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期末厦门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

2、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三万里河东人海”中的“河”指( )

A.淮河

B.长江

C.黄河

3、下列四组词中,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提供(gòng)   丞(chéng)相   霹雳(lì)   踌(chóu)躇不安

B.秉(bǐn)性   牲(shēng)畜   血泊(pō)   踉(liàng)踉跄跄

C.发怔(zhèng)   监(jiàn)生   铃(líng)铛   龇(zī)牙咧嘴

D.爱憎(zèng)   窈(yáo)窕   薄(bó)弱   情不自禁(jī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描写,猜猜写的是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写一写。

(1)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_________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____________

(3)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____________

5、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发带 _______的剪纸 _______的欢乐

_______的故事 _______的天堂 _______的孩子

6、组词。

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年________________

1.   蒙古汉子____很厉害

2.   他的____面貌看起来不错

3.   ____五一去北京旅游

4.   ____不好过日子,灾荒之年

5.   ____我就是不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6.   这孩子____真不错,高大威风

7、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分类

手( )眼( ) 膀大( )( ) ( )面( )天 

)( )无礼 一语( )(   转( )为(

半( )半( 天( )无( 不可( )(  

兴致( )(   自( )自( )不可(

比比( )(   )声( )气   精神( )(

文质 )(   仪表 )(    

  神采 )(     满面 )(  

     

    点头 )(

  巧舌 )(   )( 动听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春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 )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近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 )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 )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两个侄子和奶妈对这两个手指所作出的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迟迟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认真阅读选文,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人们生活要节俭,要刻苦。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厚了,超前消费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有人说节俭已无必要,你认同这种看法吗?简要地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座荒芜的花园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堤埠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音了。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的,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从前灿烂地盛开肴的,现在因为没有人时时灌溉,也渐渐地枯萎了。就是从前夭夭飞到园里来唱夜之歌的夜莺,也因为它的好朋友玫瑰死了,好久没有飞来了。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情况,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场倒的草亭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假山上,细细地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

青蛙带着对肚子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畴中跳出来听。终夜悲鸣的蜷虫率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他们悉心这样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上画了许多草图,计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

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

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相同。

青蛙暗想道:“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作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

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研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研除恶草及荆棘,因为……

C说:"我表同情于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

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 "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肴,还引了许多例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青蛙等到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样中去。

希望也渐渐减少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闸,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复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1花园的荒芜具体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花园来客面对花园的凄凉景象,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花园来客对重建美丽花园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还是照旧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周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他们的对话,老人是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挤满了人,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还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被感动了。终于明白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老人在车上时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来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姑娘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微笑——尴尬——不高兴

B.微笑——尴尬——流露出笑意

C.微笑——尴尬——疑惑

D.微笑——尴尬——紧皱着眉头

2文中的“隐情”指的是什么?( )

A.不让姑娘以后让座有顾虑。

B.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C.公交车会颠簸,很不好坐。

D.老人臀部有伤口,不能坐。

3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 )

A.挡 拉 B.挡 搀 C.搀 拉 D.挡 责怪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里的两个善良分别指谁的善良?( )

A.让座姑娘 老人 B.老人 女儿

C.让座姑娘 女儿 D.让座姑娘 司机

5有人说,老人明知自己臀部有伤口,还要接受姑娘的让座,这种行为不可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最后一课

1941年大半个中国被日寇侵占,唯有上海的租借仍人在英美的势力范围,那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沦陷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其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矍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郑振铎拿起讲义夹,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坐的满满的,鸦雀无声。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你上的中文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①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有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不幸的时候终于来临。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时针指着10:30。

“现在下课!”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的一下站了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着……②师生们的胸膛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火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

1“唯有上海的租借仍人在英美的势力范围,那犹如‘孤岛’”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的意思

C.表示讽刺或否定 D.表示强调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郑振铎先生外貌的句子。

4读文中画“   ”的句子①,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有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   ”的句子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郑泽铎先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郑泽铎先生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B.郑泽铎先生讲最后一课时,沉着镇定,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只有坚定的决心。

C.郑泽铎先生在即将和学生分别时候热泪盈眶,显得有些儿女情长。

13、课外阅读。

十根手指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菜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巾擦桌子、椅子,而后操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刷刷”扫起来;头疼了,它们就揉揉;腿酸了,它们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们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们,瞧它们可怜得——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们,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们。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

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

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怎样对待手指的?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来的“手”有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们的重要。

B.所有的事都应该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14、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ōng zhōng)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qiáng qiǎng)一笑,说:“我一直在shǔ shù)你的刀shǔ shù)。”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shèn kān)称军神!”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一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表明沃克医生今天的反应是个例外,从而说明今天手术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是对_________(谁)的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且手术时一声不吭。

