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父与子》这本漫画集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

B.可以说,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C.《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里的人物张乖崖为官清廉正直。

D.《“推敲”的来历》这篇文章里出现的人物有贾岛和僧人。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弱(xuē)            (jiào) 母        嫉妒(jí dù)     (hnɡ)

B. (jiǎo)##dot##        (niù)             (rèn) 丘            (chà)道

C. (ɡuō)碎        (qí)途            凛冽(lǐn liè)        龟裂(jūn li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搭石》一文通过描写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一幕幕情景,赞美了乡亲们______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其中“搭石”象征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情感纽带。

(2)《鸟的天堂》一文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一次在______时分经过“鸟的天堂”,只见到_____,没有见到一只鸟。侧重于______描写;第二次在______来到“鸟的天堂”,见到了_______,感受到了鸟儿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侧重于______描写。

(3)《忆读书》一文是冰心奶奶以“回忆”的形式叙述自己小时候读书经历的一篇文章,前半部分以“______”为主,表达了她对书的_____;后半部分以“_____”为主,告诉读者应该_____。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

5、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人有耻,________。(《朱子语类》)

(2)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3)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4)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5)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6、补全下列词语

前(  )后继 自吹自( )   ( )而不舍   鞠(  )尽瘁  

( )假虎威   俯首( )耳 走(  )无路 ( )立鸡群 ( )先士卒

7、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名人名言。

1.看到学生有时贪玩不学习,老师经常用宋朝岳飞的名句“莫等闲,________”来教育大家。

2.生命力旺盛的人生时段,不会再有;一日之中难有第二个早晨。这个意思就是陶渊明所说“_______,一日难再晨”。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这篇文章,通过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议花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在写作上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在1921年开始创作时,就以“_______”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2.《蝉》中表现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珠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课文生动地描述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由_______人到________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___________。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事物呢?

  “你别看它可以(继续  连续  陆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cì  sì)(捕捉  捕获)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捉  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chà shà)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标出选文中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从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色龙靠________来判断昆虫的位置,用________来获取食物。

4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

5下列关于变色龙的舌头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

6变色龙的眼睛有哪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概括中心 B. 总结全文 C. 引起下文 D. 承上启下

2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 —— B. —— C. ————

11、阅读天地

_____________

他有五个孩子。孩子们都很听话,他曾制订过一个人生计划:出去跑生意,努力赚钱,然后买大房子,买漂亮车子,送孩子们去最好的学校……后来,他在外面跑生意时出了点事,计划泡汤了。最后,他决定包下一片农田,种莱去卖。他觉得这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了。

每天,他都起得很早,孩子们还没起床的时候,他就已经蹬着小车赶到田里忙碌起来:施肥、培土、除虫;收获时,还亲自把莱拉到菜市去卖。他种的菜鲜嫩肥美,价钱适宜;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缺斤少两,所以他的生意出奇地好。

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着,养活着五个孩子。孩子们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可以到学校念书。现在有的已经大学毕业,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呢?他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罢了。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位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没有双手的情况下。

十多年前的一次意外,他被高压线砸中,被迫截去双手,从此变成一名残疾人。

日前,他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

“听说当时你曾想过死,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主意了?”主持人问。

“当时真想一死了之,”男人回想一会儿   喃喃说道     可是后来一想   我死了,谁来养活孩子们呢

答案竟是如此简单。

所有人都愣住了。经过短暂的沉默,采访现场响起了掌声,有人甚至流出了眼泪。

是的,爱就是这么简单,它只包括怜悯、善良和责任。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8自然段的空格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曾制订过一个人生计划”,这“计划”是什么?用“  ”画出来。

【4】“他在外面跑生意时出了点事”,他出了什么事呢?用“﹏﹏”画出来。

【5】“答案竟是如此简单”,这简单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简单的答案会让人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6】十多年前的意外,为什么放到后面写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让人感到这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B.更让人看出这位父亲承担“应尽的义务”的不易。

C.更让人体会到,爱其实是很复杂的。

12、阅读。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青翠欲滴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音序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意思: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在这里应选第________种。

2这段话先写   ,再写 ,前面部分是按   的顺序写的。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③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④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阅读连接: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价、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1】概括地写出《草船借箭》节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联系上下文,写出你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不仅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写了他的(写一个词语)_____________特点。

【4】结合课文分别写出鲁肃“吃惊”和周瑜“大吃一惊”的原因各是什么?

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链接对应的是《草船借箭》节选中的第_____________自然段。

【6】理解阅读链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重雾迷江: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回: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草船借箭》,请再写一个《三国演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动词。

【2】读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zhēng  zhèng)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   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音或字。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      )。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总结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四个自然段,反复强调自己家穷,其作用是(   )。

A.衬托母爱,为下文做铺垫

B.说明家里真的很穷

16、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请给划线句子加上关联词。

【3】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4】请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_。将相和好的原   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___

17、实用类文本阅读。

橘果的“超期服役”

①柑橘,素性娇贵,容易腐烂,采摘贮藏须分外小心。自古以来,柑橘保鲜,一直为棘手难题。今采用山洞、地下库、冷库等贮藏,能使柑橘保鲜数月。但橘熟时节,正值秋风夹雨洗果,纵有现代化冷库,鲜果也不能久存。

②能否让柑橘高挂枝头,越冬迎春呢?四川万县独辟蹊径,冬季往锦橙树上喷洒水赤霉素,留树保鲜三个月。湖南邵阳市农科所自1980年以来,用科学方法把温州蜜橘留在树上,经受了摄氏零下三度的严寒考验,至翌年“雨水”前后采摘,好果率达百分之九十三至九十八,而且果色鲜艳、晶莹有光。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橡类)提高百分之一左右,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均比隔年贮藏的更丰富,食之沁人心脾。

③果熟蒂落乃自然规律,叫橘果“超期服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柑橘脱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延缓果实成熟,不让它匆匆离开树枝。柑橘怕冻,需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才能做霜斗雪。微生物是招致柑橘腐烂变质的大敌,得借助托布津,谨防微生物乘虚而入,还得给橘树“进补”,多施莱祜等有机肥,让橘树来年青枝繁茂,“儿孙满堂”。你看,为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市,园艺工作者付出了多少智慧的汗水!

【1】第①段提出的“棘手难题”是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的“超期服役”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_,“儿孙满堂”的实际含义是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秋橘春采”这一难题是可以解决的;画“ ”的句子说明这样的柑橘还具有________、果色美,糖分提高和_________等四个优点。

18、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去 年 的 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的歌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 小鸟 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了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已经成了树干,在厂里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送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完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给第3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想一想,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一填吗?

树——(   )——(   )——(   )——灯火

3鸟儿为什么要唱歌给灯火听?它会唱些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

材料三:

今年1月16日,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的好风气。这一倡议通过媒体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1】“光盘行动”是一场什么行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提出光盘行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用几句诗词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填空。

(1)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往事涌上奶奶的心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悠然自得

____________

22、把句子变一变,保证意思不变。

(1)宋少丽说:“今天我是值日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请把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民间故事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故事情节要有详有略,结构要完整,情节要连贯,语言要通顺,字数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