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别称与年龄段对应的一项是( )
A.期颐——人一百岁
B.不惑——人七十岁
C.花甲——人四十岁
D.古稀——人三十岁
2、下列与《青铜葵花》内容相符的是( )。
A.把葵花从小木船上“救”下来的人是嘎鱼。
B.青铜用蜡油给葵花做了一盏全村最漂亮的灯。
C.葵花的爸爸一生最成功的作品是青铜制成的葵花
D.葵花的冰项链是老师送给她的。
3、下列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矫、悄、岂”的音序都是Q。
B.“匣、协、闯”的第二笔都是“竖”。
C.“嫦、瓷、摄”都是翘舌音。
D.“辞、酬、辉”的部首都是6画。
4、知识回顾。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杨氏之子》)
2.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3.《从军行》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刷子李;领略了__________的荷兰;《跳水》一文表现了船长的____________。
5、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俭于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松鼠》一课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7、读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línɡ lónɡ zhì liáo ɡuānɡ huá
__________________
méi tàn shū lǐ xiē xi shā jū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书籍是智慧的灯塔。关于如何读书有很多人给予了我们指导。比如:“默而识之,_____,_____。”“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
(2)名言警句是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要提示别人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时可以用司马光的“______,________”来劝说;当同学不珍惜时间,我们可以劝说他:“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
(3)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短短诗句中传递着真挚的情感:“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这是一份深沉而执着的爱国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这是一份旅途中的孤寂忧愁之情;也有的古诗词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如“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4)“一花一鸟总关情。”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落花生》一课,写的是花生,蕴含的是作者深深的思考。“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把花生和_________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________的特点。
(5)《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用“虎”来赞美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身为中国少年,我这样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联系:________
(6)《父爱之舟》中写道: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牌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_________。
(7)“滋味”在词典中有不同的含义,既可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受,也可以表示味道。请你根据它“表示味道”的含义,用“滋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我国航天员再征太空
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逐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按计划,神舟十二号将在入轨约6小时后,与中国空同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将达3个月。
在此,不妨先来回顾一下“921工程”近3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2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因此得名“921工程”。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921工程”实现了“第一步”目标—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5年至2017年间,我国陆续发射了神舟六号至十一号,以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掌握了航天员出舱、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建成空间站运输系统的目标,圆满完成了921工程“第二步”,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2020年长征五号B首飞拉开了“921工程”“第三步”的序幕。今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5月29日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于次日完成与核心舱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本次发射的神舟十二号也将与空间站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并与天和、天舟协力完成空间站初步组装建造与关键技术验证的目标。
神舟十二号的座驾是我国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CZ——2F)。它是一款两级半火箭,金长58.34米,重约493吨,起飞推力605吨,可将8吨多的载荷送入距离地面200至400公里高的轨道。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使长二F享有“神箭”的美名。作为载人火箭,长二F拥有其他长征系列火箭所没有的“尖塔”和独特整流罩,这便是它的逃速救生系统;逃逸塔与整流罩上部的逃逸装置。
2022年,我国预计还将发射2艘天舟货运飞船、2艘神舟载人飞船,以及梦天和问天2个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1】短文从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__________、神州十二号是我国第一款载人运载火箭、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了我国航天员再征太空的事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计划,神舟十二号将在入轨6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B.3名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将达3个月。
C.神舟十二号的座驾是我国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CZ——2F)。
D.1992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因此得名“921工程”。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921工程”近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看到神州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我想对三位航天员叔叔说: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欣赏艺人在一粒沙、一粒米、一根发丝上雕刻整幅画或几百字的文章,你一定会惊叹微雕艺术的高超。如果用激光代替手工雕刻,会怎么样呢?极细的激光光束可以聚集到直径小于1微米~1毫米的千分之一的面儿上,烧刻出“凹坑”,计算机技术会把许多许多的凹坑转化成可以读取的信息,这就是激光存储技术。我们平时使用的光盘,就是激光存储信息的载体。一张普通的光盘能装多少信息呢?以我们的语文书为例,按照每页500字计算,一张光盘的容量,相当于20多万本语文书,得用半间教室装!