B.手术时刘伯承因为疼痛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带兵打仗的本领高强,他是军队中的“定海神针”。

D.刘伯承有着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5】文段重点刻画的是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们的神奇耳朵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固,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

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但是,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500赫兹的声音,狗的听觉的最高极限是60000赫兹

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振动波叫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它们。使用次声波进行通讯却是一些动物的拿手好戏,(  )音调低沉的次声波能通过地面贴着土层传播,声音的来源无法被辨认,(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次声波还具有传播距高极长的优点,因此,一些雄性动物经常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今。

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是另外一类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却被鸟类中的油鸱、金丝燕,喷乳动物中的蝙蝠、海狮和鲸类等广泛利用,例如海豚和海豹可以发出和听到水下高达18万赫兹上下的声音。

哺乳动物的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廊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内有弹性软骨支持,成为高度精巧而灵敏的集音装置。不过,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类哺乳动物耳廓的构造却很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耳朵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硕大的招风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声音的面积,从而更清楚地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

耳朵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直径约为2米,听觉非常敏锐。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还能顺便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对短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

B. 文章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但是动物却能听到。

C.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耳朵的特点和功能。

D.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的耳朵比人类的耳朵更灵款。

2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但是                       B. 因为所以         C. 如果那么               D. 不仅而且

4第⑥自然段中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句中一般来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动物可以听见,但是人类是听不见的。

B.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但是却被有些动物广泛应用。

C. 一些雄性动物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极长的优点。

D. 大象的耳朵不仅听觉敏锐,还可以散热降温,驱赶蚊蝇。

16、阅读理解。

童年的我

我的童年,像彩色的梦!

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欢跳于锦簇耀眼的花丛中,和蜂儿嬉戏,和蝴蝶追逐……那,就是童年的我。

松软的海滩上,有位正在拾贝壳的小姑娘,她睁着一对黑钻石般的眼睛,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大海,玲珑剔透的贝壳就失去了光泽。她赶忙把一小堆五颜六色的贝壳放入海水里……那,也是童年的我。

满山红叶如火一般耀眼,一片片枫叶落到地面,把大地染得通红。一位小姑娘手拿一束枯叶,皱着眉,歪着头,站在爸爸的肩上,要把那手中的落叶安到树枝上,显得那么诚心,那么郑重……那,还是童年的我。

北国的雪花像鹅毛一样轻,一样白,飘落到哪里,哪里就银光闪闪。广场上,融化了的积雪又冻得像镜面儿似的。一位年轻的妈妈拉着自己的小女儿,鼓励她勇敢地滑行,要她像海燕一样勇敢、坚强,学会在冰上自由飞翔。她会意地点点头,放开了妈妈的手,向前滑去。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了,再爬起来……然而,“小海燕”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妈妈甜蜜地笑了,小姑娘也笑了,笑得像妈妈一样甜……那,依然是童年的我。

充满新奇,充满幻想,充满温馨,我的童年,使我永远难忘。啊,童年,记忆中的明珠,你是我心灵上的彩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______   坚强——______ 五颜六色——______

2作者选取了在花丛中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镜头中童年的“我”,抒发了“我” 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小海燕”指___________;“终于展开了柔嫩的双翅”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为什么使“我”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结合语段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商人

坐小艇

_____

_____

高声谈笑

孩子

_____

_____

做祷告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____________

2边读语段边想象画面,再填空。

白天小艇出动了,人们各自忙碌着,城市就________起来了,这是对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描写;夜晚,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变得________了,展现了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美。

3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C.不知所措

【3】选文围绕“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的结构方式。

【4】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9、课外阅读。

白雪塑像(节选)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儿子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①震动,儿子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儿子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儿子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②震动,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这个小屋负荷太重”一句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爸爸每晚到屋外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①②两处的“震动”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

A.一样。均表示心里受到冲击。

B.不一样。①处的意思是摇动,②处的意思是心里受到强烈冲击。

4选文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

A.家中地方小,爸爸连大一点的房子都分配不上。

B.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必要。

C.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5下列三个词语表达了不同情况下儿子对爸爸咳嗽这件事的不同感受,将这三个词语的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心酸   B.苦恼   C.震动

(1)思考受到干扰时_____

(2)晚饭后爸爸躲出去时_____

(3)爸爸站在风雪中时_____

6对选文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白雪塑像”为题体现了父亲关心儿子,儿子热爱、感激父亲的感情。

B.以“白雪塑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这对父子之间的爱的赞美之情。

C.因为父子俩被冻得一动不动,像一尊塑像。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搜集关于故宫的资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一下故宫。

要求:①结合材料,题目自拟。②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