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填空。
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读下面的片段,这个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情节,你读出了张飞的____________。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到来,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2、根据要求填空。
“透”是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渗透,穿透。②显露。③暗地里告诉。④透彻。⑤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下列句子中“透”选择正确的解释。
A.地里的庄稼熟透了。(______)
B.小姑娘的脸蛋白里透红。(______)
C.月光透过窗棂,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______)
3、填空。
1._______(朝代)诗人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是继_____之后的第二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水浒传》中描写了三位女将,她们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她们的绰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和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2)等闲识得______,______总是春。
(3)捐躯赴____,视死忽____。
(4)开轩面场圃,________。
(5)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6)前半学期,我们欣赏了古人笔下“野旷天低树,________”的空旷与幽远,体会了“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的奇特与欢快,同时我们还领略了现代革命家挥毫写下“五岭逶迤______,乌蒙磅礴______”的无畏和乐观。
5、词语巧搭配。
(_________)晨风 (_________)朝阳 (_____)山(_____)水 (_________)的清风
(_________)阳光 (_________)枝叶 (_____)和(____)丽 (_____)千(_____)万
6、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7、阅读课文片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四个诗(词)句子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孟浩然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王安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联系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闼_________ 山郭_________ 渚_________ 別枝_________
【3】第三和第四个诗(词)句子,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出其中两行诗句来。_________
【5】第二个诗句,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_________
【6】第一个诗句,“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一个诗句。_________
【7】再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画面,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出来。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D.后两句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分)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我惊叹俊美挺拔的深山含笑,我更敬佩在边远山村默默无声播(撤、撒)知识的年轻人!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5分)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2分)
(4)用‖把全文分为3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落大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敬重卑微①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②?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体积,_______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①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②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把短文括号中合适的词语选出来。
体力的________(单薄 卑微 微薄)
命运的________(单薄 卑微 微薄)
_________的力量(单薄 卑微 微薄)
【2】在第八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3】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________
②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
【4】读第四,五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第________自然段内容相联系。
②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________
【5】回答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1】请给这部分选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感受到___________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伟大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父亲的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_
【5】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假若能够开启时空对话,你想对李大钊先生说什么?请结合现在的生活情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健康与欢乐同行
玩出健康 玩出精彩
为了丰富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提高大家的团队精神,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从2020年1月18日起,每日下午2:00推出运动智力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精彩绝伦,参赛获胜者更有大奖。
活动对象:在校小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活动地点: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演出大厅
充满热情,热爱运动,敢于挑战的你赶快来吧!
银河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1】本海报推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
【2】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活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者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逝世后,法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他,请当时国内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雕塑一座巴尔扎克像。罗丹为塑这座像伤透了脑筋。因为巴尔扎克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又胖,头大肚圆,这样的形象如何塑造呢?罗丹左思右想,决定把刻画的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部。
罗丹为了雕刻这座像,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经过整整七年的时间,巴尔扎克的雕像诞生了。只见他身披宽袖长袍,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一颗硕大的
脑袋,额纹紧皱,两眼注视着前方,目光中带着深深的思考,好像在构思新作……
雕塑完之后,罗丹叫他的学生来欣赏。几个学生一踏进工作室,立刻惊呆了,他们不断惊叹:“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无与伦比啊!”听着听着,罗丹的眉头皱起来,突然,他操起一把斧子,“咔嚓”砍了雕像的两只手。看着学生惊讶的目光,罗丹解释说:“我要着重表现的是巴尔扎克的脸部,但是,你们一进门就被双手吸引住了,说明这双手比他的脸部更突出。只有砍去这双手,才能突出巴尔扎克的脸部!”
学生点点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
其貌不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寝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塑重点放在巴尔扎克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罗丹的解释后,学生会说什么?请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4】你从罗丹砍掉雕像的手这件事情上,能得到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节选语段描写的是群众游行的场面,从选文的画线句子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的句子。
【3】选文中加点词“不断地”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②我的耳畔又响起了队员们熟悉的笑声。(缩句) ________
③那一摞碗在少年的头上不停地晃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
④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⑤她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20、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即将毕业,也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告别这梦幻的童年……相信,你的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慨,许多留恋与不舍。请以“别了,我 ”为题,选择合适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温馨提示: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体裁不限,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3.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诗歌不少于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