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辽宁朝阳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zòu)     (diàn)污

B.摇(huǎnɡ)       (bēnɡ)带

C.(jīnɡ)持     (yǐ)旎

D.钟(qìnɡ)        (ɡuǐ)计

2、以下四个词语中依次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花(   )   争(   )   分(   ) (   )子

A.瓣   辩   辨   辫

B.辩   瓣   辨   辩

C.瓣   辩   辫   辨

D.瓣   辨   辩   辫

3、阅读下列两个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语段二]白鹭体长60厘米左右,体型修长,其中,嘴、脚较长,全身呈流线型结构。白鹭的嘴是黑色,脚是青色,其余全是白色。颜色的搭配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A.语段一用整齐的排比式短语,突出白鹭“色素”和“身段”的搭配。

B.语段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白鹭体形修长的特点。

C.语段一和语段二都采用严谨、准确的表达,语言风格相近。

D.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是从体形、颜色两个方面来介绍的。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教导后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魏征劝告人们:“居安思危,____。”

司马光告诫人们:“由俭入奢易,______。”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_____;半丝半缕,______。 ”此外,我还记得这样一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__________

2.“铁锤锤碗锤不碎”这句话有人觉得很荒谬,有人觉得很有道理,为什么?

(1)觉得荒谬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觉得有道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俗语后面的括号里填上意思相近的成语。

(1)自己打自己嘴巴——________(2)屋漏偏逢连夜雨——_______(3)这山望着那山高——________

(4)牛不喝水强按头——________(5)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___(6)敬酒不吃吃罚酒——________

4.__________的《示儿》中,表达诗人渴盼收复失地、平安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悲壮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兰性德身在万里之遥的边关,怎能不思念故乡?(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天到了,梅花又开放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同音字。

róng_____

jiāng_____

màn_____

róng_____

jiāng_____

màn_____

róng_____

jiāng_____

màn_____

 

 

6、补充词语,并将后两行词语按要求分类。

( )( )   ( )( ) 金( )( )

( )智多( )   ( )沥血   ( )忘形

( )心积( )   ( )多端   ( )( )

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上表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语。

(1)林冲________地说:请教了!”

(2)洪教头________地说:我偏不信他!”

8、古人描写桂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____,天香云外飘。”

“问讯吴刚何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夜西池凉露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经典语段赏析。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suì  shuì)有灵通之意。内有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zhāng  zāng)鹿为友,(mí  mì)(yuán  yuā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为带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2.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石头变猴的原因。

3.用“ ”画出石猴日常生活情况。

4.以你的看法,你认为石猴生活得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渴(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豌(   )   婉(   )   违(   )

呵(   )   碗(   )   蜿(   )   苇(   )

说说孙悟空在你心中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西游记》,感受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说话要说明白。作文是把话写在纸上,更须把话说明白。一句话是由一些字和词组成的____所以一字一词都要用得正确____要不然____那一句话的意思就不会明白____这样,我们写一句话,不要随便想起哪个字就用哪个字,必须细细去想,哪个字最合适。作文是费脑筋的事。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随便______  明白______

2一句话为什么要一字一词都要用得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回答问题。

洪教头(1)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2)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3),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4)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汉字。

(1)A、脑 B、恼 (   ) (2)A、拔 B、拨  (   )

(3)A、汹汹 B、凶凶 (   ) (4)A、错 B、措  (   )

2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把火烧天:文中指火烧得很旺。

B. 措手不及:因没有准备,来不及应对。

C.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3林冲在与洪教头交战之时并不急于________,而是“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沉着地________,等待时机;看他“脚步已乱”时,________,只是巧妙地“抡起棒一扫”便大获全胜,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读来令人感觉回肠荡气,佩服至极,充分表现了林冲________的特点。( )

A. 应对;出手;变守为攻;机智沉稳但不勇猛

B. 应对;出手;变守为攻;机智沉稳而不失勇猛

C. 出手;应对;变守为攻;机智沉稳而又不失勇猛

4“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 ’”这句简捷传神地写出了洪教头的________。( )

A. 目中无人   B. 机智勇猛   C. 机智沉稳

12、美文赏析。

  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

  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起来。

  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有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的一点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其余的人也指指点点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凤凰呢!

  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添上了鲜艳的色彩。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色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噜噜地拍打翅膀,腾空飞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术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啊!一句话说得人们都羞愧得低下了头。

(1)给画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在后面的括号里打“√”。(1分)

围观者夸奖木匠技艺非凡

A.十分,极。( )B.超过一般。( )C.比较好。( )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

A.思想内容。( ) B.意见。( )

C.情趣;趣味。( ) D.心意。( )

(2)结合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津津有味( ) 降落( ) 称赞( )

(3)结合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专心致志( ) 五彩缤纷( ) 羞愧( )

(4)短文7-12自然段合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2分)

(5)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6)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3、阅读。

视死如归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干部,想从他的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镇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用枪口从背后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等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视死如归,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视   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阴谋   计谋)又一次失败了。

【1】用“○”圈出文中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王若飞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抓住了对王若飞的哪些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王若飞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5】像王若飞这样的英雄有很多,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如果为他们颁发“英雄”勋章,请你试着完成颁奖词。

英雄是艰难困境中的挺身而出;英雄是_________;英雄是__________……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父亲的爱(节选)

①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②我出嫁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xǐng)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1】选文第①段描述了______的场景,“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爸爸是想______;“他只是微笑”,爸爸在想______

【2】第②段描述了______的场景,描写了妈妈“掉眼泪”和爸爸“大声擤鼻子”的动作,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______

15、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拍一拍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A.趴,脸朝下,体前屈;B.低下去;

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①解放军战士潜在树丛里。(     

②三天里温度最高。(     

③我案写作。(     

④河里的波浪时起时。(     

【2】“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写下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

16、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1) 《狼牙山五壮士》是以 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      

(2)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 ? 为了   , 我们愿——  请把这几句诗补充完整,并说一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17、阅读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萎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茏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蛛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回家路上,看看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1)第5自然段中的“你看——”使用的破折号表示( )

A、声音延长 B、话题转变 C、解释说明

(2)第6自然段中的“我慌乱地点点头……”使用的省略号表示(

A、说话断断续续 B、语意未尽 C、列举的省略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文章三次写到了娘的“笑”,但其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

①处:“娘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娘笑笑,没吭声”似乎在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娘笑着向二丫娘夸我”,笑中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呢?

5.作者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拟了以下三个题目,根据本文的中心,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不易觉察的生活细节之中,你是否发现了珍贵的母爱?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母爱故事。

 

18、课文片段阅读。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_写的。

2母亲四个“立刻”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节到了,小强打算给母亲送张贺卡,可是平时母亲爱责骂小强,如果你是小强,你打算在上面写什么?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雕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子,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宁静温暖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雪白,成了个小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屋里放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B.一家人一住便是十几年,屋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C.儿子没有安静的学习场所,父母也没有单独的休息空间。

【2】文章前两段描写了_____的场景;最后两段又描写了____的场景。

【3】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苦恼分别指什么?

(1)儿子的苦恼:_____

(2)爸爸的苦恼:_____

【4】本文很注重自然环境的描写,如第一段写了“夏夜”,最后

两段又写了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

【5】文中哪个人物打动了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明理由。

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高高地向上翘着。(缩句)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缩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照要求改写句子。(6分)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桂花纷纷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外祖父的书房里埋藏着一幅墨梅图。(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天地

我们都在悄悄地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很多难忘的事情,请你以“长大不容易”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一写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挫折、困惑等,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