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句意,填入合适的名句名言。
1.“________________”,在那个难忘的中秋之夜,身居美国的钱学森是多么思念亲人、思念祖国啊!
2.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为了表演武松的英姿,曾在眼皮中间撑两根火柴棒,来苦练把眼睛睁圆的功夫。这可真是“台上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啊!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真实写照。
4.“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5.爱国华侨陈嘉庚“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振兴,他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兴办教育。
2、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歼(______)倚(_______)憧(_______)微(______)漆(_______)振(_______)爆(_______)
纤(______)椅(_______)撞(_______)徽(______)膝(_______)震(_______)暴(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 ),是我国现存的(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 )年的历史了。这是( )两代的皇宫,当时叫( )。
(2)本文可看作一篇(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作者参观的是由( )到( )的中轴线。
4、看拼音写词语。
xiù tǒng______ dǒu peng______ zuǐ chún______
zhē gài______ suō xiǎo______
5、根据拼音写生字。
走进博物馆,我们不时在1í(______)耙、1ián(______)刀等农具展厅zhù(______)足,不禁感叹那些衣不bì(______)体、深受nú(______)役之苦的贫苦百姓的遭遇,庆幸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
6、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 qí) 排闼(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攀(五岭) 越______ 渡______ 夺______翻______
【4】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改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榆树情
①儿时,我家在村中,与我就读的小学仅一墙之隔。我家在东,学校靠西。
②学校不大,至多有六七亩地。十余间的校舍环操场而建,一律青砖黛瓦。校园里没有好看的花圃,只有两棵在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家常树。一棵长在与我家相邻的院墙边,是棵碗口粗的枣树;另一棵立在校园的正中,是棵 的大榆树。学校上下课敲的钟,就挂在榆树下。
③榆树很粗,我们试过,须有五六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浓密的树荫覆盖了学校的大半个操场。隆起的树根,犹如龙爪,筋骨嶙峋, 。灰褐皲裂的树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棵树树龄几何,连祖父都不知道。祖父说,这棵树在他小的时候好像就这么粗,这么大。
④在燕子呢喃的初春,榆树开花了。翡翠般的花儿一簇簇,一串串,挂满了树的枝枝丫丫。散学后,早已 的我们常常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悠闲地坐在树杈间,美美地捋上一把榆树花,塞进嘴里。女孩子则在树下,咂巴着嘴,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只有等我们吃饱了,玩足了,才从树上折几枝扔下来让她们品尝。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也时常能见到一些婶子、大娘,拿着铁丝制成的钩子到学校里来采摘榆花。伴随玉屑似的榆花飘落,笑声也在树叶间回荡。
⑤母亲很会做榆花饭,她把榆花用面拌拌,放进锅里蒸熟,然后放点油、盐、葱、姜,香喷喷的榆花饭就做成了。我敢说,它比现在的任何美味佳肴都好吃。
⑥我们北方人把榆树花叫“榆钱”。“榆钱”又与“余钱”谐音,可见榆树在我们那儿是一种吉祥的树、幸福的树。过了一段时间,榆树花由绿变黄,由黄变白。风一吹,哗哗作响,从树上摇落,散落到地上,如一枚枚锃亮的银圆。每当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树下边捡边喊:“拾钱喽!拾钱喽!”
⑦盛夏,榆树更加繁茂,榆树下也更加热闹。黄昏,吃饭的时候,叔叔、大爷们就从各自的家里端着碗齐聚到榆树下,坐在隆起的树根上,边吃边聊。大到天南海北,小到村中琐事,娓娓道来,笑声不断。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们也从家里摇着蒲扇走来了。不长时间,姑娘、小媳妇们也手拿纳鞋的针线,边说笑边打闹着走来了。最可爱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扛着凉席,哪儿热闹,就在哪儿躺下,“天空作被,大地为床,树根当枕”。夜半时分,凉风习习,繁星点点,和着榆树上的蝉鸣,听着大人们的奇闻逸事,不知不觉竟在榆树下睡着了。
⑧秋天,榆叶变黄,枣儿泛红,校园里热闹不减。等稻子收割完毕,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就在榆树下锣鼓喧天地开始演出了。再加上村与村之间你来我往,节目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我最喜欢看小品《八个老汉》。演员们头扎白毛巾,手拿旱烟袋,撇着八字胡,说什么,唱什么,我全不记得了,只对他们摇头晃脑的样子印象很深。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视,也不常放电影。这些活动,就是村民的精神大餐。榆树下,常常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榆树下,成了人们最期待的场所。
⑨后来,我远离了家乡,离开了那棵大榆树。听说,当初我就读的小学早已撤并,榆树也不知什么时候被砍去了。然而,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榆树却时常出现在我异乡的梦境中。翠玉般的花开得还是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⑩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
【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使句子表达通顺。(填序号)
A.枝繁叶茂 B.饥肠辘辘 C.坚实有力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按照季节顺序,作者回忆了儿时家乡的大榆树的故事。____
(2)“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只是表达了作者对榆树花味道的赞美。____
(3)“榆树情”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____
【3】用波浪线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作者直抒“榆树情”的句子,并联系前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抒情的,用小标题概括。
(1)树杈间吃
(2) 听
(3)
10、拓展延伸
长童话的森林
彭学军
我们读过的许多美丽的童话都发生在森林里,像《白雪公主》《小红帽》。郁郁苍苍的大森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也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可是,也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到童话里去找森林了,因为森林正以令人揪心的速度在减少。
很久很久——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飞速减少,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而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而至:风沙、干旱、洪涝、风暴……这都是被破坏的大自然为我们讲述的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
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张纸。我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一千万立方米,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的时候,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你心意的表达会找到更为别致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并不起眼的一双筷子积少成多,要毁掉多少森林哪;春暖花开的时候,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山坡上栽下几株小树,每年如此,让小树和我们一起长大,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时候,你再静静地倾听,你会听到怎样一个娓娓动听的童话呢?
