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诗句表达的情感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同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D.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2、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家雀儿(qiǎo)
B.挨揍(āi)
C.钉上(dìnɡ)
D.大帅(shuài)
3、上联“兴庆宫里繁花似锦”,作为下联,下面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延路上车水马龙。
B.芙蓉湖畔垂柳千条。
C.大雁塔下游人如织。
D.壶口瀑布气势如虹。
4、下面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B.“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愁没钱花。”
C.“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他把胡子一剥、一登台,哪愁没钱花?”
D.“梅先生,您不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剥、一登台。不愁没钱花。”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英子端茶倒水伺候主子,摇头摆尾的样子像极了老黄牛。
B.妈妈是家里的纸老虎,洗衣做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C.小强是我们班的哈巴狗,每次都能带着我们出色地完成任务。
D.都说爸爸是铁公鸡,可谁曾想到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捐款活动中,他买了整整一箱口罩捐给了疫区。
6、给画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故为精卫( )
A.意外的事情。
B.存心,有心。
C.因此。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埋怨(mái mán) 车辙(chè zhé) 皓月(hào gào) 当官(guān gān)
埋伏(mái mán) 宽慰(wèi wuì) 苏轼(shì sì) 心绪(zhū xù)
8、在《观潮》《鸟的天堂》这两篇课文中各摘抄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4分)
(1)
(2)
9、阅读,完成练习。
粗瓷碗
刚刚进入长身体的年龄,
却又赶上闹饥荒的年代。
老是睁着一双贪婪的眼睛,
望着一碗稀粥半碟菜。
妈妈把那碗稀粥端起,
又轻轻地轻轻地放下碗。
面对儿子,她无法下筷子,
稀粥里映照着她一双泪眼。
这一天,我又放学回家,
看见桌子上碗筷已经摆好。
我发现我的饭碗变得很大,
妈妈的饭碗却变得很小。
至今我仍把那个粗瓷碗珍藏,
因为碗里盛着一个爱的海洋。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贪婪(lán luán) 稀粥(zōu zhōu)
映照(yìn yìng) 粗瓷(cí chí)
【2】分别找出描写母亲和儿子神态的句子,对比体会其中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饭碗变得___________,妈妈的饭碗却变得_____________。”原因是母亲想让我能多吃一些,这表现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
【4】你那玲珑剔透的“小瓷碗”中是否也有一个爱的海洋呢?仿照例文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选段,做后面的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盖房子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写蟋蟀盖房子时动作的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用得很准确,能看出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______的观察。
【3】“它用前足扒土”的“扒”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 )
A.bā 抓住,把着 B.pá 用耙(pá)搂,聚拢
C.bā 刨开,挖 D.pá 扒窃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不能体会到什么?( )(多选题)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D.“我”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5】为表达喜爱之情,作者常常用写人的词语来描写蟋蟀。选文中哪些句子是用了这种写法?抄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
(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的花香“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什么不能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邓稼先的十元奖金》,完成练习。
邓稼先的十元奖金
“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作为总指挥,每次核试验,都要带头钻到巷道里去取样,甚至还要跑到沙漠里寻找爆炸后的原子弹碎片。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很差,天长日久,他的身体遭受超剂量的核辐射。1986年,邓稼先因全身核辐射造成大面积溶血性出血,被迫住进北京的一家医院。
住院期间,他的好友杨振宁来探望时,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拿出的十几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发给当时从事研制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10元。
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可怜兮兮,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注脚。
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邓稼先35岁隐姓埋名,离开繁华的都市,走进大漠深处。这一走,就是28年!28年看不见故乡的花开花落,看不见长安街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妻儿的欢声笑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住在干打垒里,面前永远是如血的夕阳、如豆的灯光,是无边无际的荒漠、绵延起伏的雪山。当时,科研条件也很差,没有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现代化车间,只能用古老的算盘计算实验数据。邓稼先绝不是为了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要用满腔热血造出原子弹,浇铸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曾经有一位战友问他:“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他想的,绝不是奖金之类的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没有。他是这样说的,更为此践行了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他死而无憾,走得安然。
奖金之类个人名利的动力,毕竟有限。只有大爱、大勇、大智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邓稼先这样的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1】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
A.排比
B.比喻
C.夸张
D.对比
【2】文中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未说完
D.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3】邓稼先研究原子弹是为了( )
A.领取国家的高额奖金
B.留下一个好名声
C.浇筑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D.成为一个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4】第三自然段“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中加点的“这里”指的是( )
A.奖金
B.浇筑共和国强盛的根基
C.为国家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D.邓稼先的满腔热血
【5】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为什么说“邓稼先是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感悟吧,你想对邓稼先说些什么呢?请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 一块德芙巧克力,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1】对“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_____________”,这里的“证明”是指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过家家”的启示
①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②毕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傅们。
③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大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黏合剂,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在四周国上铁框,用火加热。再等黏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刷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烤,黏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
④师弟们禁不住嘖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 ( )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 )能完成。师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⑤“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昇说。
⑥“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小师傅__________地说道。
⑦“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师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⑧“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⑨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⑩“哦——!”师兄弟们恍然大悟。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按要求写词语。例:啧啧称赞( )( )
【4】“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文中是指师弟们明白了__________。“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句成语,意思是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句把第③自然段活字印刷的过程写清楚。
首先,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再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
【6】请写出活字印刷的两个优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完成下列各题。
1.照样子补充句子。
如果你看到爬山虎那细小的脚,你就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诊断室。(修改病句)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非常喜欢看《故事大王》、《水浒传》和《科学报》这些书。
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养成了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天大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去年暑假,游览了庐山爸爸带我,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变化无常,为庐山增强了几分神秘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假如我可以隐身
提示:在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中多次有这样的场景,当哈利身临险境时,都是一件可以将它隐身的东西救了他的命。同学们,你想过隐身吗?雷电隐身、药剂隐身、陨石隐身、涂彩隐身……你更喜欢哪种方式呢?假如隐身成功,你是想跨越时空,回溯历史年代或飞跃未来世界?还是想角色错位,把自己变成了爸爸妈妈,体验身份、地位的转换?亦或是想拥有更独特的隐身经历呢?请同学们携着想象的翅膀,飞跃现实,去追寻和描绘美妙的梦幻吧!
要求:
1.能按上述习作提示进行选材,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清楚;
2.想象要合理,最好能用有新意、充满奇趣感的情节吸引读者;
3.写之前要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写完后自己读一读,不合适的地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