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B.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C.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
D.这幅书法作品不修边幅,没有经过装帧处理,可谓白璧微瑕。
2、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B.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在江州岳阳楼上写的诗。
C.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眠)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佛雕造像追求丰满圆润式的艺术风格, 造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②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
③北魏时期人们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
④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A.③①②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堕落(duò) 彷徨(páng) 赋予(yǔ) 多髯(rǎn)
B.箬篷(ruò) 壬戌(xū) 眼眶(kuàng) 俶尔(chù)
C.差互(cī) 阡陌(xiān) 腐蚀(shí) 粗糙(cāo)
D.簌簌(sù) 连翘(qiào) 蓦然(mù) 掸去(dǎn)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景很有特色,试加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7、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我们可以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将关注点聚焦在“父子情深”这个话题上。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父亲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艾尤
①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短视频,每天花大量时间浏览,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②从古至今,阅读都是人类获取知识与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代际知识传递的重要路径。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逐渐被切割成碎片,想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成为一种奢侈。同时,在信息时代,为了在过量的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又不得不进行阅读。如何克服阅读焦虑,成为现代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因此,在“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
④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甄选的时间成本过高。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演变,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
⑤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门槛,许多人满足于唾手可得却真伪难辨的粗浅知识,而对这种阅读能否提升自身能力毫不关心。有效的深度阅读加上主动的思考,往往会产生新的知识。当我们通过持续的有目的的阅读建立了自身的知识库,再经过思考和借助工具将各种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就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互联网时代,信息急剧膨胀,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读者对笔记也有了新的需求。目前己经有很多服务于碎片化阅读的适配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便捷储存、标记、分类和检索,而且能满足多终端、跨平台记录的需求,实现在多场景下的知识获取,有助于读者将知识整合与内化。
⑥此外,当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还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分享和输出阅读心得的可能,这种反馈可以是微信文章后面的评论,也可以是学习课程以后的在线留言。通过口述或文章的形式将知识输出将阅读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是实现碎片化阅读从增量到优化,最后到再创造的一个有效过程。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2】请你简述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贝多芬将音乐进行到底,爱迪生将发明进行到底,董存瑞将革命进行到底,雷锋将助人为乐进行到底……在你的生活中,将什么进行到底呢?或者你是否被某人某个方面进行到底的精神感动?
请以“将 进行到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