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句意写诗句。
1.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空像垂幕,在远方与茫茫原野相接;月光随着江水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积累。
(1)______,青山郭外斜。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动中寓静地描写了令人向往的月下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声音:那是“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愁和“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的乐观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的捍卫,还是“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脊梁。
3、读拼音,写词语。
4、比一比,再组词。
腊(______) 眨(______) 摊(______) 侯(______)
蜡(______) 泛(______) 滩(______) 候(______)
稠(______) 栖(______) 栅(______) 贷(______)
绸(______) 晒(______) 珊(______) 货(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一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几颗________表达了海外华人思乡、爱国之情。
2.“________,________,前进的步伐不可挡。”这里“前进的步伐”指的是________。
3.《望大陆》最后一小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有殇!
6、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诗词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 ,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②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③?
(注释)①望断:望尽。②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③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1】请描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展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原词补充完整,再结合全词,体会这两句词中流露的情怀。
【3】结合你对本词的理解,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词人从眺望远景起笔,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阵阵南飞北雁,触发了词人胸中的豪情。
B.词的下阕,词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C.词的最末两句以问句结尾,表明词人对红军战士何时夺得最后胜利充满疑问。
D.此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8、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
更著风和雨。 。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愁”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笑”字上。( )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方罍(léi)之王,回归故土
①世纪之别,一朝回归。
②罍,是我国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礼器中的大型盛酒器。而皿方罍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器通高84.8cm,器身高63.6cm,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最高超技艺,被称“方罍之王”。
③1922年,皿方罍于湖南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后器身和器盖分离,几经辗转流散到不同藏家手中。
④器盖在1952年被收归国有后移交湖南省博物馆;器身则流落海外,经多位古董商及藏家之手,后为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收藏。
⑤2001年器身被新田栋一家族交付纽约佳士得进行拍卖,最后由法国买家以924.6万美元竞得,创下当时中国青铜器的拍卖纪录。
⑥2013年皿方罍再次现身拍场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完罍归湘”活动发起人谭国斌与湖南省博物馆、全球华人藏家、来自湖南的6家企业通力合作,向佳士得拍卖行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经过与卖家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洽购成功。
⑦器身与器盖分离近一个世纪的皿方罍,即将“身首合一,完罍归湘”。国人无不盼其早日归来。
⑧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所有工作就绪,2013年6月21日上午10时20分,皿方罍在纽约实现交接,然后乘飞机经香港,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当天下午5时40分,长沙海关机场办事处经过查验准予放行。这意味着皿方罍器身正式踏入国门,回到故土湖南,随后,由专车运至湖南省博物馆仓库,与器盖合璧,孤单的盖子终于等到了失散多年的器身!
⑨提起湖南省博物馆,言必及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尤其是湿尸“辛追夫人”。而如今,该博物馆又多了一件“镇馆之宝”。
⑩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
⑪希望更多的中国文物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集大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馆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外形、价值等基本信息,应该重点阅读第___段。如果想了解皿方罍出土、流落、回归的经过应该重点阅读第___至___段。如果想了解我国文物流失现状,应该重点阅读第___段。
【3】本文按时间顺序详述了罍身出土至回归的过程,请按照地点,完成罍身的回归线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能清楚准确地了解皿方罍的基本信息。
B.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只是为了说明我国青铜器铸造技艺的精湛。
C.第⑥段和第⑧段的两个“终于”突出了罍身归湘之不易。
D.第⑩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还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儿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我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儿金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黑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卖花姑娘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卖花姑娘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卖花姑娘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儿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儿,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注音或写汉字。
弄脏____ 单薄____ 蒸lóng__ 处fá___
【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 虔诚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理解。
穷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渔夫皱( zòu zhòu )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děi dé )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是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熬”是忍受的意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严肃——(________) 忧虑——(________) 一动不动——(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语,用“ ”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对桑娜夫妇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7】“嗯,是个问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因此说这是个问题。
【8】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从语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
【2】语段中哪句话描写大榕树枝叶繁茂?哪句话描写大榕树充满生机?
枝繁叶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语段中划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蔺相如是怎样把献给秦王的璧又拿到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用“ ”画出第一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和 。请再仿写一个比喻句。
仿写:
【2】这两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的____________。
【3】对于保护地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6、句子训练。
1.我爱雏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忆过去一些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非常着急。(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把璧交给他。(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被”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把”字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实践。
题目:给老师的一封信
提示:小学快毕业了,你也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在你的心目中,最难忘的也许就是与你朝夕相处六年的老师了,他们像严父,他们像慈母,他们像园丁……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给他们写一封信,抒发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注意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