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说”的意思。(不重复,不能含“说”字)
(1)周末,王林林和同学表演舞蹈,台下的观众发出一片_______:“跳得真棒啊!”
(2)“我还有事儿没做完,不能陪你去逛街了。”妈妈__________了朋友的邀请。
(3)“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要做朋友了,绝交!”_____________,我就后悔了。
(4)“我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弟弟坐在饭桌前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中,写得正确、美观。
(1)头戴一顶小zhān mào(______),颈上套一个银xiàng quān(______)的少年闰土是bǔ(______)鸟能手,下了雪,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sǎ(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______)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少年闰土还善于看瓜刺猹,看见猹,便刺。猹很líng lì(_______),倒向人奔来,反从闰土kuà(______)下cuàn(_______)了。
(2)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 píng zǎo(_______)游鱼,一同 dàng yàng(_______)。
(3)一 shùn jiān(________),云锦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zhì(______)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 rán(________)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3、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____ jīng yíng____ yáo lán____ zī yuán____
làn yòng____ jī dì____ mù dǔ____ hé ăi____
4、积累回顾
(1)姐姐本来是一心一意要做摄影师,只是业余写作,没想到写的小说大火,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句描写了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时候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知道织女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勤劳。《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织女形象的完美阐释。
(4)新来的王老师谆谆教诲同学们:“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洋洋调皮地说:“我可是班里最用功的同学呢!”王老师莞尔一笑道:“____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呢!”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被初阳________了。”这句话写出了朱自清感叹时间易逝,提醒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中,作者借马,强烈地传达出期盼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诗句“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写出自己不避艰险、清白做人的意志和决心。《竹石》的作者郑變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竹石“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的写法。
(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____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____说的,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中华自古多义士,“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老当益壮的豪情。
(3)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好的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意思是我们总是在运用知识时才感觉到知识不够,许多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综合实践练。
《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②江隈:江湾。
【1】“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
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A)的待遇,有(B)的生活和(C)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把选文中A、B、C三处应该填的词语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优越 富裕 优厚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在美国,钱学森的待遇、生活和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他为什么还要回到当时非常贫穷的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为钱学森写一段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题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立即就赶去探险。当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难以形容。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天然形成的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知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却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路了。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惊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
⑧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相互牵着的手已沁出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点,外面应该暗下来了,靠光源找洞口的希望破灭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很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稍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路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了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路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了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那样会让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我们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选择划线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兴奋________(xīng xìng)
似曾相识________(shì sì)
屏住呼吸________(bǐng píng)
磨难________(nàn nán)
(2)“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立即就赶去探险”这句话表现了探险者们________的心情,其中“________”这两个词是关键词。
(3)认真阅读第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探险者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句话最能表现探险者们的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险队员们是怎样找到出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 (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本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穷人(节选)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从“快去”一词,我们可以看出渔夫_____,当渔夫看到孩子在帐子里时,他会感到_____,他可能会说:“_____。”
【2】渔夫家的生活状况如何?你是从哪个句子推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抓住渔夫的_____、动作和_____进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渔夫有着_____的美好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读完选段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联系课文填空。
“你”指____________“他们”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出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渔
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朗读渔夫说的话,语气应( )
A. 悲愤。 B犹豫。 C.果断。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地带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洒在它们身上。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⑾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第③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__
【2】仿照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两句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自然段连用五个“最”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⑤、⑦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________。
【5】写出你对题目“阳光地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7、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我走出家门。
②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21、习作
跳舞,画画,打篮球,游泳……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关于这“拿手好戏”,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请你选择一件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详略得当,把重点部分写具体;3.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