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怔住(zhēng zhèng) 按图索骥(jì yì )
倚着(yǐ qí) 喋喋不休(dié dí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繁植 晚霞 粮食 冶疗 乖巧
B.杀菌 勉强 松鼠 铃珑 燥声
C.连续 歇凉 漂浮 追逐 脊背
D.伦换 领略 采排 龟裂 寄宿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颧骨(quán) 手腕(wǎn) 奸诈(zhà)
B.露馅(xiàn) 包袱(fu) 铸造(zhù)
C.怔住(zhēnɡ) 携手(xié) 监生(jiān)
D.蘸料(zhàn) 揩泪(kǎi) 刷浆(jiānɡ)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按要求答题。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绝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所以叫圆明三园。
(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_!”句中“少年中国”指______________;“中国少年”指______________。
(4)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无数杰出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核物理学家________、核潜艇专家_________、数学家_________、杂交水稻育种专家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ēn huì_____ | qīn luè_____ | dīng zhǔ_____ |
líng lóng_____ | xiāo_____毁 | zào_____声 |
6、带着问题来读书。
灰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灰尘________________危害人类健康;另一方面,灰尘________________,造福人类。
7、比一比,再组词。
滑(_______) 粮(_______) 炭(_______)
骨(_______) 娘(_______) 灭(_______)
玲(_______) 拾(_______) 秀(_______)
岭(_______) 捡(_______) 透(_______)
8、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打一歇后语)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参观预约
【1】根据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 )
(2)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入馆时间为9:00——17:00(周六延长)。( )
(3)观众参观结束后要从博物馆西门出来。( )
(4)国家博物馆实行实名预约参观,每个时段预约人数为12000人。( )
(5)乘坐地铁1号线可以直接到达中国国家博物馆。( )
【2】预约后去参观国家博物馆怎么办?请你根据以上资料概括出以下几个步骤。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10、宽容是无边的蔚蓝
在飞机升空的一瞬间,机身有些异样的抖动,但这只钢铁巨鸟还是在惯性中钻进了云层。
天空铺展着无边无际的蔚蓝,但驾驶这架新式战斗机的美国特级试飞员胡佛却对眼前的一切熟视无睹。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的内心翻滚。这位曾经试飞过几千架次飞机的王牌飞行员,平时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直觉。果然,飞机开始急速地下坠,仪表盘上亮起了一盏盏醒目的红灯。“冷静、冷静……”胡佛一遍一遍在心里默念着。自己的生命固然重要,但是在一个真正的试飞员心中,这项耗费上亿美元,凝聚了无数人智慧和心血的成果比什么都宝贵。奇迹,终于在这比一个世纪还漫长的几秒钟里发生了。下坠的飞机又发出了沉闷的轰鸣。在塔台的指挥下,胡佛凭借丰富的经验终于使飞机迫降成功。
在胡佛走下舷梯的时候,值勤人员呼啦啦地向他奔来。而走在最前面紧紧拥抱他的是泣不成声的机械师戴维。这次事故的原因来自于他——是他一时疏忽,错将轰炸机的油料加进了战斗机,才差点酿成一场机毁人亡的事故。
胡佛知道了原委后,并没有责怪这位合作了十余年的老伙计,而是安慰他说:“一切都过去了,死亡也消失了,不要因为无意的过错而责备自己;我相信你,以后只要是我飞行,还会继续请你加油。”
因为这一句话,戴维很快从阴影中走出,并且一直陪伴在胡佛的左右,直至两个人共同退役。期间,戴维再也没有出过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差错。
能够宽容别人有意或无意的过错,需要的是宽广的胸怀。有时,虽然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但它带来的却是天空无边的蔚蓝。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怪( ) 疏忽( ) 预感( ) 漫长( )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
(1)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______________)
(2)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______________)
【3】飞机开始急速下坠时,胡佛有什么心理活动,用“~~~~~”画出来。
【4】文中加“_____”的句子中,“奇迹”指是___________。
“漫长的几秒钟”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戴维的“疏忽”,胡佛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吊水岩
①吊水岩是粟山的一个瀑布,因水挂岩石,山里人因形赋名“吊水岩”。穿过公路,爬过山梁,拐过田垄,吊水岩便远远地呈现在我眼前,犹如一匹飞动的白练。
②来到吊水岩脚下,这儿四周环山,抬头望去,山巍峨耸立,人如在井底了。瀑流的撞击声,流水的哗哗声不绝于耳。仔细瞧那瀑布:最高处窄而平缓,水拥挤着,一股一股的,白而发亮。(A)稍下处,有一石头突兀而出,颇似乡间田头的竹简,它常年与水作伴,灰色的外衣中带着些绿色的青苔,是那样朴实。它就站在那儿,像一个不说话的伙伴,看着瀑布。有几股水顺着它垂流,但更多的水匆匆忙忙地从它旁边奔流而过,遇到不平处,又纷纷扬扬地飞溅开了。(B)最壮观的要数吊水岩的中部了。岩石垂直而下,水没有依托,也呼啸而下,速度极快,变成薄薄的纱,轻轻的雾,飞扬着,挥洒着。那一匹匹薄纱倘若裁剪为衫穿上,不知有多清凉。瀑流的下端,石壁倾斜着,舒缓着,水也没有了先前的急促,有如长蛇漫游……
③吊水岩的灵秀让人心悦。有时,我甚至会惋惜它身处这无名山野,无法闻名于世;但吊水岩似乎从未这么想,它总是满怀激情地飞扬着,挥洒着,把自己挺立成这山野中一处壮观的风景。它是位大彻大悟的智者,豁达,不计较名利,默默地把自己最美的风景奉献给大自然。
【1】这瀑布叫“吊水岩”的原因是_________。
【2】将下列短语填入“____”处,补充完成思维导图。
近观瀑布 感悟品性 远望瀑布
第①段 _______ | 第②段 _______ | 第③段 _______ |
【3】仔细读第②段,完成练习。(2+4=6分)
(1)在吊水岩脚下仔细看瀑布,作者按( )、( )、( )、( )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写作。(在本段中找到相关词语依次填空。)
(2)读AB两处句子:A处是__________(静 动)态描写,表现了石头__________的特点;B处是__________(静 动)态描写,表现了吊水岩__________的特点。
