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填空。
(1)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 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 ;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 ,人物的 ,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 和 ,以及她优雅的 、交叠的 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 灭的印象。
2、读语境,结合拼音写词语。
1.龙王用一颗极其zhēn ɡuì_______的宝石chóu xiè_______海力布,并dīnɡ zhǔ_______他保守秘密。
2.牛郎从小没有diē niánɡ_______,他离开了xiōnɡ sǎo_______后,和织女jié hūn________,成为fū qī_______。
3.圆明园中的jiàn zhù_______十分hónɡ wěi_______,里面有jīn bì huī huánɡ_______的diàn tánɡ_______。
4.英法联军侵入北京,chuǎnɡ jìn_______圆明园,抢夺珍宝,破坏园林。为了xiāo huǐ_______罪证,还放火烧园。
3、补充句子。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3)更新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měng rán (____) fēng bào (____) sǎng zi (____) tūn mò(____)
bào yuàn(_____) chén sī(_____) qīng tīng(_____) hōng míng(_____)
5、查字典填空。
(1)“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A无事,与“忙”相对。B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在“闲逛”应选________。在“闲弃”应选________。
(2)“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3)“崎”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钧”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 弃 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本词补充完整。
【2】“西江月”是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
【3】本词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看到这些景物,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词人由_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鹊、蝉等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夏季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到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8、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助人为乐模范蓝永生
每天清晨,人们总能在前埔南区小学门前,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风雨无阻地守护在孩子们上学的路上。这位老人就是蓝永生。尽管已年过六旬,腿脚不便,他却是社区居民心中的热心好人。他担任社区里的“退管组长”,负责照顾社区里下至50岁、上至87岁的退休老人生活起居中的大小事务。只要老人们需要的地方,蓝永生总会出现在那里,为他们送去(温暖 暖意)。
2006年退休,蓝永生就当起了老人们的“贴心人”,这一做就是8年。除此之外,每当蓝永生知道社区有困难儿童需要帮助时,便会主动联系(资助 协助)他们。他还省吃俭用,每月花费一千多元为多名困难儿童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四五年来,他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
每个周末的清晨,蓝永生的身影同样会出现在轮渡码头,为来往的游客和市民提供服务。从一个临时搭建的服务台,到固定的义工服务点,他风雨无阻地坚持着。他免费为游客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同时向游客免费派发自己印制的宣传单,为大家介绍旅游景点和厦门美食。他还总是从前埔的家里拎来一壶热开水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他因此被市民亲切地称作“移动114”。蓝永生的身影,也成为了美丽厦门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本文的主人公是 ,他被称为“ ”。
2.用“ ”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3.蓝永生的身体如何?
4.蓝永生做过哪些好人好事?
5.如果你见到蓝永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此包装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找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远远超过商品自身重量。
材料二:
据快递业“十三五”发展指标,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将达到700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0件。随着快递件数迅猛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我国各地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2.0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941.23万吨。若不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依照当前快递的发展趋势,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将达到4127.05万吨,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电子运单普及率达80%,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10亿张;通过推广可循环编织袋,节约中转编织袋4亿个。某物流在减少包装耗材使用方面,推出了更窄的“瘦身胶带”,大大减少了胶带的使用量。除了耗材减量,构建回收体系,也是推进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该物流陆续在北上广杭等十几个城市投入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的“青流箱”,单次使用成本相比普通纸箱可节省30%以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包装”。
【1】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的________说明方法讲述了快递包装面临的问题,其中“不敢怠慢”的原因是________;
材料二主要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意识到________。
【2】面对网购,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 “忧”的是________。针对包装存在的“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年中国快递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小华想给上海的表弟快递一些图书,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要求快递公司只提供电子运单,不要纸质运单。
B.建议快递公司使用“青流箱”包装图书。
C.以防万一,小华要求快递公司使用宽大的专用包装带进行包装。
D.小华打电话给表弟,希望他收到图书后将包装箱送到回收处。.
【4】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并实现循环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在美国留学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 和 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 ”。
(2)按时间顺序,课文第 自然段应该放在第 自然段后面,把他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 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 。
12、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了,桑娜!”“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哦?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描写,“总能熬过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4】结合全文内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能不能把题目换成《渔夫和桑娜》?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选两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一千张糖纸(节选)
铁凝
一千张糖纸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若要一人一只,就需要攒两千张糖纸。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信心满满。
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特角旮旯的糖纸,我们会追随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们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里,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或是“上海太妃”,或是“奶油咖啡”;我们还曾经参加世香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上那满地的糖纸令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多么盼望所有的大人都在那些日子里结婚,而所有的婚礼都会邀请我们!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终于攒够了一千张糖纸。在一个下午,表姑午睡起来坐着喝茶的时候,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我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说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你们玩呢,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静。”(有删改)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
想攒糖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不是文中提到的“我”和世香为了得到糖纸做的事情的一项是( )
A.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
B.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突击吃糖。
C.在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
D.参加世香亲戚的婚礼,在婚礼上捡糖纸。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表姑自己喜欢糖纸,所以让“我们”去捡。(_______)
(2)“我们”喜欢参加大人的婚礼,是因为在婚礼上可以捡到很多糖纸。(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和世香都是天真活泼的孩子。(_______)
14、课外阅读。
衣服简史
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其实所谓更细的成分,就是指植物的纤维。纤维泛指一切线状的构造,这种构造正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③人类自从开始畜养一些动物,例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______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媒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阅读短文,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它可以分成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其中第三个的优点是______。
【2】下列选项中,填入第③自然段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
A.洗涤、梳理、纺纱
B.梳理、洗涤、纺纱
C.洗涤、纺纱、梳理
D.梳理、纺纱、洗涤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人类穿上衣服可能是件偶然的事。(______)
(2)兽皮制成的衣服比植物的茎或皮制成的衣服保暖。(______)
(3)“毛纺织品”就是利用绵羊毛做出来的纺织品。(______)
(4)石油、煤、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_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___”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各自的阅读任务,下面选择阅读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找建筑发展资料的李刚看到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与他的目的没关系。
B.王悦想了解毛纺织品的制作过程,要细读第③自然段。
C.下周的科普小课堂上,吕峰想介绍一些关于人造纤维的知识,他必须把本文逐字逐句地读明白。
D.想了解古代制衣方法的张灵,不需要细读第④自然段。
15、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7、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8、“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和忧愁呢?请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