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春趣》讲述的内容是( )
A.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追逐玩乐的自由生活。
B.宝玉、黛玉和丫鬟们在大观园里闲谈说笑的逗乐场面。
C.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宝玉、黛玉等在一起互相照顾的友爱场面。
2、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类的一组是( )
A.夜不闭户 民不聊生
B.丰衣足食 人寿年丰
C.兵荒马乱 哀鸿遍野
D.太平盛世 政通人和
3、下列句子中,与原句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原句: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A.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不能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C.圆明园的毁灭不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圆明园的毁灭怎能说不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
4、名著阅读。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此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两个精彩画面(故事)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变色龙》这篇文章是按照 变色龙→ 变色龙→ 变色龙的顺序描述了变色龙的 、 、 、 等方面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变色龙的 之情。
6、《最后一分钟》叙述了作者在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___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xián jiē xiàng mào shuāi ji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àn dǒu chuán shāo qīng xīng qī fu chéng rè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课内阅读。
(1)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
(2)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_____ 、________等。
(3)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 、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4)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____和______的甲骨文。
(5)在文字发明之前,古人采用的是“_______”的方法,还有的人曾经使用过“物语”。
9、 梅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润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梅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⑪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⑫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静心闻一闻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梅香吧!
【1】面对盛开的梅花,富人在遇见乞丐前后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震惊→(______)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后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第⑪自然段,谈谈为什么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自然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不富有,也许被别人看不起,但我们却有“自己的人格梅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笑的含义
前几日,与好友在外面吃饭,落座后,发现正对我视线的是门口站立的一位迎宾小姐。看得出,这是个外地姑娘,二十出头,高高的个子,身着与其他饭店迎宾人员无异的旗袍,每有顾客光临或离去,她总会微笑着说“欢迎光临”或“请慢走”之类的话。大概是食客们对迎宾小姐早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他们要么只顾着和身边的人攀谈,要么就匆匆走过,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而这个外地姑娘似乎也习惯了人们的冷落,在没有顾客经过的时候,就收起微笑,面无表情地站着。她的漠然和热闹的饭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没人注意到,除了不经意间坐在她对面的我。
一个年轻女孩走了出去,外地姑娘的脸上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但出乎她的意料,年轻女孩并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对她视而不见,而是回过头回应了她一个微笑,一个甜甜的微笑。外地姑娘愣了一下,但很快的,笑意重新回到她的脸上。不同的是,那笑是如此由衷,如此生动。年轻女孩已经走远了,但外地姑娘的笑却依然灿烂。
原来,一个微笑足以温暖一颗心。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每天下楼,都会碰上一个女孩,她是楼下新搬来的住户。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讨没趣。一天,我下定决心打破沉默,可她板着脸,一股冷冰冰的模样,我又犹豫了。思忖半天,终于硬着头皮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岂料,她马上回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她也很想认识我,只是怕我拒绝她罢了。
原来,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微笑,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怪不得有位哲人曾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_______)
(2)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_______)
【2】短文画线句子中外地姑娘“愣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
【3】联系短文,为什么说“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微笑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在生活中与“微笑”有关的经历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运用(16分)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台湾岛总面积的55﹪,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达110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有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上冬天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坛和月坛。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四周群山环绕,林木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为著名的浏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分)
(2)短文中具体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 、 、 自然段;具体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 、 自然段。
(3)短文中人们称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 、 、 等。
(4)概括第六自然段的段意。(3分)
(5)用“﹍﹍"画出文章的过度。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节选)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________”,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听天由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与愿违: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③自然段可以填的诗句是( )(填序号)
A.接天莲叶无穷碧
B.荷尽已无擎雨盖
C.小荷才露尖尖角
【3】短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种荷→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并由此引发了对生命的感叹。
【4】从短文中的“盈”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
【5】短文第⑥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说“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你认为这种惊人的力量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文字平淡如水,但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比较一下这篇短文和本学期我们学的《月是故乡明》,文字风格相同,但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比较一下,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这段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主要讲了太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就是美的。”
【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的信息是:_____。
【2】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B.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
【3】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
_____。
15、课外阅读
《背影》(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探 缩 爬 穿 攀
【2】文中划线句子中“努力”的意思是______,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3】“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是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划“ ”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出路了,感到很轻松。
B.因为要与儿子分别了,给儿子买了橘子,感到很轻松。
C.因为尽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心意,感到很轻松,表现出父亲深沉而含蓄的爱子之心。
D.因为买橘子回来,拍掉了身上的灰尘,感到很轻松。
【5】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了,第一次是因为(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
A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经过,让儿子感动的热泪盈眶。
B 儿子望着父亲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找不到了。
C 与父亲离别,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D 看到父亲年龄大了,很难过。
16、请仔细阅读《美林药品说明书》,完成后面的题目。
【商品名】美林
【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年龄(岁) | 体重(公斤) | 一次用量(毫升) | 次数 |
1-3 | 10-15 | 4 |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
4-6 | 16-21 | 5 | |
7-9 | 22-23 | 8 | |
10-12 | 28-32 | 10 |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 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做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半夜,3个月的宝宝体温39℃,妈妈赶紧把上次剩下的美林倒了4毫升喂他。______
B.玲玲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晚上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______
C.丁丁9岁了,咳嗽得厉害,就自己喝了8毫升美林。 ______
D.妈妈感冒发烧,看到儿子的美林还剩一大瓶,闻闻没怪味,就把它都喝了。______
17、阅读短文。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圆明园中的建筑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有的仿照____________________建造,有的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造。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分)
【3】删去画“ ”句子中的“上自”“下至”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圆明园的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集于一身的皇家园林。
B.这是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
C.这是一座具备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的民族建筑。
【5】这篇选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这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相信自己的鼻子
上课了,老师端着一个杯子,慢慢地从孩子们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闻一闻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子中液体的气味?”有一个同学说:“我闻到了,好像有一点香味。”老师再次走下讲台,端着杯子,从学生的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请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地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过了一会儿,他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一位同学都嗅一下杯子中的液体。这一次,除了一个同学以外,其他同学都举手说闻到了“香味儿”。
老师问那位与众不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举手?”
他坦然作答:“什么味也没有!”
“对!应该相信自己的鼻子!这是一杯矿泉水,一杯什么味道都没有的矿泉水。”老师激动地说,“孩子,让我吻一下你的鼻子,好吗?”
那个孩子微笑着点着头。
于是,老师蹲下身来,双手捧着男孩儿那幼稚的面颊,在他的鼻尖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务必:_____________
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这个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息”的意思有: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歇;③利钱。“息”在“奔腾不息”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再用其余两种意思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2】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段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地域的范围逐渐扩大,暗含邓小平爷爷的影响________。
【3】文中两个标下划线的“属于”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老师应该受人尊敬。(改为反问句)
2.我的笔被他拿走了。(改为“把”字句)
3.妈妈说:“我要出去买东西。”(改为转述句)
21、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彩旗飘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里的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心爱之物,试着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吧!
要求:1.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感情真实,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