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
B.34
C.44
D.78
3、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6、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7、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④⑤
8、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C.图c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图d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10、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11、向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g硝酸钾和16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12、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4、由下图信息可知,金属活动性最不活泼的是
A.镁
B.锌
C.铁
D.铜
15、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③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会使所配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低;⑤除去烧碱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蒸发结晶;⑥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空气成分中,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B.
C.
D.稀有气体
1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18、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
B.O2
C.CO2
D.Zn
19、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20、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铀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铀23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铀235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3
D.铀235原子的质量为235g
21、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22、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23、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24、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授予弗朗西斯·阿诺德,她首次进行了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在人体内,氨基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合成蛋白质。脯氨酸(C5H9NO2)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下列有关脯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4个元素组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的质量分数
D.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5、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
B.x的数值为2
C.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6、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27、如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属于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
28、近期,哈尔滨的地铁建设已全面进行。
(1)地铁工程中用来铺设轨道的材料可以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强度高、密度小的铝合金
B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C抗腐蚀性能好的不锈钢
(2)地铁列车的能量来源是电能,列车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
(3)钢轨焊接的方法通常是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____________。
29、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年产量的20%~40%。小雄同学为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他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置于空气中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铁钉________(填A或B或C)处最先出现铁锈。该实验说明,钢铁常温下接触________和__________时容易生锈。
3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炉内磁铁矿(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________________,则溶液为___________。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32、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使用“84 消毒液” 消毒时,常用水稀释,稀释后测得消毒液的pH=9,该溶液呈____性。
(2)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生活中常用ClO2消毒饮用水,ClO2是属于____(填序号)。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3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纯碱(Na2CO3)。Na2CO3 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2)t2°C时,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3)如上图2所示,t2°C时, 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明显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无明显减少,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 (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或“=”)。
(2)若固体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______方法提纯乙(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在不改变溶剂量的情况下,要使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增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35、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_____另外一种物质的能力,属于_____的物理性质。
20℃时,溶解度>_____易溶;_____可溶;_____微溶;_____难溶。
36、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现有H、O、N、C、Na、Ca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式 ;
(2)纯碱的化学式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的化学式 ;
(4)可做干燥剂的生石灰的化学式 ;
(5)水溶液显碱性的盐中的阴离子 .
37、为了保证实验安全且成功,请关注实验中的异常情况的处理.
(1)酒精洒在桌面并燃烧时,灭火的常用方法是_____;
(2)以块状大理石和盐酸为原料,利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液体沿着导管向外涌出,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
A将锥形瓶外侧导气管封堵
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加水
C拔掉胶塞,向锥形瓶中加适量水
(3)将铝片伸入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时,无明显现象,我们可以将铝片取出并_____.
38、根据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洗气装置 |
(1)写出图B中a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制取较纯净氧气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来除去,则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____端口(填“①”或“②”)通入,能否换成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 (填“能”或“否”)
39、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
40、向一定量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d段溶液质量为什么增大______?
(3)e点得到的固体中有什么物质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