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luò tuo jì mò pái huái wàn bù dé yǐ
( ) ( ) ( ) ( )
míng mèi yán jùn chè dǐ chóng jiàn tiān rì
( ) ( ) ( ) ( )
2、读拼音写词语。
(1)纵观历史,cán bào( )的fěi tú( )都没有好下场。
(2)他跑回家,一阵fān xiānɡ dǎo ɡuì( ),终于找到了那张发黄的纸条。他一刻也不敢dān ɡe( ),穿上鞋子,冲出家门,奔向宿舍。正当他准备推门时,他似乎jué chá( )到了什么,于是,他犹豫了,低着头,双手紧握着,不停地在门口pái huái( )。
3、写出近义词
迷离—________ 突然—________ 流淌—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听君一席话,______。路遥知马力,______。
(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春城”指的是______。
(3)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的“等闲”的意思是______,“清白”是指______。这首诗是明朝的于谦所写,题目叫《______》。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近义词对对碰。
讥笑—— 艰巨—— 轻蔑——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按要求作答。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毛泽东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释】
①[龙华喋血不眠夜]指 1931年2月7 日深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秘密杀害包括“左联”五作家柔石、胡也频、李伟森、白莽、冯铿在内的革命青年共二十三人之事。喋血,血流遍地。
②(犹制小诗赋管弦)犹制小诗,指鲁迅作《七律·无题》诗。犹,仍然。赋管弦,指配上音乐歌唱,这里指吟诵诗歌。
③[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绍兴城西南两公里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山阴(今绍兴)人,曾在附近建快阁作为饮酒赋诗之处。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也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在会稽(今绍兴)境内,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贤荟萃之地。
④[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秋风吟,指秋瑾作的诗《秋风曲》和她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凤秋雨愁煞人”,以及鲁迅 1934 年作的《秋夜有感》和 1935 年写的《亥年残秋偶作》。接,连续,这里有“从……到……”之意。
⑤[一例氤氲(yīn yūn)入诗囊〕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诗囊,装诗稿的袋子。
【1】“一例氤氲入诗囊”这个诗句中“一例”的意思是什么( )
A.一律、一样
B.例子、举例
C.一缕、一丝
D.一条、一束
【2】“犹制小诗赋管弦”这个诗句中的“犹”字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B.说明鲁迅很有文学创作的才华。
C.突出鲁迅顽强抗争的战斗精神。
D.说明鲁迅善于创作不朽的作品。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和你查到的资料简要分析。
______
【4】小林在阅读《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这首诗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诗歌题目写的是纪念鲁迅,为什么在诗里还要提到秋瑾和陆游呢?请你联系文本信息,帮助小林解答这个疑问,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多肉植物
【材料一】
多肉植物小百科
多肉植物,俗称肉肉、肉质植物、多浆植物。人们常说的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不是指单一的某个科属类群,而是对根、茎或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具备肥厚多汁特点的一类植物的统称。据统计,常见的多肉植物至少来自25个科,如大戟(jǐ)科、仙人掌科、番杏科、百合科、景天科等,全世界各种多肉植物近1万种。由于“多肉”在植物界中的来源复杂多样,因此不可以偏概全地对其作概述。
【材料二】
多肉植物新手养护指南
多肉死亡指南——什么会导致多肉死亡?
①每天浇水。它们大多生长在艰苦环境中,切忌溺爱。②日正当中浇水。水会马上变热,然后盆里会像个蒸气室把根闷烂。③盆底没有洞。根部需要空气流通,能加快水分流通速度。④高温和强光照。夏天,温度33℃以上,加上强烈的直射光,植物的叶片就容易受到损害。⑤虫害。最可怕的是粉介壳虫,药剂时常无法杀死它,可试着用针一只只刺死。⑥病菌。生病的叶子掉在表土上发烂,并传染到整株,造成植物死亡。
多肉照顾指南——不同多肉品种的照顾方式
①仙人掌类多肉要放在有底洞的盆器里,夏天可尽情浇到透。②常见景天科多肉要小心闷热,还要注意日照是否充足。水分过多、日照不足会让它们脖子抽长,变得有些丑陋。凉爽季节不过度浇水,日夜温差大的秋季要限制水分。③百合科及菊科多肉挺喜欢喝水,夏天还可以用喷水器添加水雾。④大戟科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伤口会有白色汁液,只要碰过记得一定要彻底洗手(或干脆戴手套再碰),汁液没有清洗干净,不慎入眼,眼睛会灼热并狂流眼泪。若直接喷进眼球,有可能致盲,请及时就医。
【材料三】
多肉植物会致幻?专家表示:有毒的只是“小众”
近日,深圳皇岗海关连续破获5宗携带“无刺仙人掌”银冠玉入境案件。据深圳海关通报,多肉植物银冠玉含有致幻生物碱,可令人产生幻觉,以至精神混乱,甚至威胁生命。于是网上开始流传“多肉植物会致幻,千万不要养了”的消息。这对喜爱“多肉”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
中国科学院昆明事务研究所标本馆工程师上官法智长期以来关注植物及其毒性的研究。他表示,人们无须对多肉植物有过多担心,有毒的多肉植物只是“小众”,并且其毒性物质多数属于生物碱类,并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如果皮肤不小心接触到植物汁液,及时用清水清洗即可。一些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多肉植物,则须远离小孩和宠物,以免误食。上官法智还说,我国大量原产高颜值多肉植物,不少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芦荟就是公认的应用最广的药用多肉植物。根据文献记载,因富含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芦荟可治疗疥癣、痤疮及烧伤、切割伤、擦伤、冻伤、撕裂伤等,且不留疤痕,还对便秘、痔疮、胃溃疡、肺结核和高血压等病症有疗效,在化妆品业、食品业和制药业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一些外来的栽培品种,或者从栽培转变为野生的多肉植物,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如梨果仙人掌可作为野果食用,龙舌兰可作为纤维材料,番杏和落葵可作为蔬菜食用。但专家提醒,应在清楚了解所种植的多肉品种和特性后才能运用,避免因鉴别错误导致误食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
【1】【材料一】中画“ ”的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
B.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
C.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
D.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李英是个刚入门的“多肉控”,她不应该做的是( )
A.暑假中午12:00~14:00不给多肉浇水。
B.经常用喷水器给菊科多肉“洗澡”。
C.戴上手套捡起大戟科多肉表土上的落叶。
D.只用杀虫剂喷杀粉介壳虫。
【3】以下观点与上述材料有出入的一项是( )
