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成语补充完整。
不可______________ 五______四______
无独______________ 积_______成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枕( ) 庞( )甸( ) 呜( )
忱( ) 宠( )句( ) 鸣( )
哀( ) 权( )拔( ) 虚( )
衰( ) 杈( )拨( ) 虑( )
3、看拼音,写词语。
mù bù zhuǎn jīng màn bù jīng xīn xìng gāo cǎi l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两句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我”想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内容回顾。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诗中“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句话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这样写说明雨___________。
2.《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叙了一个________的夜晚,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对这两节诗理解正确的是( )
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B.人民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推翻反动统治者。
【2】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___。
7、古诗对比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是刘禹锡的一组九首诗中的一首,“浪淘沙”是__________。
【2】下面哪句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最相近(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8、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 )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题。
文体:小说
主题:冷暖人生
本文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穷人》中的桑娜夫妇尽管自己生活拮据,却还是毅然领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拾荒》中的老人捡的是垃圾,而内心却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拾荒老人坚守着内心的真善美,而她周围的人却丢了这些东西。桑娜夫妇和拾荒老人扬善弃恶、以德为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微博”账户。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平板电脑,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1】现如今有多少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 )
A.59%
B.16%
C.100%
D.14%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每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如何理解“人际”抵不过“人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谈谈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信箱里的野花
娜塔莎是个很小的小姑娘。她每天到大门口去取报纸和信,都碰到邮递员阿姨。阿姨挎着的邮袋总是沉甸甸的,常常汗流浃背。娜塔莎问:“阿姨,我来帮你背好吗?”我这邮袋太沉了呀 小姑娘 你能帮得了吗 邮递员阿姨说“阿姨,我跟着你,我帮你一起送,你送一份到这户人家,我送一份到那户人家,这样,就会快得多了。”“你会累着的。”“不会的。”于是,她们俩一块儿去送信和报。不到半个小时,整条街各家各户
的邮箱里都插上了邮件。“真好,你帮了我大忙,谢谢你。”邮递员阿姨说。
从这天起,这条街上的人们都管小娜塔莎叫“小邮递员”。小姑娘很喜欢大家这样叫她。有一位年纪很大的退休女教师,住在一条偏僻的小弄里,每次送邮件都是她家最远。女教师每天都微笑着迎接娜塔莎,娜塔莎每天都给她送去快乐和希望。但是,到了这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邮件也没有。“阿姨,咱们今天能给教师送点儿什么去呢?”“她订的那份报纸星期天是没有的。今天也没有她的杂志和信件。所以,什么也不用送了。”娜塔莎一听说今天什么也不能给女教师送去,心里比自己收不到邮件还要不好受。她想象着女教师正坐在门口等自己送邮件去的情景,就扭身向大街跑去。小娜塔莎一直跑到郊外。那里的田野正开放着各种野花。她采了红花,又采黄花,还采了一些蓝颜色的花。这天,女教师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没有信,也没有报纸,却插着一束鲜艳的野花,不由得微微笑了。她小心地将野花取下,轻轻偎贴在自己的脸上,心里充满了温暖。
1.给文中画“——”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这篇短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短文主要抓住对她的___________进行描写。
3.“娜塔莎一听说今天什么也不能给女教师送去,心里比自己收不到邮件还要不好
受。”你怎么理解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娜塔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小心地将野花取下,轻轻偎贴在自己的脸上,心里充满了温暖。” 这时,女教
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邓中夏:革命先驱 永垂不朽
①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党员,是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中夏热情参加了这一天的学生反帝爱国游行。当看到北京政府教育部的一位次长匆匆赶来劝阻,说什么“学生就是好好读书,国家大事可以交政府去办”时,他迎上前去,大声问道:“交政府去办!政府会办什么?政府就会卖国!”他还指着那位次长说:“你身为教育次长,自己不爱国,还不准学生爱国,你是中国人吗?”
③1933年,邓中夏被捕。他在监狱对曾在湘鄂西苏区共过事的难友郑绍文说:“我邓中夏化成灰,也还是共产党人!”他的坚定态度,得到难友们的赞许。
④国民党当局精心设计了对邓中夏的所谓“攻心方案”。在这些“攻心”战中,有前来劝降的叛徒,结果不待开口,就被邓中夏怒骂得灰溜溜地走了;还有前来劝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有一位国民党中央委员,声称要与邓中夏谈谈理论上的问题,在两三个小时的争辩中,邓中夏把这位委员批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最后,他对这人说:“请你转告你们的中央委员会,假如你们认为自己有理,我邓中夏有罪,那就请你们在南京公开审判我。我可以与你们订一个君子协定:你们全体中央委员都可以出席;我嘛,连辩护律师也不要。最后谁情亏理输,便要自动向对方投降。”他还说:“我量你们的蒋委员长第一个就不敢这样做!”
⑤邓中夏在狱中虽经严刑拷打,仍然坚定不屈。在一次审判中,军法官歇斯底里向他提问:“难道你就不想出去,就不想获得自由?”他幽默地笑道:“我看你们在南京坐不了十年!”他回到牢狱后,在墙壁上写下十个大字:“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又给中央留下封信:“同志们,我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奋斗吧!最后的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⑥1933年9月21日黎明,当一辆囚车开到看守所的院子里,军警嚎叫“邓中夏出来”时,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然后向牢门走去。当他来到囚车旁,一个军法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转身看了看宪兵,对他们说:“对你们当兵的人,我倒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三更半夜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大众谋福利的人,为人民求翻身的共产党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把军法官气得大叫。邓中夏走上囚车,朗声大笑道:“你们害怕了!总有一天,当你们的士兵觉悟过来的时候,你们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⑦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主要领导人,邓中夏的名字将永远闪耀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
【1】请给短文第②段加个小标题:________。
【2】“我邓中夏化成灰,也还是共产党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邓中夏_______的精神。
【3】对文中“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再过十年,红色的鲜花将开遍大地。
B. 但是,十年过后,国民党反动派将在南京待不下去。
C. 只要再过十年,革命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敌人的末日将会到来。
【4】第⑤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邓中夏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主要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_____)
(2)从“把这位委员批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可以看出邓中夏理论过硬。(_____)
(3)短文主要讲述邓中夏在工人运动中的贡献。 (_____)
【6】“有前来劝降的叛徒,结果不待开口,就被邓中夏怒骂得灰溜溜地走了。”邓中夏可能会怎样怒骂叛徒?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一天要走100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③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④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那么镇定,那么自然,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一时无法辨认面目……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⑤将军的脸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⑥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⑦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为闪烁的明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⑧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⑨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在弥天的雪雾之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好像云中山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写出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读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将军这一人物形象对表现老军需处长有何作用?体现了老军需处长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你如果当时在场,你会对老军需处长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____ 、____ 、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_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
15、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开心、委屈、后悔、自豪、愤怒、感动等等)。②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尝试把情感融入到对人、事或景物的叙写中。③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