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锻炼(liàn) 泥桨 逗弄
B.签名(qiān) 呐喊 按磨
C.拳头(cuán) 欺骗 簇拥
D.眷恋(juàn) 手腕 喉咙
2、安妮剪短头发的原因是( )
A.头发太长
B.学校不允许留长发
C.安妮染绿了头发
D.喜欢留短发
3、下面成语的类别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无边无垠 一望无际 不可胜数 无边无际
B.风光秀丽 风光旖旎 风风光光 风和日丽
C.若有所思 精神抖擞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4、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huǎng rú bǎo lěi chuī yān
(____)(_____)(____)(____)
yōng bào gē yáo huān chàng wàng shèng
(____)(____)(____) (____)
jì mò yù shì pǔ sù niàng zào
(____)(____) (____) (____)
5、给加红的字注音。
丞相 饮酒 都督 惩罚 水寨 呐喊 调度
6、比一比,组词语。
拨(_____) 珠(_____) 栓(_____) 截(_____) 答(_____) 眺(_____)
拔(_____) 殊(_____) 拴(_____) 载(_____) 签(_____) 挑(_____)
7、填空。
1.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___________;“知天象”是指他______________;“晓地利”主要指他“借箭”回来的时候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主要写了魏、蜀、____三国的故事。其中“桃园三结义”“_________”“火烧赤壁”“_________”等故事广为流传。
8、看拼音,写词语。
沃克医生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xiāo dú(____)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jù jué(____)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jiào xùn(____)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dān xīn(____)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qīng xǐng(____)的大脑!
9、阅读
作文上的红双圈
黄蓓佳
1972年的5月,我正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双圈。”那时候,老师们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 ) 静寂——( )
偶尔——( ) 激励——( )
【2】“迫不及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挨到中午”中,“挨”的音节是(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遭受,忍受;②困难地度过(时光);③拖延。文中取第( )种解释。“挨到中午”的原因和目的是: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我”行动的句子。
【5】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的作文写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就接着‘折腾’中的‘折腾’”有什么含义?“折腾”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残暴(________) 愚笨(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
A.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长袖。
B.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短袖
【4】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 )落(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 )了黄色和(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 ,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发髻上的珍珠饰品则拆射出柔和的光。
兄弟俩羡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朴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辨子,盘绕在头上像是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 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到桌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一阳一光一样耀眼的钻石。
这对兄弟呆呆地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该有多好啊!”//
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又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妮黎亚,你真的这么穷吗?什么珠宝都没有吗?”
康妮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了眼睛 是吗 快拿出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把两个男孩拉到自己的身边,她微笑着说:“他们就是我的珠宝。难道他们不比你的珠宝更贵重吗?”
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1】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 )的光芒 ( )的饰品
( )的翡翠 ( )的笑容
【2】为文中两处划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从二、三自然段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将正确的汉字改写在括号中。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运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体现了母亲的贫穷。母亲的珠宝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分好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每条段意不超过25个字)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那位客人,听到康尼黎亚的话,你会对康尼黎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黄金分割律左右战局
①0.618,一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古往今来,这个数字一直被奉为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在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谋而合地验证了这一著名的“黄金分割律”。无论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0.618的比例。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0.618与军事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且常常与战争不期而遇。
②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横扫股亚大陆。研究发现,蒙古骑兵的战队形与西方传统的方阵不太一样。在他的五排制阵形中,人盔马甲的重骑兵为二,快捷灵活的轻骑兵为三,两者在配置上恰巧符合“黄全分割律”。
③欧洲人有意识地把“黄金分割律”运用在军事上,是从黑火药时期开始的那时,滑膛枪兵、长矛兵的荷兰将军摩利士没有突破传统的羁绊。当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对那种正面强、侧翼弱的阵形进行调整后,瑞典军队才变成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他的做法是,在摩利士将军原来的216名长矛兵与198名滑膛枪兵混合编组的基础上,再增加96名滑膛枪兵。这一改变,顺应了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进步对战术发展的影响规律,突出了火器在战斗中的作用,使之跨越冷兵器时代的分水岭。198+96名滑膛枪兵与216名长矛兵之比,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黄金分割律”的神奇作用。
