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甘肃临夏州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 )       不可( )( )       ( )( )

( )( )       重见( )( )       万不( )( )

(1)恐龙生存在6500万年前,这个时间真是长到( )啊!

(2)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物( )

2、按要求填空。

1.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写出三种)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2.阅读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我们______;与阅读任务相关的材料,我们要______

3.小说大都是虚构的。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注意感悟人物形象,一般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等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

临危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壁借光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梁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丝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风雨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________

__________ 一泻________ 滔滔________

5、积累、理解与运用。

1、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字,他就是《少年闰土》的作者   , 原名   诗句     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对车夫的救助,对女仆阿三的关心,对进步青年的体恤,都表现了他   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诗的名字是《   》。

2、老师对我们的爱和教导就好像柔柔的春雨一般,正如《春夜喜雨》中所写的: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烈:猛烈,强劲。长空辽阔的天空。碎:细碎。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漫道:莫道。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8、对比阅读。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两首诗都是______诗,诗人借咏叹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2】《石灰吟》一诗中,首句“千锤万凿”说明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______”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等革命烈士。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B.《咏煤炭》全诗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句写煤炭,句句寄托诗人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C.《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D.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石灰吟》中侧重表现了自觉接受严酷考验的思想,在《咏煤炭》中侧重表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开发太空资源宝库》,完成习题。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空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珠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合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太空中的宝贵资源?( )

A.高远的位置

B.氧分子资源

C.高真空环境

D.空间微重力环境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中“这种奇特环境”指的是( )

A.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人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

B.在太空的航天器里,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

C.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

D.在太空中,没有重量和引力的存在。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就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外层空间中,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太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4】文章第5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第6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画线句子中的“目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③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第①②段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映衬着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憧憬和追求。

2细细品读第③段,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下面( )不是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的原因。

A.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C.丁香花拥有美丽的外形,令人陶醉

4文中的丁香结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感悟。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

A. 时光   B. 时间   C. 光阴   D. 岁月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缀 延 掩   B. 绽 缀 延 淹

C. 展 坠 衍 掩   D. 绽 坠 衍 淹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

A. 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 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C. 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 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

B.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D.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比喻)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  )

A. 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 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 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 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

A. 议论   B. 抒情   C. 说理   D. 叙事

12、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 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春天来了,小区里那棵玉兰开花了。一树纯洁无瑕的花儿像雪一般,在风里摇曳。

②春天本该是热闹的,空旷的天空中却只有一只孤寂的鸟,郁郁地发出嘶哑的叫声。本该装满新书骑在肩上的书包,却塞着寒假作业,落寞地蜷缩在角落。

③那天晚上,爸爸难得在家,笑嘻嘻地拎回两大袋汤圆,煮起来放了些桂花糖,甜滋滋地吃着。妈妈那晚值夜班,没能和我们聚在一起。爸爸得意地拍了照片,配上文字:这次缺的不是我。

④次日早晨。妈妈已回来,帮爸爸收拾着行李。弟弟黏着他们,不离开。爸爸是一名医生,他要去武汉了。就在几天前,那份援鄂抗疫请战书交到了医院,上面署的十几个名字里,有他。

⑤爸爸微笑着,抱着弟弟,指着地球仪上的临海:“你看,你在这儿——”爸爸又点一点武汉:“爸爸这次要去这儿。你看,是不是很近呀?”

⑥“啊——真的很近耶!”弟弟坐在爸爸的腿上,兴奋了。他也许不知道,那短短的不到一厘米的距离,隔着不知多远的漫漫路途;他更不知道,爸爸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⑦“爸爸再见!”说再见时,弟弟很开心,他可能以为爸爸三天就能回来,带着大家一起去吃好吃的。

⑧爸爸简单地说了一句“再见”,就拖着行李,跨过门槛,轻轻把门带上。

⑨武汉那边。爸爸以及无数逆行者奋力抗击疫情。隔离服是一次性的,一穿就是八个小时,中间不能脱下来,不能喝水、吃饭,连厕所也不能上,只能穿尿不湿应急。一层又一层的隔离服很闷,很热,一只又一只的口罩很紧,很勒,脱下时,脸上已经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

⑩爸爸所住的酒店离方舱医院很远,坐大巴车要好几个小时。正规防护服的穿脱流程又十分复杂,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因此,他们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钟出发,在车上颠簸好几个小时才到达医院。乘车回酒店时,已经是深夜了。长时间工作加奔波,使他们无比疲惫。同爸爸一起战斗的一名医生感慨:“我们不曾见过凌晨四点的临海,却已经熟悉凌晨四点的武汉和凌晨四点的长江大桥。”是啊,他们经常在一个个冷清的拂晓穿过这座大桥,对这里比家乡还熟悉了。

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不就是那枝梢上的玉兰吗?他们处在最危险的位置,没有绿叶庇护,随时会被风吹落,但他们依然坚强地与早春的劲风抗争……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1】作者回忆了爸爸出发前和在武汉的四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图。

出发前

出发前

在武汉

在武汉

爸爸和我们吃汤圆。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借“鸟”和“书包”,表达了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文中划线句子中“不到一厘米的距离”指______________的距离。你认为“这个距离”是“近的”还是“远的”?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玉兰花

B.我的爸爸

C.远与近

D.严冬过后是暖春

14、阅读理解

快乐的种子

一位母亲因为意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她向镇上的智者求助,只要能让儿子复活,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智者让她去寻找快乐的芥末种子,它必须来自一个完全没有忧伤的幸福家庭。

她知道镇子上每一家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悲伤的插曲。于是,她决定远行。她来到另一个看起来很富裕祥和的镇子里,敲开了一户有漂亮花园人家的大门。当她询问人家是否完全幸福时,女主人哀伤地摇了摇头,噙着泪水说她年幼的儿子刚刚查出来患上了不治之症。她来到另外一家,这户人家的房子看起来很气派,没等她敲门,门已经打开了,出来的一对男女行色匆匆。她忙问是否有事情发生,他们头也不回地答道,80岁的老父亲刚刚因为跌倒骨折了。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她呆呆地站在那里。为了儿子,可不能灰心,她给自己打气。于是,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都令她万分失望,没有一个家庭是完全幸福的。

长时间的颠簸,加上沮丧的心情和落满灰尘的衣衫,使她看上去有些像乞丐。她的确是个乞丐,到处乞求快乐的芥末种子,终日奔波却不得。她茫然前行,饥肠辘辘。眼前的一户人家不用打听,她就知道他们肯定很悲伤了,因为他们正在发丧。她颓然地瘫坐在地上,这时一位胸前佩戴白花的人默默地扶她起来,让她坐在椅子上,并且为她端来一杯热水和一些糕点。

她的眼睛湿润了,人家失去亲人,却能给她一份温暖。她反思着,尽管我有丧子之痛,但有谁比自己更适合去安抚那些同样需要慰藉的人呢?

她黯然的心灵被自己的想法照耀得豁然开朗。于是,她依然去敲开每户人家的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忙于帮助他人摆脱一个又一个不幸和哀愁,以至于忘记询问芥末种子。而实际上,那颗芥末种子已经在她的心里发芽、成长。

原来,快乐的种子是发自心底的给予。

1写出下面两个词的反义词。

_____ 温暖_____

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不辞辛苦地敲开了一户又一户的门,可结果为什么都令她万分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在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后进行了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许多士兵尊称她为提灯女神”。(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它。(不改变原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来显身手。你最喜欢哪一首诗?把它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30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