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 ③①④②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③①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龟裂/龟甲 冠军/冠状病毒 犬牙差互/参差荇菜
B.蓦然/募捐 亢奋/引吭高歌 沧海桑田/悄怆幽邃
C.关卡/发卡 连翘/翘首以待 教学相长/各有所长
D.奇数/奇观 雾霭/和蔼可亲 天衣无缝/峰回路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开展的“健康快乐跑”活动,不但有助于磨练孩子们的意志,而且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
B. 近来各地事故多发,有关部门通知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C.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和神功伟力。
D. 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赏析画线诗句。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诗文名句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①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________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主人公是________。
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③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
8、阅读文章《麦客远行》,完成下面小题。
麦客远行
姚晓刚
①每到六月初,八百里秦川的麦田开始变黄。源上源下,坡东坡西,一道道梁疙瘩,一道道沟坎坎,由南到北,橘黄浸染,大地慷慨地为劳作的庄稼人长满一地的金子,在风中摇动着沉向句、黄灿灿的波浪。
②四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时,学校放“忙假”,让已经有些力气的我们回家收麦。父亲给我磨好镰刀,天刚麻麻亮,娘就给父亲和我一人捞一碗油泼面。吃完面,我便背着镰刀,跟在父母后边去割麦。
③“老哥,要帮手不?"麦田边,一位年纪比我父亲大的人问我父亲,他身后站着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男娃。从头戴的草帽、腰间别的羊肚子毛巾可以轻易看出,俩人是塬上来的父子麦客。
④父亲摇摇头,说不用。
③“老哥,你看北边云厚的,眼看要下雨呀!”老麦客说。
⑥父亲抬头朝天望了眼,问老麦客割一亩麦子要多少工钱。“九块!”“成,我也不还价,都是下苦钱,你把麦茬留低些。”“放心,镰贴在地皮上!”老麦客欣喜地吆喝着儿子,进到麦田伏下身就干了起来。娘直起腰让我回家取水壶。我一听,把镰刀往割下的麦捆子上一插就要回家,父亲叫住了我。他掏出两块钱来,说去供销社打壶啤酒来。那年,城里一啤酒厂在乡里卖散啤酒,我们才知道城里人唱的这种东西。
⑦我提着壶买来了啤酒,父亲给老麦客倒了一碗。“液体面包!”我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给小麦客倒了一碗。小麦客抹了把头上的汗,接过碗低头看了看,将嘴唇轻轻贴在碗边抿了一口,砸吧了一下嘴,然后扬脖咕咚咕咚地喝了个碗底朝天,看得出他喝得很香。
⑧中午回家吃饭,麦客不进屋,他们端着碗蹲在门外的桐树下。小麦客吃了两碗,又将碗伸向娘,老麦客脸皮薄,故意骂了句:“干活不顶个儿,肚子却是个无底洞。”娘听后笑了,说娃正在长身体。从他们的话里我得知,他们是洛川的。洛川,离这百八十里呀!“不远,不到三天就走到塬下了。”老麦客卸下自己和儿子镰上的刀片,放在井沿边的磨石上磨着,小麦客将腰间的毛巾取下,蒙在脸上靠看墙角咪上了眼。
⑨割老大都在上午十一点前,下午四点后。赶早,麦秆上露水还没蒸发掉;趁晚,麦杆开始返潮。天时还没到,老老客就催促我爹:“天阴湿重,可以下镰了。”我爹掏出二十块钱,说剩下的几分麦子自己割,让我带着麦客去对门的张叔家。
⑩张叔与张婶是一对残疾人。老两口无儿,年轻时从亲戚家收养了个女儿,名叫翠芹。我将一老一少俩麦客领到张叔家,张叔带着麦客到了自家的麦田。
⑪后来,我知道老麦客姓关,小麦客叫小勇。在我上高中时,小勇成了张叔家的上门女婿。
⑫我当兵离开家里时,小勇的儿子关平已经会跑了。十多年后,张叔张婶已辞世,小勇将塬下的家封好上锁,带着妻儿一家人回到洛川。此后听说他们一家人回到洛川不久,就赶上了退耕还林的好政策,小勇与翠芹承包了几百亩荒山种苹果树,下了几年功夫硬将荒塬变成了大果园——他们的故事,在村里成了传奇!
⑬今年六月,我回到故乡,意外地见到小勇的儿子关平。他带领着机收队,开着一排排高大的联合收割机从南面回来。原来,关平成立了机收股份公司,带领村民跨区收割。关平说着打开手机,指着屏幕上一张张照片告诉我,这些都是他们经过的地方,他们的机收队南到江苏、安徽,北到甘肃、内蒙古,跨区作业,一季要收割几十万亩的麦子……
⑭听着,听着,我眼前浮现出四十年前老关与小勇一老一小俩麦客的影子——四十多年时光,沧海桑田,一切仿佛瞬间梦境,一切又如此现实真切。那腰别羊肚子毛巾的小勇,如今头顶着墨镜、坐在收割机玻璃驾驶舱的关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①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从第⑥⑦两自然段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4】阅读⑭段,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请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并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产生这问题的原因。
【5】文章以“麦客远行”为题,你觉得怎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人生要想“更上一层楼”,总要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朝着梦想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坚持,让我的梦想远航!”为题目,面向本校(统称“闽杭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有需要,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