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回旋地飞。________
②可怕的梦。________
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________
④形容辽阔,无边无际。________
⑤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________
2、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描述的是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1)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样。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他的房间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箱子,还有许多用非教会的世俗字体写成的书,一个字我也不认识。还有许多盛着各种颜色的液体的瓶子、铜块、铁块和铅条。每天他都在小屋子里忙来忙去,身上沾满各种各样的颜色,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要求填空。
1.《浪淘沙(其一)》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佳作。前两句诗句“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黄河的_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_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若伯牙鼓琴而志在竹林,钟子期也许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课文用文言文写)
3.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______的人……这就是___。”我在读《____________》的时候,发现鲁迅先生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他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uà chú fáng chù shēng táo cuàn cì wè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1)在pù bù________旁边的岩石 fèng xì_________中,有许多的tái xiǎn________,潭水中,鱼儿不时会bèng chū_______水面。
(2)在zhàng peng________外面的草地上,小姑娘 shuǎi zhe_______长长的xiù zi________,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3)妹妹的zuǐ chún___________上有一点jiàng yóu__________,rǎng zhe___________还要吃锅里的肉。
(4)农家yàn yǔ_________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6、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被称为( )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4】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9、仔细阅读短文,思考完成练习
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在地表,一半埋入地下,象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有些根须象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象老鹰的利爪(zhǎo zhuǎ)紧紧地pān fù( )着沙石。在山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wéi àn( )的“将军”。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然(mò mó)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zì zé)。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yáo yáo yù zhuì( )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zǎi zài)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zhèn hàn( ),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石就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巅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以言表:
危如累卵:
4.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对这棵松树的评价是怎样的?
5.用“ ”画出作者描写第二棵松树的句子。
6.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不足悲”?
7.文中的两棵松树分别象征了哪两类人?
8.读了这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棵松树,说说理由。
9.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遇到坎坷和挫折时,你会怎样做?
10、《挑山工》画
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学习的《挑山工》一文中,有这么一幅插图,它让我受到了启发,我非常喜欢这幅画。
画上的内容是在几座陡峭的山之间,有一条由条石筑成的小路曲折蜿蜒的伸向远处,好像这条漫长的小道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山上弥漫着浓浓的云,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有一位平凡的挑山工艰难的向前走着。他肩上扛着一批沉甸甸的货物仿佛肩上的扁担都要被压断。他个子不高,可能是长年扛着沉重的货物的缘故吧,扛着这么沉重的担子,他面不改色,稳重地用他那黑黝黝的肌肉支撑着他向前走着,他专心致志,不像游人那样轻浮。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货物送到山顶,他一定比游人先到达目的地。
从这幅画中,我受益匪浅,让我从生活中汲取它给我的启示。以前我做作业老是拖拉。一会儿玩玩,一会儿又写写。不能受到一点影响,否则我写作业就会心不在焉。从此我不再那么拖拉了,做作业一丝不苟。因为这幅画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坚韧不拔。
记得有一次,我学滑板,原本以为很容易,可事情往往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我一连摔了好几个跟头,让我痛苦不已。几次我都想放弃,可脑子里老闪现出那幅画激励我。我得坚持!要像挑山工那样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这样,我再也没有退缩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了!
