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
(1)表示出乎意料。( )然
(2)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然
(3)坚决地。( )然
(4)十分恭敬的样子。( )然
2、体会划线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
这些词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2.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毫不犹豫”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3、按课文内容和古诗文填空。
(1)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先贤们留下了不少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曹植曾慷慨豪言“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诸葛亮曾立誓为国“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南宋诗人陆游曾深情地告白“______________”,他虽然地位低微,却不忘忧虑国事。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 ——李纲
(3)《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思乡之情;从儿童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我还会默写贺知章的《咏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三要素:____________是小说的核心,_____________是小说的骨架,___________________是小说的背景。
4、把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4)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 )
5、课外大搜索。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者?请你根据诗句写人名。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6、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题目?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日暮客愁新”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愁”?写出两句你联想到的描写秋天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的。
7、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比较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来经深入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萤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就成为辛苦,乏味与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动画,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 )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动画,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姿多彩,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映雪”“手不释卷”,而却能够在欢笑里、蹦跳里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获得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大家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1】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按顺序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致——____ 深邃——____
【3】用文中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作很有条理。首先写了______________这一现状,接着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举例对比读书和看电影、动面片带给儿童的不同感受,最后建议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阅读比作嚼慢咽的宴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这样比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不喜欢读书,他觉得看书没用,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一本书给他讲讲读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类的好朋友
老挝湄公河中的美人鱼,一旦发现有人落水或船只遇难,就会见义勇为将落水者或船只托出水面,直到他(它)们化险为夷才放心离去。
德国下萨克森洲警犬学校里的小猪与警察结下不解之缘,经过训练的小猪,两个月后,能准确地从一个冰柜中找到曾经让它在别的地方嗅过的一瓶牛奶。九个月后,能够隔着皮箱嗅出毒品。以后不久,又能嗅出深埋地下1.5米深的毒品和作案工具,于是会用鼻子加上蹄脚把发现的毒品挖出来。你看,小猪并不蠢。
在英国的东海岸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四点多,格利斯一家三口正在沙洲上散步。突然浓雾弥漫,他们匆匆忙忙地想打道回府,却已来不及了,上涨的潮水切断了沙洲与海滩的通路,一瞬间,他们就要被海水淹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六、七只海豹窜到他们身边,不断地撞击着他们的腿,把他们拱出海面,鼓励他们与大海奋战。大约两个小时,格利斯全家转危为安。他们久久地跪在海边,向着海豹游去的方向望着……
【1】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的好朋友。
【2】从文中摘录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3】格利斯一家得救后,久久地跪在海边,向着海豹游去的方向望着。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意想不到的事情指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摘录对海鸥进行动作描写的一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连声鸣叫,它们叫(说)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朗读与书写
【材料一】中央电视文化情感节日《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日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材料二】《朗读者》节目将文字、声音和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文字、声音以及情感之美。有研究表明,大声的朗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思考;大声朗读还有利于再现文章的“诗性美”。
【材料三】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滋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就是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内在的气质。
【1】大声朗读有哪些益处?请写出材料中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围绕这个主题词,可以引用下列哪些诗句作为场景宣传语?(多项选择)(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哭。
【3】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你觉得在班级可以开展一些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②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短文的主人公是那同志。课本上我们也学过一篇王愿坚的文章是《______》。
【2】标序号的语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3】加点词语“模糊”和“清晰”是一对反义词,既然战士牺牲时,卢进勇眼睛“模糊了”,但为什么又写“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依照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本准备礼物。(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边饺子里浸透着浓浓的母爱。(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边饺子里,有深深的母爱。花边饺子里,有我们对妈妈的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没有忘记心中那个秘密使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想象写话。爷爷、爸爸都在书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把这本书传给自己的孩子,会写上一句什么话
爷爷: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爸爸:学会生存!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