A.有毒的多肉植物,一般要入口了才会有健康风险。
B.梨果仙人掌、龙舌兰、番杏和落葵这些多肉均可食用。
C.种植多肉前要了解它的品种和特性,避免误食中毒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D.芦荟在化妆品、食品和制药方面应用很广泛。
【4】妈妈在微信朋友圈看了《多肉植物会致幻,千万不要养了》的日志后,打算弃养家里所有的多肉植物。请结合材料,至少提两点反驳妈妈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三】是一则新闻。你觉得这则新闻标题拟得怎样?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天地
一分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 )成功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青年如约而至时,看到班杰明的房子虽然高大( ),但是房间里却乱七八糟,狼藉一片。这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很快,一分钟过去了,班杰明打开房门,并( )地把青年人让进了客厅。青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不但摆放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还漾着微波。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很尴尬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 )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眉头紧锁。突然,他大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开心地走了。
后来,青年人给班杰明写了一封信,感谢班杰明对他的教育。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盼望 渴望 宽阔 宽敞 热情 热烈 巡视 扫视
【2】请为文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用法。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我……( )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
(2)一分钟……一分钟……( )
【3】文中的“另一番景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结合全文选择正确的意思,画“√”。
(1)班杰明的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把房间搞得很乱。( )
(2)班杰明故意把房间弄乱,以此教育青年人。( )
(3)因为工作太忙,班杰明没有时间收拾房间。( )
【5】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中今古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 议)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一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读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读,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 既)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出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______) 兴致—(______)
【3】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4】根据文中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名 | 鲁迅 | 爱因斯坦 | 毛姆 |
读书法 | _____ | _____ | _____ |
【5】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
A. 什么都要相信书上的内容。
B. 如果什么都要相信书上的内容,那还不如没有书。
C.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
【6】仿照例句,用上“正如……所言”写一句话。
例: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可以是本文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作者从视觉、 觉和 觉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选文的构段方式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从“万不得已”和“必定”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看,守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岁有两层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祈祷延寿。从这个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珍惜时间和__________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父送我的礼物
我的伯父鲁迅送过我不少礼物,如今保存下来的,一件也没有了。
我幼年的时候,对这些礼物虽然很喜欢,但不懂得珍惜它们,现在回想起来,才感到这些无价之宝的分量。可是却找不到了。在现实世界已不复存在的东西,我只能从记忆中去寻觅。
我记得他曾经送给我一本《表》,他没有告诉我这是他翻译的,那时我也不知道鲁迅是谁,或者可以说,压根儿我没注意到作者和译者是谁,我只是被故事所吸引,我很喜欢这本书。那时候,上海有很多的小乞丐、流浪儿童,怎么没有地方收容他们呢?到抗日战争时期,流浪儿童更多了,他们露宿街头,眼看他们一天天瘦下去,病了,躺在尿屎之中,北风一起,他们死去了。( )儿童,( )有成年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收容他们呢?这本《表》,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和影响。还有一件礼物,是一支竹节作为笔杆的铅笔。那时我还念小学,我用它来做作业,我觉得这支淡黄色的竹笔很好看,我一边写字,一边欣赏它的造型的美。
儿童是喜欢文具和书籍的,它们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启发儿童的智慧,增加儿童的知识。儿童不能没有它们。
伯父鲁迅送我的礼物( )已经没有了,( )它长期留在我的记忆里。在那荆天棘地的旧社会里,它温暖了我稚嫩的心,使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人并不都是冷酷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合理。
1、伯父曾经送“我”什么礼物?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荆天棘地”是什么意思。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光……还…… 如果……就…… 虽然……但是……
4、用“ ”画出文中首尾照应的句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伯父送“我”的礼物会“长期”留在我的记忆里?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架上看瓜,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选段中哪句话写的是动物“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用“ ”画出来。
【3】为了说明生物的成长,在这段话中作者都写了哪些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能把这段话写得这么形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学习、音乐、阅读……”;
2.以具体事例说说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字数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