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乌鲁木齐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辈(háng )   (zhòu) 寒(jìng)   惊心动(pò)

B.羁(pàn)       立(chù)   旋(wò)       销声迹(nì)

C.蛮(héng)     默(jiān) 襁(bǎo)     挑拨离(jiàn)

D.褶(zhòu)     时(shà ) 卑(liè)     夜深星(lán )

2、(黔南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③②①⑤

C. ②③④⑤①

D. ④①②③⑤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手把文书口称chì),回车chì)牛牵向北

B.yuè)命)曰“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C.高者挂juān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ào

D.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pián)死于槽枥之间

4、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C.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等。

D.古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在整数和零数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字,如“为字共三十有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 B. 人到中年而尚未如愿。

C. 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D. 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

2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此人梦醒后悲愤的心情。

B. 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 “睡觉寒灯里”这句意思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中,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 “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1955126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乙)1957318日深夜于北京

你该记得,胜利以前的一年,我在上海集合十二三个朋友(内有宋伯伯、姜椿芳、两个裘伯伯等等),每两周聚会一次,由一个人做一个小小学术讲话;然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换信息。那个时期是我们最苦闷的时期,但我们并不消沉,而是纠集了一些朋友自己造一个健康的小天地,暂时躲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和我们那时大不相同,更无需情绪低落。我的性格的坚韧,还是值得你学习的。我的脆弱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可不在大的问题上。希望你坚强,想想过去大师们的艰苦奋斗,想想克里斯朵夫那样的人物,想想莫扎特,贝多芬:挺起腰来,不随便受环境影响!别人家的垃圾,何必多看?更不必多烦心。作客应当多注意主人家的美的地方;你该像一只久饥的蜜蜂,尽量吮吸鲜花的甘露,酿成你自己的佳蜜。何况你既要学piano(钢琴),又要学理论,又要弄通文字,整天在艺术、学术的空气中,忙还忙不过来,怎会有时间多想邻人的家务事呢?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____》,多数是作者写给他的儿子____________的书信。作者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综合(甲)(乙)选段,作者对于“坚强”的阐述有哪些内涵?

3(乙)选段作者为什么回忆在上海和朋友聚会的事情?

4(乙)选段画线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不可思议的冰灯》,完成下列小题。

①伴随着冬季的第一片雪花飘落,北方从萧瑟悲凉的晚秋中活了过来,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银白世界。生在北方,若是没有见过北方的雪,就不算感受过真正的冬日;去到北方,若是没见过哈尔滨的冰灯,就不算真正到北方。

②冰灯起源于我国北方,它的产生与人们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古代,那些常年生活在极寒地带的渔民和农夫若想喂马或捕鱼,只能选在滴水成冰的夜晚。他们想出各种妙招来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例如将油灯或蜡烛放入一个用盛满水的水桶冻成的冰罩里,这样可以防止油灯或蜡烛被风吹灭。后来,那些贫苦的老百姓由于买不起灯笼,于是便把做好的冰灯放在门口来应景,以代替春节或上元之夜的灯笼,所以冰灯又被老一辈儿的人称为“穷棒子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进步,老百姓已不需要冰灯作为照明工具,因此,冰灯便成了一个有着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流传下来,变为元宵佳节不可或缺的一员。

③冰灯制作,是十分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水,也有雪。为防止冰和雪融化,延长它们展出的时间,经常会以矾入冰。这样冰灯即使在天寒地冻的室外,也能保存几个月之久。要说冰灯的形状,那真是姿态万千、无奇不有。例如除了传统的牌楼、凉亭、长廊、宝塔、拱桥,近年来还有跟随时代潮流的一系列抽象艺术冰雕和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冰雕等

④冰灯制作通常分为采冰、A   、精雕以及 B   四部分。

⑤当气温低于0℃以后,河流的水逐渐从细小的冰晶结为厚重的冰块,这种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冰块与人工合成的相比,质地更加均匀、紧密、晶莹剔透,是冰灯的首选材料。在东北,零下2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艺术家们常常会选择和松花江一样的河流进行采冰;将冰采好后,加工成冰砖,并对其进行雕刻、抛光等工作,然后以水为黏合剂将其堆砌成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冰景,并进行放样工作;施工之后,便是精雕细琢,将已建成的冰景进行细致的修磨,这是一项集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步骤;最后,选择放热少的日光灯,将其安放在冰景内部,灯光的颜色、大小、摆放的位置、角度等都需要利用电工知识进行严密的计算。

1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词语“逐渐”的表达作用。

3阅读第⑤节,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限两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灯最初的用途是作为照明工具,现在成了一个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B.冰灯制作比较讲究,所用原料有水,有雪,还经常会以矾入冰,来延长它们的展出时间。

C.在气温低于0℃以后、河流的水逐渐从细小的冰晶结为厚重的冰块,是冰灯的首选材料。

D.本文在介绍冰灯制作过程时,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