1.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2.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观赏—( ) 赞叹—( )
高明—( ) 汇集—( )
3.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1、课内阅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盛开 chéng( ) shèng( ) 新鲜xiān( )xiǎn( )
【3】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4】用选段中字体加粗的词造句。
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加油站。(12分)
(1)请你用两个成语来概括《将相和》中讲述的两个故事: 、 。(2分)
(2)《唯一的听众》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3)课文回放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 )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②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③读句子,想心理。(4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14、课外阅读。
母亲(节选,有删节)
梁晓声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支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里熬坏的。至今视力很差。
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有时我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
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则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儿。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是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
才三岁多的小妹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永远再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盹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
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
“嗯,嗯……”母亲倦得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妈说话了,妈困死了……”
活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
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睡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
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
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么?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
小妹亦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下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最可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
母亲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
母亲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然而没有个谁来。
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觉得扫兴和失望。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完成文章内容梳理。
简要概括三个场景 |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至少三点) |
①____ | ____ |
②____ | |
④____ |
【2】再读文章,让我们想开去,随着文字去触摸母亲。
(1)细读第一个场景。
我的感受:让你最感动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很多个夜晚,妈妈都是靠着墙睡的,“我”为什么没有叫醒她,让劳累的母亲舒服睡一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二个场景。
我的问题:文中反复写了小妹哭闹着找妈妈,但是最后几茎头发就让她不闹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题目是“母亲”,但第二个场景用大量的笔墨细腻地描写了我和小妹的言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沈农夫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散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但许多人都坚信,问题不是人类能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里。至今,仍然没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 )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 )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1/3的重力和1/100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去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千米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待在地球上;如果我们不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1/3的重力和1/100的大气浓度。( )( )
(2)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去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千米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
【3】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简要回答。
祖布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雷德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火星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四个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火星上散步,直到今天还只是个设想。( )
(2)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登上火星的花费是300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 )
(3)人类坚信不能登上火星。( )
(4)现在已经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 )
【6】文中画线的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请你写一句保护地球的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积累与运用
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xuè xié)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tà tā)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zá zā)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zhàn chàn)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我会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具有什 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什么说他们“无比幸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有关地震的谚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de 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明白您的光辉思想( )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àn)承下去( )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肓(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闭上了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 )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给短文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在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
【4】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823年12月22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结合诗句的上下诗行,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是( )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鸟栖虫居:指鸟和虫都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表示自然环境很好,各种动物可以平静地生活。
C、厉声:(说话)声音很大。
课文开头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我们从“_________” 、“_______”、“鸟栖虫居”和“小动物们跑来跑去”等词感受到这里的_______。
小溪纵横、花草丛生;自然环境优美
B、村子、丛林;景色美;
C、纵横、附近;自然环境优美
对文章开头的这段景色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突出法布尔的家乡景色优美。
B、用景色描写引入较为新颖,能让人喜爱上这篇文章。
C、优美的环境给法布尔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对虫子非常着迷。
开头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结尾的“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形成了______。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呼应
1823年12月22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对应
对“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理解正确的是( )
这样做是为了纪念他小时候因口袋里装满昆虫而为父母责骂的事。
“装满昆虫的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 。
C、告诉世人,也应该像法布尔那样对昆虫痴迷,在衣袋里装满许许多多的昆虫。
19、阅读理解。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座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
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世界上最坚强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在下面画横线。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
遍体鳞伤: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
【5】用“ ”划出中心句。
【6】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贾岛留下来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把”字句
“被”字句
(2)花儿在开放。(扩句,至少扩写2处)
(3)老师将要公布新一轮班委名单了,我心里紧张极了,真如
(填上合适的歇后语)
再写出你最近积累的一句歇后语。
21、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一本好书好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句子仿写)
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强不屈的伤病员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原句修改)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
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22、句子训练营。
(1)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①阿曼达_ 地说:“爸爸,真的是您吗?”
②“爱,能创造奇迹!”老师________地说。
(2)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用上加点的关联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缩句)
23、习作:请以“在书香中成长”为题,与人分享你的读书故事。可以写你读书的经历,也可以写读书带给你的收获和快乐,也可以推荐一本书。
要求: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不可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