我喜爱这幅画,是它启发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目标专一,一步一个脚印。
【1】按照文章内容补充描写“挑山工”的外貌。
个子(______) 面(__________)肌肉(__________)
【2】作者从这幅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和开头相照应、并且能表达中心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的加点词“一定”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米雕
①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说话。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镜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粒米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印章,章上有两个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来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在争着观赏时,米粒蹦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支吾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他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他的雕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子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练出了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上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凝聚了屈茹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这粒米是( )
A.爸爸花钱买的。
B.爸爸用摄影作品换来的。
C.屈茹赠给爸爸的。
D.爸爸参加摄影比赛得的奖品。
【2】屈茹主要用( )练雕功
A.木头
B.竹子
C.头发
D.石头
【3】文章第③自然段采用了( )的写作顺序。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4】文章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
A.爸爸说这叫微雕。
B.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C.去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
D.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5】文章末尾提到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
A.坚定执着
B.不怕挫折
C.精益求精
D.爱惜物品
【6】你觉得为了那一粒米雕,爸爸把沙发拆了,这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过生日时收到过什么特别的生日礼物吗?你明白送生日礼物的人的用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三只兔子不可追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附近。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的乖张行为,我们大惑不解。
后来,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楚王打猎的故事。在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于是他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转箭头对准 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楚王最终选择了苍鹰,待要瞄准时,苍鹰已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遁而去。待到楚王回头来找其他的猎物时,前面的目标早已无迹可寻。楚王拿着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自此姐弟三人心无旁骛,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耍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废的一生;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荣的一生;中年时代,社会上灯红酒绿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堕落的一生。
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从而偏离了前进的方向,记着自己是赶路,唯一要干的是:看脚下,看前方。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和念头。(_______)
(2)什么都没得到。(_______)
(3)事物太多或太复杂,眼睛看不过来了。(_______)
【2】题目中“三只兔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会有掀翻鱼虾盆和烧柴火的行为?( )
A. 父亲脾气不好。
B. 父亲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不要贪图玩乐。
C. 父亲不想让我们与其他山村的孩子们玩。
【4】“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一句中“父亲前面说的话”是指哪句话?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5】“将军路上不追兔”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夏洛的网》故事梗概
小姑娘弗恩家的母猪又下了一窝猪崽(zǎi)儿,其中一只很弱。弗恩的爸爸拿斧子要杀死这头小猪。弗恩拼命把小猪救了下来,给它取名威尔伯。威尔伯住进了谷仓里。
后来威尔伯渐渐长大了,它结识了不少新伙伴,有小鹅、小羊、小鸭,但它还是觉得有些孤单。有一天晚上,突然有谁用细弱的声音喊它:“威尔伯,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就这样,威尔伯认识了和它说话的朋友——灰蜘蛛夏洛,夏洛正在谷仓的门框角上织网呢。日子平静地过着,夏洛成了威尔伯的好朋友。它既聪明又能干,任何苍蝇蚊子都逃不过它织的网。
威尔伯长得越来越胖了。一天,老羊带来了坏消息:主人要在圣诞节前把威尔伯杀掉,做成美味的腌肉和火腿。威尔伯吓坏了,恐惧地尖叫着,大哭起来:“我不想死!”夏洛安慰它:“你不会死的。我来想办法救你!”于是,夏洛开始在房上织起一张大网。清晨,主人惊奇地发现门框的蜘蛛网上,竟然织着这样两个字——“好猪”。牧师说是神在暗示,这是一头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猪。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这个奇迹,以为威尔伯是了不起的动物,对威尔伯赞赏不已。
几天后,夏洛在网里织一个新词“真棒”,这又引起了轰动。人们观赏着、评论着,羡慕极了。晚上,老鼠叼着一截广告纸片回来了,这次带回来的是“闪光”,夏洛又把这个新词织了上去。新词一出来,主人又吃惊了,记者纷纷赶来,消息马上见了报。
冬天到了,来访者仍然络绎不绝,主人一家非常自豪。威尔伯被主人刷洗一新,装进木箱,带到了农展会上。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威尔伯兴奋地把好消息告诉了夏洛。夏洛高兴极了,告诉威尔伯这下可安全了。
可是,夏洛渐渐老了,它费力地把老鼠带回来的“谦虚”这个词织好。它感到非常疲倦,因为它快产卵了,生命也即将耗尽了。夏洛用最后的力气对威尔伯说:“他们不会再伤害你了。因为帮助你,让我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夏洛,我不让你死!”威尔伯难过地哭起来,它怎么舍得离开亲爱的朋友哇!
夏洛产下卵后不久便死去了。威尔伯带着夏洛的卵回到了谷仓的家,盼着小蜘蛛们快出生。它时常望着门框上残破的旧网,怀念着老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3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它既聪明又能干,任何苍蝇蚊子都逃不过它织的网”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它时常望着门框上残破的旧网,怀念着老友”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故事情节可知,威尔伯的内心情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恐惧→_________→_________→怀念。
【4】在你的心目中,夏洛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悼念鲁迅先生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得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做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作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1】“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中,作者把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比作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___的心情。
【3】读画“﹏﹏﹏”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满怀深情地悼念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请结合你读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用简练的文字把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按给出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这种修辞仿写句子)
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及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和结尾,按要求写一篇习作。
开头:“小明同学在公园里高兴地读书,读着读着,他停了下来,皱起眉头。”结尾:“小明又高高兴兴地读起来。”
要求:①请你围绕“关爱”这个中心意思,通过合理的想象,把以上的“开头”和“结尾”连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②题目自拟。③字数在 400 左右。④文中若出现校名,请以育人学校代替;若出现其他人名,请用小刚、小红、小晶、小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