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我虐待了你……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太严格。(《傅雷家书》)
B.孙悟空变成小飞虫钻进黄风洞,听闻灵吉菩萨能降服此妖后飞出;又经太白金星指点,找到灵吉菩萨,降服了这只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怪。(《西游记》)
C.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遭遇了一群大鲨鱼,人和鲨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生死关头,尼摩艇长挺身而出,救下了身陷险境的孔塞伊。(《海底两万里》)
D.无常是个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时,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朝花夕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B. 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海枯石烂 五彩斑斓
C. 束手无策 如法炮制 难以置信 戛然而止
D. 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气息奄奄 变化多端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4、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 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大自然的语言》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D.《小石潭记》选自唐代柳宗元的《虞初新志》。
5、古诗赏析
山亭夏日
高骈 (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两句的画面。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2】一、二句中的“阴浓”“入”用得好,为什么?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式微》)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蒹葭》)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魏学洢《核舟记》)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答题。
当医生提议让他再做一次手术时,他谢绝了:“已经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让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____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_____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己从过去的_______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艾香
①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
②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③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
④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⑤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⑥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⑦“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
⑧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
⑨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
⑩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叶剑秀,有删改)
【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B. 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C. 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
D. 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
【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作文
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过自己了吗?你在自律中获得怎样的感悟?
请以《自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