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南通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嘱咐 辅射 马前卒   叹为观止   大彻大悟

B.缅怀 楞角 石炭纪   翩然归来   穿流不息

C.彷徨 恭顺 草坝子   行将就目   销声匿迹

D.骤然 演绎 湿漉漉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mán   chù páng 怒不可è

B.zhì gōng   jiān   纷至

C.jìn rǒng xuàn 而至chóng

D.lì   qiǎng   chěng   神迷xuàn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评,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B.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王强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百米比赛的冠军。

C.为争夺未来5G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华为独占鳌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压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D.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谋事要实,创业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B.“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文体多样,各具魅力。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民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序言,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游记散文。

D.《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1“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

2本诗最后两句一改通常送别诗的写法,由眼前的祝愿变为想象朋友与自己分别后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摘抄和做笔记,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情节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保尔当童工——①( )——②( )——③( )——保尔身患重病并开始创作

A.保尔参加兴建窄轨铁路

B.保尔因救了朱赫来,而被投进监狱

C.保尔参加红军后,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到重伤,但他战胜了死亡。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削弱了保尔的英雄形象?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四)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编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概括【两会镜头】的主要内容。

2下面说法符合上述材料的一项是(  )

A. 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 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 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 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3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

4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比喻说理是指用一个或几个与论点或论证过程有某些相似的事物作比方,阐明论点的意义,或使论证过程形象化的一种说理方法。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就能易解好懂。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在严密的逻辑说理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曲折多变、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助于加强论证。

请你使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段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