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南湘潭一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而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识)

B.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重要)

C.九州岛生气风雷。(依靠)

D.死去知万事空。(本来)

2、下面诗句中不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下面选项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 )

A.稀罕

B.烦琐

C.金璧辉煌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全词语,并根据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写一个这样的词。

(1)美中不( )     应接不( )     ( )( )( )

(2)不( )其数     ( )估量       ( )( )(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听录音《松树的风格》,完成练习。

1.根据听到的内容完成填空。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____________过它,把它作为____________品质的象征。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______

②我对松树怀有敬意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______

③要求人的甚多,给予人的甚少,这就是松树的风格。______

7、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同音字。

1.[hénɡ] 练习平( )木需要勇敢,必须( )下一条心,还要有持之以( )的精神。

2.[jiāo]( )游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 )艳无比的花,比我家门前的芭( )好看多了。

8、填字,并解释所填的字。

情有独(   ):________   (   )天遨游:________

神态各(   ):________   (   )眉善目: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烂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文章也应该这么。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先从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②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 )

③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请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2写近义词。 

奇怪(  ) 品味(

3短文题目为什么加引号? 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式。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阳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到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多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她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不识字的老师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路瑟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几个词语来表现他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识字的老师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我”第一次发现母亲那么瘦小,表明“我”____。“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表明“我”____

【2】用横线在选文中画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写出了“我”内心酸涩的感觉,“我”当时心里会想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涩涩的香布袋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事隔多年,但抹也抹不去。

那是“十一”长假的第三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林州市石板岩村的王相岩。在下山的路上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这儿的孩子正在放秋假他们所谓的秋假其实就是回家帮助家长干活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三大特产花椒 山楂核桃因此,我们特别留心石梯两旁的杂货。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卖香布袋的小女孩吸引了我。她穿着一件大红色外套,脑后随意地扎着一个辫儿,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过往的行人。她见我们走了过去,就对我们说:“买一个香布袋吧,能驱邪气,保平安。”妈妈摸了摸香布袋,问她:“这是你妈妈缝好,让你来卖的?”“妈妈没让我做,这是我自己做的。”“那你这香布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她说:“是我上山采来的治腰酸背痛的中药。”“你看这孩子的手多巧啊!”妈妈一边点头一边称赞道。我问她:“你也在放秋假吧?”她摇摇头说:“我没有上学。”“没上学?”我追问道:“你今年多大了?”“9岁了。”我急着问:“那你怎么还没上学?”她怯怯地说:“我家里没钱。”原来,她是一个因家里穷而上不起学的失学儿童,与她同龄的孩子已经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了。看着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布袋,我和妈妈挑选了一个。她卖5角钱一个,妈妈掏了5元钱递给她,她说:“太多了,我找不开。”妈妈一边拉我离开,一边说:“不用找了,不用找了。”我回头向她招手说:“再见!”同时心里默默地祝福她,祝她早日跨入学校大门。

回到家,我仔细地端详着香布袋,才发现上面绣的“桃花洞纪念”五个字中,有两个字都少了一笔。我想:一定是哪个上过学的小伙伴帮她写的字,她在绣字时,因不识字而漏绣了。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我把它挂在书桌前,

   

1.在文中的“”处加上标点。

2.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香布袋挂在书桌前?展开想象,将最后一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3.为什么“看着这香布袋,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苦涩”?

4.假如让你对小女孩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13、阅读

最后一次演讲(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在选文中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你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黑暗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精彩回放。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今天在文中是指

2.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是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3.“鲜花伴着骨灰一句中,为什么用而不用”?

 

 

16、课内阅读与理解.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的三段话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还准确地写了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开头引用的一个神话传说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个神话传说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清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段描写,就像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命名,完成下表。

段落

图画名称

图画特点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3为什么说白鹭给乡居生活带来恩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

B.白鹭低飞给黄昏中的乡村预报天气。

C.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藤椅

婷在帮妈妈清理杂物的时候,扔掉了那把老藤椅。它真的太老了,那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

婷在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

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

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

前年夏天,老藤椅老得发出了吱吱扭扭的叹息声,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

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付了修理费。

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爸爸说,看妈妈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

婷到过许多同学的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可是,她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栋栋美轮美奂的新楼群里,还藏着一所旧房子。

今天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了她的老藤椅,她竟急得不知所措。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下的垃圾站去找。

她看见邻居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荫下,正坐在椅子上看一本画报。小女孩见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着她,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

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

此刻,婷已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

1解释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具体含义。

(1)精神焕发: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

2婷要扔掉妈妈的老藤椅就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

3妈妈知道婷扔了她的老藤椅,为什么连脾气都来不及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标“   ”处独句成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强调作用

B.充分展示妈妈此刻高兴的心情

C.女孩说到了妈妈的心坎上,这样处理让妈妈充分享受这份美好

D.这句和前后联系都不大,只好独立成段

5“她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她感悟到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材料一】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形式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堪称“国粹”。京剧这一传统文化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中国的年画文化内涵丰富。年画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希望。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虽然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改变,但寄托在其中的美好祈盼和心愿一直都在,这是年画的精神,也是年画的情怀。

【材料三】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人类最早的风筝是墨翟用木头制成的木鸟,他研制了三年才成功。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风筝的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放风筝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寓意美好。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剪纸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如意似锦”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这些寓意美好的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活动中,满足了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它作为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小明决定采用以上四则材料制作手抄报,请你帮他定个题目,你建议题目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小明把手抄报内容分为四个版块:“形式多样的中国戏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改为“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历史很悠久”,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手抄报中选取了以下内容,与四则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寓意美好。

B.春节来临之际,人们在门上张贴年画,祈盼风调雨顺、家和人兴。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鲁班用木头制成的木鸟,他研制了三年才成功。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请列举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小白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事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在《月迹》中,皎洁的月色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很多奇妙的感受。相信你也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星空”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