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期末宁德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别出心______ ______高一筹 大步____________

弄巧成______ 沧海一______ 井然有_______

1.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不能茫无头绪。

2.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他一定比别人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当逼真。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人_________写的,诗中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彩,将一场骤雨描写的淋滴尽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4.《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_的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___。读小说,要关注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浪淘沙》中与牛郎织女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______,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多方面的知识,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

4、名句补充我擅长

(1)青,______

(2)___,相去复几许。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

(4)_____,一字值千金。

(5)常恐秋节至,_____

(6)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

(7)终日不成章,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1)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rè xuè fèi téng( ),以pái shān dǎo hǎi( )般的气势向敌人发起进攻。战士们一边shè jī( )、扔shǒu liú dàn( ),一边喊着zhuàng liè( ) háo mài( )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本次晚会huì jí( )了各路明星大咖,精彩的节目掀起一个又一个的gāo cháo( ),观众们quán shén guàn zhù ( )地看着,不时bào fā( )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____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____

7、阅读理解。

江南春 惠崇春江晚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 竹外桃花三两枝,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1】将文中古诗补充完整,注意书写规范,笔迹工整。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3】《江南春》的前两句中,诗人抓住莺啼、_______________、依山傍水的村庄、_______等独具江南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表现出江南春景的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前两句中,诗人借竹子、________________鸭子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的特有风光。

【4】下列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春》后两句写出了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

B.《惠崇春江晚景》的后两句,诗人借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以及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了“春”字,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

C.“南朝四百八十寺”和“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前者突出了寺庙之多,后者突出了桃花之少。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的精神。

【3】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壮烈

B.喜悦

C.哀怨

D.悲凉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短文阅读

把青春献给海外建设项目

在埃塞俄比亚修铁路,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探险家才行啊!”徐州如此感叹。

35 岁的徐州个子不高,面色黝黑,目光坚毅,是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连续 6 年, 他奋战在海外项目的工程建设现场,书写了中国工程师的传奇。

亚吉铁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是非洲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标段地层以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火山岩、次生岩土为主,沿线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常规填料。为此,徐州带领工作室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对火山灰的级配和黏结性进行改良。

这是怎样的探险之路”?身负沉重的实验仪器,头顶非洲高原的烈日,徐州带领 12 名工作室成员, 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每天徒步十几公里,对沿线土源进行取样、分析。半个月下来,脚上水泡不知挤爆多少个,手磨出厚厚一层茧,皮肤深了不止一个色号。

惊险的剧情不时上演。非洲高原的大冲沟,徐州在沟底见过摔得血肉模糊的小动物,自己也曾一脚踩滑,差点落沟底,幸好身边的伙伴眼疾手快拉他一把。勘察工地时,一群鬣狗幽灵般闪现,徐州和成员紧张地找棍子、捡石块,幸而对峙几分钟后,鬣狗转头离去。

走完铁路沿线 100 多公里,经过上千次的配比实验,徐州带领团队终于攻引克火山灰技术,不仅一解填料匮乏的难题,还节约了 2000 多万元的工程建设成本。2016 10 月,亚吉铁路正式开通,徐州被亲切地称为“‘新时期坦赞铁路上的中国工程师,打响了中铁制造在海外的名号。

2017 5 月,徐州从非洲转战老挝,任中老铁路二工区总工程师。雨季施工,基坑刚挖成形就被雨水淹没而坍塌,桥梁钻孔桩难以成孔,周而复始,严重影响后续施工。徐州茶饭不思,反复查看现场, 与技术人员通宵达旦研究图纸,与领工员探讨施工方案,最终解决了雨季桥梁桩基施工难题。

中老铁路全线第一个桥梁桩基成桩、第一个桥梁墩台成型;12 天建成 3#钢筋厂、20 天建成中老铁路展示馆和安全体验馆、1 个月打造出楠科内河特大桥和万象北站两个标准化施工示范段共计 2.7 公里……徐州带领团队创下一个又个奇迹。

6 年时间,徐州将青春奉献给了两个海外项目。孩子出生时,他只能在断断续续的国际电话中听着女儿的啼哭声。只想努力地工作,用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家人的支持。徐州说。

是啊!六年时间,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州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亚吉铁路,中老铁路……献给了中国一带一路的重大建设工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

