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盘锦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鱼之乐。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鲲之大。

2、选出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归(xǐng) 辈(háng) 撺(duo) 奋(kàng)

B.暗(huì) 旋(wō) 幽(qiǎo) 翩然(piān)

C.默(jiān) 裂(jūn) 寒(jīn) 接而至(zhǒng)

D.黑(lí) 日(cì) 汩(gǔ) 怒不可(è)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江山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等。

D. 四书指的是《论语》《庄子》《中庸》《大学》。

4、下列各项对修辞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那边山顶乌云密布,看样子老天好像就要发怒了。(没有修辞)

B.狂风中那棵孱弱的小树像个酒醉的人。(比喻)

C.无论新冠病毒多么狡猾,都会被科学家制服的。(拟人)

D.旅游的时候,我们可带走美好的记忆,但不要带走那里的滴水片石。(借代)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中的画面。

2结合梅花的品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知困, 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李白《送友人》中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读书,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选择性阅读。下面是小明的专题探究读书报告的提纲,请你模仿小明,从《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任选一部书目,也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的提纲吧。(提纲至少写出两条)

专题名称:《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

报告提纲:①书里有不少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方言,如“闹荒”“耍骨头”等。②书里有不少令人垂涎的老北京美食,像糖瓜、豆汁儿、卤煮豆腐等。③展现了老北京人丰富的日常生活,如在天桥喝茶、在积水潭垂钓等。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提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老师陈寅恪

①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

②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我同一群学生去旁听冰心先生的课。她当时极年轻,而名满天下,我们是慕名而去的。冰心先生满脸庄严,不苟言笑。看到课堂上挤满了这样多学生,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威仪俨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我们悚然而听,憬然而退,从此不敢再进她讲课的教室。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我向地谈起她当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忘记,我们相视而笑,有会于心。

④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⑤在清华时,除了上课以外,同陈师的接触并不太多。我没到他家去过一次,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⑥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这里,我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有人说“名师出高徒”。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就不太“高”了,忝列门墙,言之汗颜。但不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

1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安然无恙”具体指什么?

2选文第③段较为详细地叙写冰心先生有何用意?

3依据选文,陈寅恪先生对“我”有哪些影响?

4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作。

请围绕“低碳”,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