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沧州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困难的时候,它是chān____扶;____水的时候,它是小舟。从爱中走来,我们总是____满力量。我们能迎着风笑,对着水笑,含着泪笑。在爱中,我们用笑声____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2、照样子写一写。

(1)(火)一样红

  (  )一样白  (  )一样黑  (  )一样快

  (  )一样甜  (  )一样美  (  )一样滑

 

(2)一(篇)文章

  一(  )树叶 一(  )绿草 一(  )岩石

一(  )音符 一(  )山风 一(  )小曲

 

3、读拼音,写词语。

阅兵式上,当各种装甲车和tǎn kè______以相等的jù lí______经过主席台时,会场上bào fā______出一阵pái shān dǎo hǎi______的掌声。

4、比一比,组词语。

灌(   ) (   )

罐(   ) (   )

滩(   ) 港(   )

摊(   ) 巷(   )

5、诗句积累。

①夏天的雨来势汹汹,宋代的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

②宋代朱熹在《春日》中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送别诗

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

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

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你怎么知道我说谎

小时候,他很怕母亲,因为每次说谎,母亲都知道。

有一次,母亲在家里睡觉,他在一边看书。过了一会儿,见母亲睡得很沉,便偷偷溜到野地里玩儿,估摸着母亲快醒了,才回到家。刚捧起书没一会儿,母亲就睁开了眼睛,问:我睡觉的时候你都干什么了?他极镇定地说一直在看书,母亲的脸一下子沉下来:又撒谎,说,去哪儿玩了?他当时很惊恐,下意识地退后了几步,说:你是妖怪!

母亲一愣,他说:你都睡着了还知道我出去?母亲笑着说:你要是承认自己撒谎,我就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他老老实实地承认了,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母亲说:很简单的事,你每次撒谎的时候,右手的拇指就会压在食指上!他仔细想了一下,似乎自己真有这个毛病,心里挺高兴,相信了母亲不是妖怪。

后来,他长大后,在远离母亲的一个城市里工作,于是他给母亲买了台电脑。有时候,晚上他会和母亲视频聊天,有一回母亲问他的女朋友处得怎么样了,他说处得很好,还年轻,先不急结婚。忽然他见母亲的脸上又现出当年的神情,母亲说:你还敢和我撒谎,说说吧,是什么时候和女朋友分手的?他忙看向视频窗口,自己只显示上半身,根本看不到手,母亲怎么又知道自己撒谎了?

他求母亲告诉自己破绽又出在哪里,母亲还是那句话:你告诉我事情经过,我就告诉你我怎么知道的!母亲知道了结果,他也终于得到了答案。母亲说,他一撒谎的时候,右眉总是不经意地跳动几下。他很是郁闷,先是右手,后是右眉,看来自己说谎话的时候毛病真不少。

他很是惊奇,自己这么多琐碎的特点,母亲竟然能全部掌握!他并没有试着去改变自己说谎时的一些习惯,因为他知道,母亲一定还有其它的方法来鉴别。他很感动,知道只有母亲才会记得自己的所有,多少年也不会忘记。是的,如果有一天,母亲说出连你自己都不清楚的细节,不要奇怪,因为在母亲面前,在母爱面前,任何事都是奇迹。

【1】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

估摸——( ) 惊恐——( ) 郁闷——( ) 鉴别——( )

【2】分别用一句话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是怎么知道“我”在说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赞美了母亲超强的观察能力。

B.短文歌颂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C.短文教育我们一定不要对母亲撒谎。

10、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1)这段话围绕_____来写草原的景色的。(用文中的句子)

(2)由这段话想开去,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读【   】中的句子,(1)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_____,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

(2)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_____。(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形象。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3】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无边的绿毯”,把_____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__________

【4】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媚,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

11、我会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你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谁)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字词。  

素:__________________ 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主要抓住了人物的   描写,从少年闰土向讲述 的事,说明他是一个 农村少年

4中有两处运用了破折号,它的作用是(   )。

A. 意思转折   B. 补充说明   C. 意思递进

5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这许多新鲜事在课文中具体指闰土向讲述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唆。”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料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背略微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直向哨兵走去。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哨兵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给文章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本文中“她”的情绪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运用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__描写,写出了哨兵____________

【4】倒数第2自然段中,哨兵的脸“涨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后来“热血在哨兵的心中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她”明白了什么?根据短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展示。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的生产过程就是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的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威廉·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1】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第③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水线句子中“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你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不要长期饮用塑料瓶装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海鸥老人”碑文(片断)

海鸥老人在这个被污染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已找不到感情的寄托他在喂海鸥时总是对着飞舞的海鸥喋喋不休亲切交流他的感情第一次在人类社会的生存中得到了抒发和共鸣他喂海鸥一二十年旁若无人海鸥的到来像老人记忆中的童年故事里的圣灵带着天使一样的纯真和美丽在数十年劫难之后又和他重逢了老人终身未娶他为一些海鸥起了名字认作儿女天长日久招之即来他把仅够他维持生存的工资拿出一半来与它们共享

海鸥老人的称谓名副其实老人塑起这座铜像是民众的真情实意。为海鸥老人写碑文只要用民众的情意无须重量级的古典文学教授粉墨登场

他是布衣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做了权贵和富豪们做不到的事以出类拔萃的方式体现了人类共同崇尚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开天辟地地以布衣身份成为游人如织的公园里的一座雕像;以风烛残年的形象跟英雄一样巍峨于民众心中

也因为是布衣愿海鸥老人的事迹能像孟母择邻一类的故事一样千古流芳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

喋不休(    )   出类拔(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比喻开创历史或前所未有(     )

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

3布衣”在这里指(  )

A穿布衣服的人 B.布衣服 C.平民百姓

4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品格和精神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  )

A并列式 B.因果式 C.总分式 D.转折式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19、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最近有点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高兴、烦、难过、伤心、兴奋、激动等。

要求:

①注意通过具体的人或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来突出你的感受。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字数不少于400字。

③文涉及具体的人名、校名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