【4】(1)作者说吊水岩是位大彻大悟的智者,这“智者”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吊水岩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人?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市的□买卖街□,也有象体着___________的出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_______________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______________,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在“□”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选文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是( )。
A.分总 B.总一分 C.总—分—总
【4】用“__”画出选文中的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榆树
①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慢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杏花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儿,在春风的吹拂下,骨朵儿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缨儿。
②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③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④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⑤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1) luō( ) (2) jué jiàng( )
【2】文章第①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________改正________。 (2) ________改正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的“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众多的花草树木中,你最爱什么?用你的妙笔写一段赞美的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听短文,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我国最大的瀑布》
我国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黄果树瀑布宽二十多米,水势汹涌澎湃,瀑布从六七十米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万马奔腾;宽阔巨大的水帘,拍石击水,发出轰轰巨响,好似雷劈山崩,叫人惊心动魄。
瀑布从高处泻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潭水碧绿,传说曾经有犀牛从潭中登岸,因而起名叫“犀牛潭”。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多米,仿佛云雾笼罩,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便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与白茫茫的瀑布交相辉印,景色无比壮丽。
【1】填空。
黄果树瀑布从______________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我国最大的瀑布不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 )
⑵、瀑布从高处泄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起名叫“犀牛潭”。 ( )
⑶、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米,仿佛云雾笼罩。 ( )
15、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材料二 《苔》这首诗被一群来自贵州乌蒙山的孩子在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唱响。这群孩子生长的地方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在支教老师梁俊的带领下,唱古诗,学知识,快乐成长。
读完材料,我们一定被孩子们的精神感动了,说说你从苔和孩子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用心阅读。
枕边的夜莺
我喜欢躺着看书,从枕边掠(luè)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
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而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看过的书,都是一片片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为庸(yōng)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纳兰性德都令我喜爱。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咀嚼”(jǔ jué),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我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韵意深厚。当我读到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就会豁(huò)然开朗,重新获得前行的勇气;当我读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心里自然而然会升起一缕思念的情思,不由得会抬头望向天空的皓月;当我读到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就会觉得生活中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对人生也会有了新的理解。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tuǒ)协的精神,他们的诗词中有着大智慧,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qī)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
【1】看到题目,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惑(huò)?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回答:“枕边的夜莺”是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四自然段的“”里填进合适的标点符号。
【4】用部首查字法查“掠”字,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写出“掠”的形近字:___________、 _________。
【5】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把“看过的书”比作“一片片花瓣”。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谈你是怎么理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为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这句话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五自然段,回想你背诵过的古诗词,模仿短文中画“ ”的句式,写出一个分句。
当我读到___________(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答:作者为什么那么喜爱那些伟大的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走进文本,感受阅读。