(1)森林消失意味着 和 。
(2)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大约是一万年以前吧,地球有一半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着,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绿色的世界吗?而现在的森林已不到原来的一半了。 ( )
②算起来,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 ( )
③我国的森林在十年间锐减了百分之二十三,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 )
(3)保护大自然,爱护森林,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11、阅读《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完成下列各题。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新闻事件】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老人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地反问:“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
【网友评论】
悠然南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不该让座,还用考虑?
一吐为快:动车不是公交,它实行一人一票制,对号入座。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座位票,可是要花座位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座位票,让是美德,不让也无可指责。
繁花似锦: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
红豆南国:年轻人也不容易,和他们争什么?这么有孝心,带着老人去餐车消费嘛,那里有座位!
美丽人生:她早干什么去了?早点买票也不至于只买到站票啊!
半夏时光: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
【专家观点】
中华铁道网评论员:动车上不让座,于理有据,于情不合。老人的女儿在处理无座这件事上,其实有更好的做法。如果没有买到合适的座位票,可寻求乘务员的帮助。如今铁路部门正在开展“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铁路部门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旅客,让其实现“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要求别人让座也未尝不可,但应有更好的方式去说服别人,比方说,可以告知座位主人自己的母亲需要坐多久,可以强调自己的母亲已经年满80,又是去成都看病的,能否帮个忙,等等。当然,也可以提出给予经济补偿。
【1】认为座位主人应该无条件给老人让座的网友是谁?( )
A.繁花似锦
B.悠然南山
C.红豆南国
D.半夏时光
【2】老人的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言外之意是什么?( )
A.指责让座的中年人
B.指责年轻人不肯让座。
C.对年轻人的做法表示赞同。
D.对让座的中年人表示感谢。
【3】网友“半夏时光”认为“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这位网友为什么这样说?( )
A.因为老人和女儿应该改用别的乘车方式。
B.因为老人的女儿也应学会让座。
C.因为老人不应该让女儿要求让座。
D.因为老人的女儿不懂为人处世之道
【4】对网友在“动车上拒让座”这件事上的态度及理由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应该让座。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有人认为可以不让座。坐自己的座位是正当的权利。
C.有人认为应该让座,因为动车上就这么规定的。
D.有人认为在老人女儿态度诚恳或在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座位主人可以考虑让座。
【5】针对网友“悠然南山”的评论,以“不忘初心”为网名写一则跟帖,表达你的不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鄰的海面上,霎时间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涵涌的大海。
【1】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舒缓→悠扬→激越 B.抑郁→悠扬→激越
C.舒缓→突变→激越 D.舒缓→激越→突变
【2】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是(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C.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3】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当参加升旗仪式,听着雄壮的国歌,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延伸阅读
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上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的,胖油油的,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1】照样子,写词语。
胖油油:_________ ________ 形形色色:__________ 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黄昏的平沙落雁。 B.清晨的乳鸠争巢。 C.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
【3】把描写牧场里动物们嬉春情景的句子画上横线。
【4】作者在开始介绍牧场之前,先写了平沙落雁,乳鸠争巢,其作用是运用______突出_______。
14、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②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③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④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挖空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华在阅读课文《竹节人》时,重点阅读了选文,他的阅读目的可能是了解( )
A.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找到材料制作并演示。
B.竹节人的奇特玩法及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C.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选文中提到的两个竹节人的名字是________ 、________。请你给第③段中拿偃月刀和蛇矛的竹节人起两个响亮的名字:、________ 、________。如果你制作了一个竹节人,会怎样装扮它?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呢?仿照文中的表达,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16、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17、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厅。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故事。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