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懈怠/解释 银行/行将就木 不知所措/阴差阳错
B.劫难/困难 中间/挑拨离间 漫不经心/轻歌曼舞
C.晦暗/教诲 凋零/雕梁画栋 销声匿迹/杳无消息
D.闭塞/塞车 彷徨/四面八方 强词夺理/自强不息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春节临近,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C.夜深星阑,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地表达。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语言风格风趣幽默。
B.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庄子的《北冥有鱼》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大道之行》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马说》通过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意,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D.游记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等于一体的美丽画卷;《壶口瀑布》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石,后写水,视角反复转换。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饯别王十一南游》全诗虽无“离别”二字,只写作别风光,但满腔离情均融入景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与“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惆怅,给人以悲戚之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千古名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D.《饯别王十一南游》颈联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5、阅读,完成各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歌一、二句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诗人在远方来信和回到家乡这两份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情态。
【2】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填空。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诗经·周南》)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诗经·秦风》)
(5)________________ ,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6)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7)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贫贱之知不可忘,_______________ 。(《后汉书·宋弘传》)
(9)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尚书·旅獒)
7、名著阅读。
傍晚收工之后,人们都向车站走去。她的丈夫抢在前面,到火车上去占位子。她停下来,让工人们先过去。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她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她。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你还是这么粗鲁!”
保尔把木欲往肩上一扛,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几步,他才回答说:“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的粗鲁比起您的彬彬有礼来,要好得多。我的生活用不着担心,一切都正常。但是您的生活,却比我原来想象的还要糟。两年前你还好一些,还敢跟一个工人握手。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臭樟脑丸味。说实在的,我跟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1)上述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她”指的是(人名)________________
(2)保尔说“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酸臭”具体指的是什么?
(3)从整部原著来看,造成“她”和保尔分道扬镳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一首荡气回肠的大歌
杨晓景
①从青藏高原富饶的青山上流淌出来的雪水,它们都听从黄河母亲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在强烈的撞击与跌宕起伏中,用豪情和大气谱写出一首荡气回肠的大歌。
②站在古渡口远远望去,上游的河水宽阔而平静,像柔软的绸带缠绕于山峦之间,完全看不到惊涛拍岸浊浪滔天的情景。然而在这里,它却转换成另外一张面孔,变得狂怒而令人畏惧,巨大的吼声像阵阵惊雷在寂静的河谷间久久震荡。
③陡峭的悬崖,狭小的河床,是上天为了考验它的意志而专设的屏障吗?锋利的石尖,幽深的龙潭,是想撕裂它的皮肤,摔碎它的骨头吗?
④这条带着不同口音、不同地域人民的嘱托和向往,在欢乐的吟唱中自由奔腾了几千年的河流,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因为剧烈的疼痛分散自己的力量。它果断地集聚成一股细小的铁流,沿着刀削般的岩壁飞跃而下,注入神奇的壶口。凌空飞舞的姿态像流动的壁画让身边的游人血脉张,豪情万丈。落地的瞬间激起的巨浪,似千万头猛虎奔腾跳跃,千万棵大树猛烈摇撼,千万支长矛凌空挥舞。
⑤即使在寒冬腊月,冰雪锁喉,也要努力冲破一切阻碍,不断向前,向前,继续奔腾。悬挂在河川上的冰凌是大自然为强者镌刻的雕像,是凝结在时光里的神奇,是书写在严冬里的童话。
⑥小小的银壶沸腾了,金色的浪涛让人不禁联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陕北的土窑洞里滚烫的米酒,想起疾风骤雨中穿行在黄河岸边的队伍,想起战场上奋力厮杀的千军万马。这样的记忆曾带给人多少温暖,多少感动,激励着后世子孙饮水思源,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⑦越困苦,越坚强;越危难,越团结。千百年来,数文人志士不远万里来到黄河岸边,瞻仰它的雄姿,聆听它的教诲。
⑧命运多舛时,有人在青山之间看见千帆隐映,顿觉豁然开朗;国家危亡之际,无数抗日英雄从黄河的咆哮声中听到了“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历史强音与坚定信念。
⑨今天,作为屹立在世界东方日益雄起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能够倾听到内心澎湃的自豪感,看到五彩缤纷的中国梦。
⑩我们欣慰地看到,历经无数坎坷与磨砺之后,这条神奇而又美丽的河流,滔滔不绝地涌入十里龙槽,沿着祖先开辟的道路,继续向东,汇入大海。那里有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未来在等待它。
【1】作者重点描绘的是壶口的河水,为什么第②段还要描写壶口上游的河水。
【2】作者赋予壶口河水怎样的精神?请从文找出能够概括这一精神的句子。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壶口瀑布?请简要分析。
【4】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同为露珠,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位置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请以“找准自己的位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