【文本一】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有删改)
小朋友们应该会时常听到爸爸妈妈和老师让你们多读些书的叮嘱。为什么他们会在劝阻我们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的同时,让我们多读书呢?书是什么?书中又蕴藏着怎样的宝贝呢?
书,就像是一只碗,一只以文字或图画盛满关于万事万物的知识之碗。虽然它看上去只不过是一只小小的碗,可其中装满了无穷无尽的知识,涵盖了广袤世界中的万千事物;因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去寻找想要的答案。
如果想沉浸在欢乐与趣味的海洋中,只要打开故事书,它就能随时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妙幻想的探险国度,为你的思想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如果遇到心情沮丧或者与小朋友产生矛盾等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书也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帮你指明方向,让你跟随书的脚步,时而笑,时而哭;帮你治愈心中的伤口,为你提供生活的动力。
同时,书还能让你间接感受未知的世界,带你体验未曾经历却想试的事情,让你可以敞开心扉去面对那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当你遇到需要解答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百科字典或期刊来获取相关资讯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来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不过,可别把阅读的时间单纯地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时间,因为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全面地去阅读各类书籍,可以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深远。
【文本二】
为了什么而读书(有删改)
既然我们已经否定了为听话、为好成绩、为面子而读书的不当想法,那么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
可能有人会说,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生活状况,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因为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考出好成绩;只有考个好成绩,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只有考个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个好工作,才能赚很多钱,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难道,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吗?
我们应该都学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的一则感人故事,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富强而发奋读书的宏伟志向。正是因为周恩来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才造就了备受人民景仰的一代伟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要靠我们去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我们去奋斗。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读书,不好好读书,又怎能担当得起如此重任呢?我们只有读好书,才有机会报效祖国。
此外,我们要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和将来的就业,不单纯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读书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增进自己的学问,建立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
【文本三】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有删改)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间“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凡是古老的事情,我们常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变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越积越多,而禽兽似乎没有这种本领。
人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还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
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1】从以上文本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蕴含——( ) 继承——( ) 永无穷尽——( )
【2】分别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介绍读书的目的。
文本一:_______
文本二:_______
文本三:_______
18、阅读,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选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ìng yī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á huà)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________”划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第1自然段写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主要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语句。
【4】文中最后写“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继续在画,这些怪物在水中很会掌握速度,始终与B号的速度保持一致,去似乎没在游动似的。我几乎可以通过舷窗玻璃观察他们临摹下来。当然,我们的艇速也不算太快。B号突然停下来不动了。一阵撞击使它的整个艇体在颤抖着。
“是不是触礁了?”我问道。
“即使触礁也无大碍,因为艇并未搁浅。”加拿大人接嘴说。
【1】文中其潜艇(B)全名是_______。
【2】潜艇是被_______ 撞击了。
【3】其结局是_______等人获胜,其中一名船员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街上有人放花。(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真令人扫兴。
(1)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一定深刻意会到了我们要珍惜小动物,善待这些幼小的生命,所以根据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吧。要求:不少于200字。文章要围绕爱护小动物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