④1812年9月,拿破仑在博罗金诺战役后进入莫斯科。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和转折点同时到来。一个月后,法军便在大雪纷飞中撒离莫斯科。三个月的胜利进军加上两个月的成功,然后盛极而衰,从时间轴线上看,拿破仑的脚正好“踩”在黄金分割线上。
⑤130年后,纳粹德国启动了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德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的势头,直到1943年8月“城堡”行动结束,德军从此转攻为守,再也没能对苏军发起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被所有战争史学家公认为苏联卫国战争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发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17个月,正是德军由盛而衰的26个时间轴线的黄金分割点。
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再延长空袭时间,持续38天,直到摧毁伊拉克战区内坦克中的38%、装甲车中的32%,火炮中的47%,也就是将伊拉克军事力量削弱到黄金分割点上。
【1】写出第①自然段中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1)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______
(2)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______
(3)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______
(4)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______
【2】“左右”的意思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支配;操纵;④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⑤反正。
文章题目中“左右”的意思是__________(填序号),题目明了地表明了文章的观点,就是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和打比方
B.打比方和列数字
C.列数字和举例子
D.举例子和作比较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0.618,这个极为美丽而神秘的数字,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______
(2)无论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还是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它们的水平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竟然完全符合1:0.618的比例。______
(3)摩利士将军调整瑞典军队,使滑膛枪兵与长矛兵之比,接近“黄金分割律”。______
(4)作者具体列举了古今中外五个事例来说明“黄金分割律左右战局”的观点。______
14、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①……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②……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③……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从第①段宝玉吩咐人把风筝给嫣红送回去,可见他( );从第②段宝玉一连“损失”两个风筝也不生气,可见他( )
A.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 B.心地纯善
【2】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第③段中“只起房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见美人儿风筝做得精致,马上就_______起来;他想放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___________。宝玉的这些言行举止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
【4】(选做)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你从两篇文章中读到了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感悟。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1】选文讲了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事是________。
【2】“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你从“不但没有……反而……”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3】“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的“拿”“抛”,生动地表现出“我”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的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yuan huan)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huō huò)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飙飙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1】用“√”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抬头(_____) 转眼间(_____) 用饭(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仿照这样的修辞手法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描写风筝的古诗有很多,你能写两句吗?并指出作者和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 )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写出近义词。
尤其( ) 悠然( ) 雪白( )
3、这段话主要写了( ),包括他刷墙的( )和( ),反映了“刷子李”(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的巴尔扎克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 )写了一个通宵,可他还没有停笔的念头,快到中午时,巴尔扎克累得实在( )不住了。碰巧,有位朋友拜访他,巴尔扎克对他说:“我睡一会儿,请你过一小时后叫醒我。记住啊,就1小时。”朋友点头答应。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吧。”于是,这位朋友没有( )把巴尔扎克叫醒。一会儿,巴尔扎克自己醒了,他一看手表,呀!自己竟然睡了近两个小时。他马上生气了。对着朋友吼起来:“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 )了多少时间吗?”巴尔扎克没等朋友解释,径直走到书桌前,头也不抬地飞快地写起来。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
【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从下面的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
A.继续 支持 耐心 延误
B.持续 支持 忍心 耽误
C.持续 坚持 信心 耽误
D.继续 坚持 忍心 延误
【3】巴尔扎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1、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3、习作。(25分)
题目:我的心儿怦怦跳
提示和要求:
(1) 生活中有些事或让人激动,或使人紧张,或令人担忧,或……每当经历这样的事情时,我们的心儿就会怦怦跳。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请选择一件这样的事情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清楚。
(2) 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