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初二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乃记之而

D. 而计其长不盈寸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他日复一日刻苦练字,他的书法艺术逐渐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

B.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C.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D.世上有一种情最伟大、最无私,就算斗转星移、海枯石烂也不动摇,这便是亲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B.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C. 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 交通网络飞速发展,铁路桥梁鳞次栉比,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移动支付功能让电子社保卡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钱包”。

B.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但是调查却显示,如今的家长更希望老师平易近人的。

C.面对赛场内外各种各样的困难,女足教练和队员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奉献出天衣无缝的表现。

D.看台上还在嘘个不停的球迷都愣住了,他们的嘘声戛然而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宋)元好问

(小序)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诗词常常讲究照应,本词中“_______”照应“荷叶荷花”,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2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与友人团聚的欢乐,也有深沉的怀念。

B.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惬意。

C. 下片抒情,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D.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两段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_________》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选自《傅雷家书》)

(1)傅雷向儿子推荐的第一本书是《 》。

(2)作者推荐这两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不由得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而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2)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小作文

“摹写”是创作的第一步。——茅盾

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做出,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胡适

看来,模仿是人的天性,从孩子牙牙学语起,人们就开始模仿写作了。请同学们仿照下列语段,对你熟悉的人进行一段肖像描写。

要求:1.按照总分式的段式结构;2.按照范例段落中的描写顺序;3.抓住人物特点,运用比喻修辞,使描写生动形象;4.150—200字之间;5.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范例: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