,我吟咏起“____________”的诗句;望着眼前的绿水青山,我想起了“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7、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有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请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并规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教室里,小男孩在不同的窗子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象?他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那两扇窗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吧,谈一谈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高科技污染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  拖)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类的高科技影响能达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  积)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及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高。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且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各国政府组织的力量,(订  定)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协)。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火眼金睛。用“√”选择括号里使用正确的汉字。

2小小裁判长。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有形、多形三类。   _______

2)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类的高科技影响能达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_______

3)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_______

4)氟氯烃对臭氧层没有造成严重破坏。   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________________

2)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多选)

A. 种类多 B. 分布领域广泛 C. 危害人类比较严重 D. 防治难度大

5文中第三自然段中这样的垃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③丁字形的广场(汇集 汇聚)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 擎)   着红旗,有的(提 擎)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bēn bèn   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zhēng zhèng   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用“√”选择加点字正确的字词或者读音。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也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

(3)选文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   

A.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B.会场的大体布局

C.会场的准备工作

(4)从选文第③自然段看出来人们_____;选文第_____自然段主要是“面”的描写,第_____自然段主要是“点”的描写。

12、烧炭工和绅士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高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没有理会,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且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1】“趾高气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

【3】从短文第⑥⑦⑧段可以看出绅士( )。(多选)

A.对孩子严于教育,要求孩子有错必改

B.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

C.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尊重孩子

D.看不起烧炭工和他儿子

【4】第⑩段写到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他可能想说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从加点词“用力”可以看出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 ______

(2)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是因为他担心两个孩子再次吵架。 ______

【6】读画“ ”的句子,为什么说这是“最精彩的一课”?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1.五位壮士跳下悬崖时,喊出的口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第7~10自然段中表示的意思的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望:指看看。

3.谈谈你对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句子②着重描写了人物的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这个关键语句可以感受到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文中句子③、④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通过“___________”这个关键语句,可以感受到班长勇于牺牲的精神。

3这个片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具体写了每一个战士。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其中,第_____句(写句子序号)是“点”,第___句(写句子序号)是“面”,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片段内容)。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表示不小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

16、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你热爱劳动吗?你帮助妈妈做过哪些家务?请选择其中的一项写下来,要写出自己在劳动中付出的艰辛和得到的快乐。

要求:题目自拟,50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