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能让你感受动态之美的句子是( )
A.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B.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C.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少年中国说》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象征意义是( )
A.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B.少年中国的灿烂前景
C.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涨潮 同心協力
B.细茵 不可估量
C.酷署 不计其数
D.迷感 心旷神怡
4、拼音写词。
huá jiǎng guī lǜ jiū zhèng mù zhuā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ǎo tǎ huà méi niǎo pāo zài qī piàn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群如山似海,非常多________,卖小吃的挤得没有空隙________,许多不同的样式________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爸爸看看我写的诗句。”这句话中的“迫不及待”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我”在得到妈妈的赞许后,等待爸爸回来欣赏诗句时________的心情,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很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有________。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两个词各写一句话。
能(____)善(____) 颇(____)盛名 风(____)雪(____)
顶天(____)(____) 低头(____)(____) 守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文阅读,根据语境把古诗文补充完整。
(1)诗中有爱国情。“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陆游临终前未能看到祖国统一的遗憾;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批判。诗中有美景。诗词之美,美在有如诗的白鹭:“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美在有皓月当空:“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美在有夜半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_。”
(2)名言警句记心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然美德,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大禹“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__”,更有朱用纯的“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
8、课文大影院。
【1】《嫦娥奔月》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请你简洁概括,把故事的提纲补充完整。
后羿射日,为民除害——________________——后羿寻妻,乡亲思念
【2】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多选)( )
A. 嫦娥心地善良,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们。
B. 嫦娥变成了仙女,在月亮里生活非常寂寞。
C. 嫦娥经常凝望地下的老百姓。
D. 为了不让逢蒙吃下仙药,危害老百姓,嫦娥忍受着与后羿分离的痛苦,吃下了长生不老药而奔月,独自一人在月亮上生活。
【3】通过学习《读书莫放“拦路虎”》,我知道“拦路虎”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时,遇到“拦路虎”我们不能绕着走,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习惯。
9、阅读理解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短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
A.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B.形容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
【2】请你用“ ”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应该用 的语速来读。
【3】画线部分是_______态描写。“大的”“小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__;“花的”“黑的”是写鸟的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生活地_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和________。
10、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风韵-- 美好--
(2)解释词语
肃然起敬:
驰骋:
(3)按要求写句子
①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②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用不是……而是……写一句话)
(4)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11、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文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这个词知道的;再写____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___________的美,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知道的。
【2】“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紧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走搭石要“紧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段中表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句子。
12、阅读
鲸生活在海洋里,( )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 )属于鱼类,( )
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
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
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文字是从哪方面介绍鲸的( )
A.鲸的生长。 B.鲸的种类。 C.鲸的进化。
3.从这段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中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
程是漫长的。
4.鲸是哺乳动物,变成现在鱼的样子,是由于( )
A.生活习惯变化。 B.环境变化。 C.形体变化。
5.鲸的哪些生活习性能说明它是哺乳动物( )
A.鲸吃食 B.鲸用肺呼吸
C.鲸睡觉 D.鲸是胎生的
13、花瓣飘香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 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 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给4、5、6、7自然段加上标点。
【2】按“摘花瓣”、“对话”、“送花”三个意思分段,用“||”标明。
【3】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简要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
2018年7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快递运单约312亿张,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胶带约3.3亿卷,包装箱约86亿个……该报告称我国快递包装年耗材用量十分惊人,仅包装使用的胶带总长,就可以绕地球赤道约425圈。
材料三
消费者对快递垃圾危害性认识调查图
【1】“材料一”用的_________说明方法讲述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二”又用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快递物品包装耗材用量十分惊人。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出,面对网购,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可知,快递垃圾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但仍有2.10%的人认为快递垃圾无危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理快递垃圾,给快递包装“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对快递员或喜欢网购的人们说些什么,提哪些建议?请选择其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她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 啦啦啦 花果山中有我的家 走小道 抄近路 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 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iang) 兴(xīng xìng)旺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木讷 (_______) 上浮(_______) 肯定(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明节下雨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唐代诗人杜牧就写过一首清明下雨的诗句,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摔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我贴紧爸爸不再结实的后背,还是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皇帝的悲哀》是在我家极端困难时,爸爸省下坐汽车的钱给我买的。( )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因为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因此买回家就被“我们”珍藏起来,谁也没有动过它。( )
(3)爸爸省吃俭用买书,就是想让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
【3】短文几次提到“薄薄的童话集”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书的珍贵。
B.突出书的内容不多。
C.突出爸爸给我买书的不易。
【4】全文围绕爸爸的美好心愿写了三件事,请把另外两件事写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给我“念”童话集,让我懂得读书的乐趣。
(3)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结合自己的体验,举个例子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②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5只鹿、1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③塑料袋的发明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它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显而易见了,它所堵塞的也不仅仅是动物的消化道了。重庆市1998年8月就由于嘉陵江、长江上取水口,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④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级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我国这几年有不少环保组织都搞了布袋赠市民的活动。倡导人们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没见多少人用环保布袋购物。关键在于塑料袋是白给的,用不用与人们的经济利益无关,看来,要抵制“白色垃圾”,除了宣传、号召之外,还需要采用经济手段。
【1】下列关于塑料袋的介绍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塑料袋在地下超过200年就会腐烂降解。
B.塑料袋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自然降解的。
C.塑料袋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物理产品。
D.塑料袋的处理除了挖土填埋还可以高温焚烧。
【2】根据作者的意图,有效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A.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一定的税款。
B.商店向顾客提供塑料袋,但是需要付费。
C.进行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宣传,并收取使用费用。
D.向市民免费赠送布袋,号召少用塑料袋。
【3】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
A.举例子、列数字,说明了塑料袋对动物的危害。
B.打比方、作比较,说明了塑料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C.举例子、打比方,说明了塑料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列数字、打比方,说明了塑料袋对海洋动物的危害。
【4】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似乎”这个词可以删去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天,小明和爸爸要去超市购买大量日用品,爸爸嫌麻烦不打算自备购物袋如果你是小明,结合这篇文章你会如何说服爸爸自备购物袋?(至少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片段)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 国榷 共104卷 428万4千字 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 精彩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逸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垂青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的最后空缺处加上标点。
【3】文中的“104卷,428万4千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谈迁写史书的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用“﹏﹏﹏”画出文中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艺术价值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揭露了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两大罪行: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凡是”“统统”“掠走”“毁掉”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
(2)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
(3)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野蛮的强盗本性。( )
【5】朗读文段时,我们应该带着( )的感情。
A.感伤、无奈
B.悲壮、痛惜
C.仇恨、厌恶
20、把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大树之所以成为大树,在于它善于欣赏自然,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自拟题目,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