(2)通宵达旦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⑦⑧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短文第自然段是对主要人物徐州的简介其中有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 )

(2)短文的第自然段有相照应的句子。 ( )

(3)短文写了在徐州带领下的技术人员攻坚克难修建亚吉铁路和中老铁路写法上是先略后详。 ( )

(4)“孩子出生时他只能在断断续续的国际电话中听着女儿的啼哭声。”一句可以看出这些年徐州始终在外工作大家,舍小家”。(  )

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和议论   B. 描写和议论   C. 议论和抒情   D. 叙述和描写

5请你简要地概括文章第自然段徐州在修建亚吉铁路过程中分别遇到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最准确的一个选项是(  )

A. 赞扬了徐州将青春奉献给了两个海外项目,书写了中国工程师的传奇

B. 赞扬了徐州是一个优秀的爱国工程师。

C. 赞扬了徐州为国家节约了 2000 多万元的工程建设成本。

D. 赞扬了徐州勇于克服困难,顾大家,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10、课外阅读。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窃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⑩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做不了慈善家,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声嘶力竭:______素昧平生: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⑨自然段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心理的变化简要写一写。

______

4读⑦⑧两个自然段,想象一下,偷父亲钱的人,看到父亲小小的善举后,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第10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弟笑嘻嘻地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弟的手。弟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融在等待中。

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历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对于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色比作“闪亮的白绸”。

B.这句话属于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环境氛围。

C.描写月色的皎洁,是为了让母亲能及时看到弟弟归家,母亲等得耐心。

D.这句话烘托出母亲充满母爱的美好形象,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情做铺垫。

【2】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作者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这是运用___的写法,反衬母亲那“___”的爱。(选用文中词语填空)

【3】品读赏析。

看弟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1)“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比作“温暖的港湾”,把____比作“起航的船只”,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4】文中的“等待”是一场爱的接力赛,请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具体的人物。

_____等待妈妈→妈妈等待______→“我”等待______

【5】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母爱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请你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童年一幕

我的童年,是在城市里度过的,对于蛙,可说是陌生得很。然而有一年夏天,邻居家忽然来了个叫阿鑫的乡下孩子,他不但能分辨蛙的雌雄,历数蛙的种类,而且是个照蛙的好手!他告诉我,黑的是“石鸡”,青黄相间的是“花鸡”,还有一种通体青碧,只有拇指大的,则是十分罕见的“绿玉”了。他又说:照蛙只需要背一个竹篓,举一只竹篾火把就行。火把一晃,蛙便花了眼,然后轻臂一闪,便可捉进篓里。……呵,月色朦胧,蛙声一片,在其间举一只竹篾火把,该是何等奇妙的世界呀!

终于,在一个沁凉如水的夏夜,有两只闪烁的竹篾火把,在皎月明星之下游动起来。——这便是我和阿鑫瞒了大人,径直摸到郊外的田野去“照蛙”了。我记得,那闪烁的星星,晶莹的露珠,那摇曳的火把,荡漾的蛙声,是怎样使我俩微醉似的坠入了梦般的境界。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了,纯洁的童心,本意不在捉蛙。所以,归途中,我们又如何打开竹篓,又怎样快活地看着蛙们从篓里蹦出,跳进碧水里,溅起一朵朵水银般的月色,然后在蛙声里融化、消失……

不久,阿鑫便回乡去了。此后人事变迁不迭,岁月飘去又来。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唯有这童年一幕,却总是无法磨灭,历久常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径直( ) 奇妙( )

反义词:陌生( ) 罕见( )

【2】“童年一幕”中的“一幕”指的是(             

A.一件事

B.一个夏夜

C.一段回忆

D.一块幕布

【3】文中画波浪线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指的是_________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作者了“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写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阿鑫给“我”讲关于蛙知识。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

【5】这“童年的一幕”为什么在“我”心中无法磨灭?表达了小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还有同学别出心( ),想技高一( ),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1】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这些别出心裁的同学想出了什么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像是那么一回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是哪里来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突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再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中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升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位卑未敢忘忧国”是________________说的,曹植同样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在描写升旗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下列句子中描写整体的是(     

A.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B.人群中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C.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D.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

【3】短文第五自然段中加点的“竟”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

改写成夸张句: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

改成反问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5)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请你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1)题目:与________为友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与树为友,与书为友,与老师为友……②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条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