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德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辈(háng)  龟裂(guī)  子(méi)   悄(qiāo)

B.脑(pàn)      旋(wò)      (xī)       风雪途 (zài)

C.绊(jī)     闭塞(sè)      皱(zhě )     大悟(chè)

D.垂(tiáo) 幕(wéi)        射 (yăn)      销声迹(lì)

2、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真是名副其实的身边好人。

B.4月23日“灵石县第八届全民读书月”活动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启动,活动现场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她的作品在这次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D.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4、下列语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回延安》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延安”比作“母亲”。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事、写景、状物等,如《桃花源记》属于叙事,《小石潭记》属于写景。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________

2诗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知不足,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0)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各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

(2)这部书成功地刻画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请你选择下列人物中的一个进行介绍,着重介绍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阿尔焦姆  丽达  朱赫来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各题。

(1)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2)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昐到晩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整部作品,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漠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