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漳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有《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B.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D.外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和泼留希金。

2、下列关于《名人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B.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英雄交响曲》。

C.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著名的雕塑作品。

D. 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慢(dài)   杂(rǒng) 羁pàn暗(huì

B. kān)   途(zài)   连qiào然(piān

C. hái) 皱(zhě)   石(yǔn默(jiān

D. 午(shǎng)   雾ǎi然() 腐shí

4、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党员,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句话存在语病,病因是“句式杂糅”)

B.演讲词应该根据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等差异来设计,与演讲内容和对象没有关系。(这句话的表述没有问题)

C.宋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不是“宋代”,应该是“唐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应该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清代刘邦彦评论此诗“气势在‘蒸’‘撼’ 二字”,试从炼字角度任选一字分析其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谁在少年保尔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帮助了他?保尔在发电厂与他成为朋友,他教会保尔什么本领?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毕飞宇

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②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③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内,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④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这些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家外来户。

⑤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脱胎于一首西亚的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决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⑥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但是,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⑦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⑧风俗和法律没有关系,可我愿意这样解释风俗和法律的关系一一风俗是最为亲切的法律,而法律则是最为彪悍的风俗。

⑨风俗在一头,法律在另一头。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好和坏不是从一头开始的。好,从两头开始好;坏,也是从两头开始坏。在任何时候,好风俗的丧失都是一件危险的事,这不是我危言耸听。

⑩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11)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亭的骨头才是慈善。

(12)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杰克·伦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质,分享源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13)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14)如果有一天,即便我的身体里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这一根骨头也足以支撑起我的人生。这不是因为我高尚,不是,我远远没有那么高尚。但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过他们的骨头,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愿望有它的逻辑性和传递性,愿望就是动作——父亲抱过我,我就喜欢抱儿子。儿子也许不愿意抱我,可这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因为他的怀里将是我的孙子。是的,所谓的世世代代,就是这么一回事。

(15)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选自《读者》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小语说,文章第①段可以删掉,小文觉得必须保留,请你帮小文说出必须保留第①段的理由。

2第⑥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3第⑩段中,作者说“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分享”是“芬芳”的一个东西?

4选文第⑤段引用了西亚民歌歌词,第⑧段引用了杰克·伦敦的话,两处引用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5文章结尾说,“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选文里的乡亲们互相“分享”“好吃的”,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也是关于“分享”的,你觉得这三个“分享”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民风”?

(链接一)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选自《社戏》)

(链接二)

截至当地时间4月24日上午9点,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143464例,疫情形势严峻。中国留学生常宋泽因早有准备,口罩数量有余,他就主动来到英国的超市和街头,为老人派发口罩。

(选自互联网)

6小语和小文各自给文章拟了一个标题,小语拟的标题是“分享”,小文拟的标题是“记忆中的那碗红烧肉”,你觉得谁的标题更好,请简述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作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的一切已然苏醒。看,春天朝气蓬勃的原野,蝴蝶飞在百花丛中,与百花嬉戏。听,校园操场上初三学哥学姐铿锵誓言,如春雷撼人心魄,似战鼓催人奋进。更有来自母校,老师,父母所有人给我们带来的沁人心牌的温暖——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也许会错过许多东西,这会使我们为之遗憾,后悔。

请以“不负这春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