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A.A
B.B
C.C
D.D
2、工业明胶中含有毒的重铬酸钠(Na2CrO4),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
B.+2价
C.+4价
D.+6价
3、足量的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一段时间内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铁钉上的铁锈消失②铁钉上有气泡③溶液呈黄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③
4、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5、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
D.铝合金
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⑤
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9、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1、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3、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B.身上着火时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D.无法逃生时,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并向门窗浇水,再发出求救信号
14、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O2
B.2H
C.2H2
D.Fe
15、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aCl
B.MgCl2
C.CaCl2
D.H2O
16、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Fe2O3粉末 | BaCl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 无明现象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OH溶液
D.Na2CO3溶液
17、2010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迎来了八方游客.空气中弥漫着油菜花而甜津津的气味.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1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19、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 CuOCu + H2O
B.2Mg + CO2 2MgO + C
C.CO + CuOCu + CO2
D.2NaBr + Cl2 =2NaCl + Br2
20、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1、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仍为X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液有两种可能的组成
B.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D.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22、下列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仅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B.
C.
D.
23、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24、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H2SO4 Na2O C CO
B.Mg(OH)2 CuSO4 C CO2
C.KOH HNO3 O2 SO3
D.HCl NaOH O2 P2O5
25、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液氧
B.石墨、金刚石
C.水、过氧化氢
D.干冰、冰
26、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27、稀释浓硫酸时注意将__________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_______中,会放出大量的_____,要用玻璃棒不断_________。
28、指示剂:与酸和碱都反应,但显示________颜色。
29、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家庭餐桌上的餐具有竹木筷子、不锈钢勺子、塑料水杯,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
(2)小苏打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3)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_____。
(4)包饺了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
30、3月10日我校初三全体同学到海沧鑫龙谷春游。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小凯发现清澈的山泉水煮沸冷却后,壶底沉积一层白色沉淀(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山泉水应该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写出用稀盐酸除去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午餐烹过程中,将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填序号)。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填“均一”或“稳定”)。
(3)用完午餐,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轻松洗净餐具上油污,利用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3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________(填“常 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____________。
32、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曲线上P点表示(选填序号):_____。
①t℃时,100g水中溶解了氯化铵ag
②t℃时,100g溶液中含有氯化铵ag
③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铵ag
④t℃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氯化铵ag
(2)用pH试纸测试无色氯化铵溶液,测得pH<7,则氯化铵溶液显_____性;
(3)t℃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3、用化学用语(即符号)表示:
(1)氢离子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
(3)碘酒中的溶剂_____
(4)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4、(8分)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化合物或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混合物分离操作的是 (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沉淀
(2)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5、嫦峨四号探测器用表面镀金的钼丝做金属网。
(1)钼能制成细丝,是利用了钼的_____性。
(2)钼丝表面镀金,原因之一是利用了金的化学性质_____。
(3)我国的钼矿储量非常丰富,用辉矿(MoS2)制备钼的过程如下:
①过程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oS2+7O22MoO3+4_____
②过程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应为:MoO3+H2H2O+MoO2
第二阶段过程如下:
写出第二阶段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6、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而变质,生成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保存。
37、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集气瓶中装满水的目的__________。
(2)乙实验,对加入饱和石灰水的要求是_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8、加热高锰酸钾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
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2)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___________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___________收集。
操作步骤: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3)检验方法:将___________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立即___________,证明是氧气。
(4)验满方法: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了。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___________逸出,证明瓶中没有水了,即氧气已集满。
3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⑵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可采用______方法。
⑶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⑷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0、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口服液中的锌是指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元素; 葡萄糖酸锌分子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每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若儿童 1kg 体重每日需要 0.5mg 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 20kg 的 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 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