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仿动作 勇敢的水手 平稳地行驶 紧缩的眉头

B.拉开阵势 金色的田野 不时地回头 阴凉的地方

C.战胜困难 惊异的目光 威吓地吼道 微弱的夜晚

D.打消念头 慈祥的神情 熟练地操作 优美的故事

2、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       

A.顾炎武

B.王懿荣

C.欧阳询

D.陈双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àn)   相(chén B.蹿下来(cuàn)   血

C.裂(bèng靠( D.气(huì)   地(chǎng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多音字组词。

为wèi( )wéi( )

应yìng( )yīng( )

答dā( )( )

5、加标点。

1.张医生说 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2.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我要立刻做手术 张医生说

3.我是来工作的 不是来休息的 张医生说 我要立刻做手术

 

6、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大家净一点儿,首点规具嘛!________

7、看拼音,写字词。

zào   xié yù lì   mò 

干(     裹(     抵(     茉(     寂(    

急(     和(     监(     奴(       )汁

8、仿照示例,说说下面的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选做题)

示例:“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合在一起就是“初生的植物长在田里”。

(1)“尘”上面是“____”,下面是“____”,合在一起就是“_________”。

(2)“休”左边是“____”,右边是“____”,合在一起就是“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地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守护人民安全的志向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的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指的是谁?他们心中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然后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文中的钟南山爷爷或是其他医护人员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渔王的儿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渔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显而易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 是:________________(一个成语)。

【4】“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 差?”“渔王”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如何呢?渔人的失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说说如何教育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火把花

  六月,火把花在我们这座小小的山村,这座要走许许多多山路才能到的遥远的小山村开了!

  花儿开在村前的小塘边,开在青石板铺的小路边,开在水流湍急有碓房的磨坊前,开在潮湿的长满墨绿色青苔的卵石垒砌的墙角里,开在我们山村小学的校门口,开在操场上跳远小坑旁。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

  火把花怎么会开得这样红火呢?传说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她要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来。茂林密篝,山道弯弯。仙女打着火把走着,无数晶亮的火星,围在她身旁飞舞。当她终于走到村口的时候,公鸡叫了,太阳公公惊醒了,仙女一声叹息,将火把插在地上,自己飞走了,霞光中,燃烧的火把,变成满树红花……

  但是,我常常想:火把花真的是仙女手中的火把吗?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去上学。粉红色的晨雾里,有雀鸟嘈杂的叫声;有碓房的舂米声;有牛犊清脆的叫声……突然,我看见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在校门口的火把花树下!火把花明艳地映照着,她在打扫校园,在轻轻地扫着被雨打落的花瓣。啊,难道我们的老师就是那位举着火把的仙女吗?她从城里来到我们小小的山村,走过了多少弯弯的山路啊!她教我们唱歌,教我们识字,教我们画画……啊,她是,她就是举着火把的仙女,她手中举着知识的火把!

  啊,火把花,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照亮了我们——山村里的小学生!

(1)填空。

  ①“春”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然后再查(   )画。

  ②“卵”字的字音难读准,一时又确定不了部首,可用数笔画查字法查(   )画。

  ③“湍”字读tuān,用音序查字法可查字母(   )。

(2)理解下面句子中画“ ”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选择一种比较确切的解释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是指(   )。

  A.花红   B.花香   C.花多

  ②“粉红色的晨雾里,有……”是指(   )。

  A.山区的雾本身的颜色是粉红色的。

  B.雾里有很多的红花使雾像粉红色的。

  C.因为是早晨,太阳快要出来了,所以雾逐渐变成粉红色的。

(3)这篇文章如果分三段,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4—6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表现的是什么意思?(选择一个比较确切的在后面括号里画“√”)

  A.反映作者喜欢火把花,热爱大自然。   (   )

  B.说明山区虽然偏僻,但是十分美丽。   (   )

  C.赞美在山村里辛苦教育孩子的老师。   (   )

  D.作者赞美家乡,表现出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5)缩句。

  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_____这个成语。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

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2】“传世宝”指什么?方志敏把这些说成“传世宝”,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者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cún chún)   气(gú gǔ性(bīn  bǐng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梅花与____________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回到故乡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別已久的山村故乡。傍晚,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用“ ”画出文中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文中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

2读句子,回答问题。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这句话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了描写。

B.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C.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迷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16、读《祖父的园子》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1】下面四字词语能形容祖父大笑的一项是(  )。

A.哄堂大笑

B.眉开眼笑

C.开怀大笑

D.笑逐颜开

【2】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选文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                等几件事,由此可以看出“我”在祖父园子里          

【4】“这不是一样的吗?”这句话中“我”认为__________是一样的,说明了“我”因年龄小而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多次写到祖父的笑,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祖父在园子里的劳动本领高超,瞧不起“我”。

B.写出了祖父老实、没有脾气,这是对“我”的一种溺爱。

C.写出了祖父的和善与富有爱心。

D.说明祖父生活很乐观,每天总是笑眯眯地劳动。

17、阅读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节选)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shà  xià。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qiè  qì)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用曲线画出来。

3文中划直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虚线的词语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我能行。

_______

我的外婆从很远的法国巴黎来看望我和妈妈。外婆给我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礼物,有小飞机、小火车、小汽车、小电视机、小储蓄箱……我把这些玩具一件件分给院子里的小朋友,大家都很高兴。

几个月很快过去了,外婆要回法国了。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偷偷地召开了好几次会议,商量送什么礼物给外婆。后来,大家决定每个人自己去想办法,看谁送的礼物最珍贵。

离别的日子到了__小朋友们在自己妈妈的陪伴下__都提着一包包的东西来了__外婆打开包一看____小胖送的是精致的竹筷__小吉送的是一盒(pēn pèn)香的龙井茶叶__冬冬送的是一把漂亮的杭州折扇__外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__     

大家要看我的礼物,我看了看妈妈,妈妈笑着点点头。我从卧室里(捧 抱)出了外婆送给我的那个(精致 精细)的小储蓄箱,用钥匙打开小锁,掀起盖子,大家都愣住了。外婆起先也是一愣,她看看我,望望妈妈,忽然明白过来了。她激动地一把把我抱得紧紧的,两行泪水扑(shù sù)簌地流了下来。她亲着我的脸说:“谢谢宝贝,你的礼物太珍贵了!”

我的礼物是一小盒泥土,杭州西湖边的泥土……

【1】给短文加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把括号里不恰当的注音、字、词画掉。

【3】在第三自然段中的“__”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读短文,然后填空。

(1)小朋友们送给外婆的礼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礼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描写外婆收到“我”的礼物后的表现的句子。对她这样的反应,你是如何理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到了黄昏还没有找到住处,特别着急。就在这时,他看见路边的地里有一位老人,便高喊:“老头子,这儿离旅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年轻人又跑了十多里路,仍不见人烟,自言自语道:“老头子骗人,五里!什么五里?”此时,他猛然醒悟过来,这“五里”不正和“ 无礼”同音吗?问路不讲礼貌,怎么能得到正确的回答呢?于是,他掉转马头往回赶,见老人还在那里,他急忙下马,恭敬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老人说:“附近没有旅店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住一晚。”

年轻人问路不用敬语说话、待人粗鲁,其结果便是“ 不施一礼,多跑十里”。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

(1)飞机在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的山区绕圈儿飞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卫星怎能管得了这么具体、这么细的事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台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请把经过写清楚,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个精彩瞬间写具体,句子要通顺,感情要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