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著知识填空。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人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一个和他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写带有“护”字的词语。(所填的词语不重复)
_______地球 ______公物
_______尊严 _______家园
3、用四字词语代替下列句中的加点部分,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1.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水势腾涌,波浪又大又急的大海。(________)
2.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表演自由。(_____________)
3.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形容水石等很明净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_____________)
4.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刮不进来,雨水透不过去。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________)
4、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注意行款。
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理名言寓水中。 水______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_______。万物人水,必能 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由此看来,水是________啊!
6、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感悟老人的精神。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他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
10、阅读短文,思考并回答。
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 炽烈)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是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母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原意 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了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跌倒 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 爸爸回来了 儿子 吃饭时 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一双筷子 它正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寻觅 寻找)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重 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1)把字写漂亮。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 ”。
(3)请你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最崇高最伟大?(用原文回答)
(5)请你说说儿子死后,钢琴家“只想到儿子出事地点看看”的 原因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两点即可)
(7)有人说:母爱如山,父爱如水。我们在平时更多地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却常常忽视了父爱的深沉与长久。读了这篇短文,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1、 鲁迅读书
鲁迅小的时候,酷爱读书。爱看书,看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A( )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三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B( )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C( )爱护。看书的时候,他D( )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了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1 9 1 2年至1 9 3 6年间,就有几千多册。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1)广大繁多,形容书籍或资料多得无法计算。 ( )
(2)欢乐得就像发了狂似的,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
(3)连在睡梦中也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 )
(4)牢记于心,永不忘记。 ( )
【2】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A. ①随便 ②设法 B. ①赶紧 ②于是
C. ①比较 ②特别 D. ①通常 ②总是
【3】文中有一句话十分精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对书的感情,起到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请你用“——”把这句话画出来。
12、名著阅读。
他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选自《爱的教育》
【1】联系全书阐释这段话中的“他”,以下表述中正确的两项是( )
A.“他”是安东尼阿·拉勃柯,“他”的绰号叫“小石匠”。
B.小石匠会装兔脸,说明他是个可爱的孩子。
C.小石匠对于变魔术有着异样的本领。
D.父亲教育“我”要爱小石匠,因为他是“我”弟弟,也是劳动者的孩子。
【2】梳理全书中大家对安东尼阿·拉勃柯的爱,以下事例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衣服虽旧,却穿得很温暖,破了的地方被母亲补缀得很妥帖。
B.他的纽扣掉了,“我”的母亲为他缝制纽扣,让他感到很温馨。
C.“我”看到他的衣服上沾灰想去擦掉,被父亲阻止,是为了让他避免尴尬。
D.为了不让人欺负小石匠,父亲给他办了转学手续。
13、课外阅读。
必须遵守原则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
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充满歉意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说:“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查字典。
漫: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
“漫”的字义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④不受约束。在句子“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中,“漫”应该选择第( )种解释。
2.给下面的词找反义词。
优点( ) 结束( ) 犹豫( )
沉寂( ) 苍老( ) 遵守( )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4.“我”以前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什么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对老先生所说的那两句话的理解。
14、阅读
童年(节选)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卜。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生不忘的话: “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廖沙为什么要报复酒馆的女主人?用“﹏﹏﹏”画出原因。
【3】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酒馆女主人的什么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对外祖母进行了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15、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十分低微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他是去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改为直接引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2.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3.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为转述句)
5.武汉市荣获“全省卫生文明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努力的结果。(修改病句)
6.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21、写作
题目:友爱在_________中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事情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