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期末常德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月光启蒙》的作者是(   )。

A. 肖复兴   B. 叶圣陶   C. 孙友田   D. 萧红

2、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秋夜将出篱门迎凉有感(   )

A.天亮 B.明白

2五千仞上摩天。(   )

A.形容山很高 B.指华山

3渭城朝雨轻尘。(   )

A.映出 B.湿润,沾湿

4南望王师又一年。(   )

A.对长者的尊称 B.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3、以下语句停顿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马背上的小红军( )牺牲自己,( )拖累别人。

(2) )环境很艰苦,我们( )想办法坚持学习。

(3)   )朝鲜妈妈先把自己的小孙孙背进防空洞,那我们的伤员(   )会被炸死。

 

5、请写出古白话文中的这些字词的意思。

  A.孔君平诣其父。诣:___________

  B.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卖酒与我吃?如何:____________

  C.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序齿:__________

  D.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___________

6、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7、多音字组词。

钻zuān_________zuàn_________ 咧 liě_________liē_________

晃huǎng_________huàng_________挑 tiāo_________tiǎo_________

8、看拼音,写字词。

(1)fàn cuò______    lǒu zhù______   

biān dǎ______   zhàng ài______

(2)“啪”的一声,师____tǒng____里的泥jiāng____倒了出来,旁边niē____泥人的小孩一下子zhèng____住了。

(3)掰手wàn____比赛真精彩!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加伦之后就该涅利了。当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时,许多人笑了起来,有的还“嘘!嘘!”地起哄(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大伙儿立刻止住了笑。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我觉得他随时都会头朝下栽(   )下来,摔得半死。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涅利是怎样努力向上爬的?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同学是怎样鼓励他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这几段话主要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可以组很多词,例如:       。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在笑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在笑什么?写写涅利这时的心理活动。

 

 

11、阅读

有趣的形声字(节选)

  这个字你猜到了吗?它是蜀国的“蜀”。相传古蜀国有一位先祖,名叫蚕丛,是养蚕的专家。“蜀”字最开始就是蚕的形象,上半部像虫首,下半部是蜷曲的身子。但这个字与其他象形字的区分度还不够大,人们又给它添加了一个“虫”字,强化了它的意义。

1蜀国有一位先祖叫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专家。

2“蜀”字最开始字形像( )

A. B.孔雀 C.一只手

3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蛇与刺猬

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轻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5.文中马市长的性格特点是(  )

A.随机应变  B.言行不一  C.支持新生事物

6.文章通过对“女儿”和“马市长”一段简单的对话的描写,表现了马市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4、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  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  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15、阅读理解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里填上标点。

2   ______”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的是_______,“的是_______,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   _______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16、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 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动作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 描写。

①语言 ②心理 ③动作 ④景物

【4】这段话通过一系列动词, 展现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中都写了哪些事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庄稼、农作物在园子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句子,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这段话对刷子李进行了__________描写,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_和刷墙后__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

2第二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句中的比喻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有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短文中写道“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笑嘻嘻”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D.短文中的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有得到老板的银两,还让旁人笑话他。

6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的石料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人们知道张大力的力气很大,谁也不愿意和他争高低。

D.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题目:那一刻,他很

要求:在横线上填表示心情的词,如“幸福”“感动”“快乐”“生气”“难过”等,把题目补充完整。把当时发生的事情写出来,写清楚前因后果,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反映他的内心。注意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