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泉州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组词语。

虑(___________   抵(____________ 咀(____________ 糟(___________

虎(___________   低(____________ 沮(____________ 遭(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 )

2.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 )

3.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 )

4.农民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

3、按照课文默写填空。

(1)诗句中有美景:“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绘就的山水画;诗句中有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道出了贺知章久客伤老的感慨;诗句中有历史的声音:“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记录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2)诗人喜欢以“花”入诗,充满诗情画意。孟浩然爱对酒赏花,“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朱熹赏花惜花,“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辛弃疾闻花香知丰年,“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

(4)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寝不( )(   思潮( )(   )( )如洗

)( )石出   )( )不回 牙牙( )(

 

5、读拼音写汉字,写正确,写规范。

周末,我和父亲去爬山。我们手wǎn( )着手,沿着陡qiào( )的山路jié( )力向山顶爬去。山中的一切都令我新奇.小刺wei( )从脚下liū( )走,雄yīng( )在天空中盘旋,风中飘来松zhī( )的幽香,静mì( )的山林中回荡着pù( )布一泻而下的声响和我们yōu( )扬的歌声。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写的。

2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3诗中白雨跳珠采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人名),诗中“簸”的意思是______

【2】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5】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诗眼是(       

A.好

B.春

C.喜

D.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桥(节选)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ɡ)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   ”标出一个拟人句,用“   ”标出一个比喻句。

2画“   ”的句子是对老汉   的描写,“ ”“ ”“ ”等动词写出了老汉在危险面前

3小说塑造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五天后,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她会在心里对丈夫和孩子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鲨鱼

我们的兵舰停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吹拂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泳吧!”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布兜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是最先跳到水里去的,但他们嫌帆布兜太憋气,人太多,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比比游泳。

两个孩子就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展四肢,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

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把劲啊!”

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地往前游。他们笑着,嚷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的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

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他们距离孩子还远着呢。

起初,孩子们没有听到人们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炮一响,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烟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洋波动着。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兵舰上。

——节选自(俄)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鲨鱼》

1作者写“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作用是(   )。

A. 环境描写,增加文采 B. 环境描写,为下文做铺垫

C. 介绍背景,渲染氛围 D. 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2当鲨鱼出现的时候,两个孩子继续向前游,原因是(   )。

A. 帆布兜里人多,想在大海游

B. 鲨鱼朝着孩子这边游过来了

C. 两个孩子想和鲨鱼比赛游泳

D. 两个孩子不知道海上有鲨鱼

3“炮一响,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这句话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_______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神态描写

4孩子得救了,以下不能反映出这一点的是(   )。

A. 水面上的烟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B.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C.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洋波动着。

D.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兵舰上。

5孩子为什么能在鲨口脱险?请结合文本列举至少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奇异的星空

无边无际的天空、原来就是一个星星的世界。月球、太阳以及我们生活着的地球都是这个星星世界的一份子。要是你站在别的星球上看过来,地球也像其它星星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小亮点儿。

月球,离地球最近。人类到过月球很多次了,发现那里到处都是荒凉的环形山。不过,在晴朗的夜晚,当他给大地披上了银辉的时候,人们面对着灿烂群星中的那一轮皎月,总是赞赏不已。其实,月球是反射着太阳所发出的广,它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月球比地球小,而太阳却比地球大得多了。太阳的直径有一百四十万公里,等于一百零九个地球合在一起那么大。由于它距离地球太远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就和月亮的大小差不多。

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去,太阳的表面是一片浩瀚的火海,那火焰像怒吼中的风暴,漫天卷荡。它的光和热射到地球上,我们称作阳光,是生物不可缺少的东西。

星空中跟太阳一样会发光发热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有很多星星比太阳大,只不过距离地球更遥远,我们看起来都是一个小亮点儿,这无数的星星,组成了一个美丽绚烂的星星世界.每当夜幕降临以后,它们便闪耀出光芒。  

这布满星星的天空,太奇异了!在那些星星上面,有没有空气,有没有生物存在,是现在太空科学家正在探求的问题。

1全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四方面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找出两个,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是靠什么发光的?它的表面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月球只能反射着太阳发光,它自己是不会发光的。

B. 太阳的直径有140万公里,等于109个地球合在一起那么巨大。

C. 地球绕着月球转,月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12、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是对爸爸的___________描写,“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睡觉”是对小保罗的____________描写。

【2】短文中的父亲遇到的难题是(       

A.爸爸的空闲时间不多,不能经常陪小保罗。

B.爸爸只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C.爸爸和小保罗意见不一,但爸爸又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小保罗。

D.小保罗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爸爸一致。

【3】爸爸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保罗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我的老师

贾平凹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翕一翕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了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晚上看电视,七点前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他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选自《贾平凹精选集》,人民日报社,2019年9月,有删改)

【1】文中“我的老师”指的是谁(       

A.贾平凹

B.我的朋友

C.幼儿园阿姨

D.孙涵泊

【2】联系上下文,第④自然段中划线词语“恭维”的意思可能是以下哪一项(       

A.赞扬

B.批评

C.维护

D.恭喜

【3】文章围绕“他真该做我的老师”具体写了哪些事情(       

①他心疼被阿姨摘下的花   ②他无所畏惧地指挥国歌

③他并不恭维我写的字       ④他从不给我布置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我”的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品质(       

A.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

B.对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C.有大气派,无所畏惧,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

D.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

【5】文章多次出现了“他真该做我的老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运用了排比手法,使得文章结构整齐,节奏和谐,气势更为强烈。

B.运用了排比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我”的老师身上具有的品质。

C.运用了反复手法,说明了老师对于“我”这个学生的精心教导。

D.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强调了老师身上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6】读第②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他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

___

【7】文章最后说“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遇见过很多人,比如,帮助过自己或对自己有影响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对集体有贡献的边防官兵、抗疫医护者、航天英雄和消防战士,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儿时玩伴、搞怪同学、亲密朋友,请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写写这个人对自己成长所起的积极影响。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