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结构
《浪淘沙》(其一)
第一部分(1、2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4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
第一部分(1、2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4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湖阴先生壁》
第一部分(1、2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4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矗立________ 湛蓝________ 蟠龙________ 金銮殿________
檀香________ 鳌头________ 鎏金________ 矫健________
3、按照书写提示书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阙内容并填空。
书写提示:每一行文字居中,注意字迹工整、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才能得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下阙词句,发挥想象,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再选词填空。
浩浩______ ______十美 翻___倒___
滔滔______ ______褴褛 万___得___
1.一说到科幻故事,他就____。
2.我们的母亲河——黄河,____,奔流不息。
3.这位____的老人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4.在小敏眼里,杨老师就是____的人。
5、佳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4.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重喜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频频传捷报
6、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阅读。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 [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百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这两首元曲的曲牌名都是_________。
【2】《天净沙·秋》中 “ ________”、“_______”和 《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
【3】两首元曲以不同内容表现诗人的不同心境,《天净沙·秋》写的是_____,
《天净沙•秋思》写的是_______
A.秋景之歌 B.思乡绝唱
9、阅读理解
一盘持殊的棋局
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学者。他年轻时酷爱下围棋,每每有人请他帮忙办事,他总是笑嘻嘻地问:“有什么报偿吗?”求助的人知道他的心思,总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事成后,陪你下盘棋。”
1949年,梁实秋去了台湾。1950年的一天,农业专家沈宗翰对梁实秋说:“我知道你喜欢下围棋,我儿子沈君山也很喜欢下围棋。找个时间让他陪你下一盘如何?”沈宗翰是梁实秋的好朋友,他儿子沈君山后来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不过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梁实秋听了好朋友的话,说:“小孩子喜欢下围棋,很是难得,不过我不和他下。我儿子梁文骐也喜欢围棋,有机会让他们俩下吧。”就这样,两位父亲为儿子订下了一场棋约。
梁文骐1949年没有随父亲去台湾,而是留在北京继续读书。大学毕业后,梁文骐到广东一所大学任教。他也像父亲一样喜欢围棋,曾获得过广东省围棋比赛的冠军。陈毅元帅知道后,特地约他下了一盘,结果输给了梁文骐。
1985年夏天,梁文骐几经周折,终于来到台湾与父亲团聚,这时,沈宗翰已经去世5年了。 12月22日,是个星期日,下午3点,沈君山穿戴整齐,如约来到梁宅,为父亲践行35年前的承诺。
棋盘摆好了。沈君山执白子,梁文骐执黑子,只见你来我往,你攻我守,黑白棋子“啪啪”落盘,两位素未谋面的后辈在棋盘上厮杀起来。梁实秋先是坐在两人中间观棋,不到5分钟,他便站了起来,双手扶住椅背,目不转睛,神情严肃,默默地继续观棋。这一站,就是3个小时。当 时,梁实秋已经是83岁的高龄老人。
棋局结束了,沈君山略胜一筹。沈君山说:“这样下棋论输赢不公平。以业余的棋力而言,我们都有6段的功力,只是梁兄无暇常下,棋艺有点荒疏罢了。”此时胜负已定,梁实秋松弛了一下严肃的神情,说道:“年轻人下棋,厮杀得厉害。我边看边想,要是我下,就不是这样的下法。” 沈君山整整衣袖,恭恭敬敬地对梁实秋说:“梁伯伯,今晚我回家后,一定沐浴更衣,焚香祭告父亲。”梁实秋听后,含笑频频点头。
一盘等了35年的棋局,梁实秋看得心满意足,一桩心愿终于了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略胜一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未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填空。
(1)本文主要写了1950年两位父亲为儿子 。35年
后, 。
(2)文中两位父亲分别是 和 ,两位儿子分别是 和
【3】本文题目中的“特殊”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生命,生命
①在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个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着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②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③蜜蜂一点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子就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④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⑤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行能力。哦,这可怜的病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⑥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清楚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想,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⑦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皱褶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⑧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就掉了下来,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⑨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⑩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很久很久。∥
【1】阅读文章提取相关信息。
“我”踩了蜜蜂(______)脚。受伤的蜜蜂飞了(______)次终于获得成功。
【2】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闲适——(______)——(______)——感动
【3】文章用“∥”分成了四部分,请你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其中第(______)部分写得很详细具体。
【4】请找出与文章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相呼应的语句,在文中用“ ”画出来,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
【5】请联系上下文写写你对第⑦自然段中“自以为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⑥⑩自然段都写到“跪在地上”,这两处“跪”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的题目“生命,生命”很有特点,写出你的认识和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吧。
人类能移居火星吗?
①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②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但在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今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公里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③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
④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待在地球上;如果我们(A)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1】阅读第②自然段,写出火星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祖布林和弗雷德曼对探测火星的意义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祖布林:_______________
弗雷德曼: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应放在(A)处还是(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说明性作品。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 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选自《健康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饮水与健康的关系。
B.老年人睡前喝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C.感冒的人饮用足够的水有利于早愈。
D.人体内的水会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排出。
【2】选文没有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假设
D.打比方
【3】第5自然段画横线句子通过一系列数字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约”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班上同学喜欢用饮料代替水这一现象,结合文本给他们提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
【2】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请抓住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既描写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________。其中第________句是“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____句是“点”,具体描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中的“始终”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在□处加上标点。
(2)这段文字采用先 后 的方法写索溪峪的山,写出了索溪峪的山 美、 美的特点。
(3)将短文分为四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4)划线句子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5)摘抄文中写山的词语。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德斯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牛人”。这些“牛人”或博古通今,过目不忘;或才艺超群,毅力过人;或雄辩滔滔,下笔千言;或思维敏捷,办事奇快……你的身边有怎样的“牛人”?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他(她)的故事。注意写清楚“牛”在哪里,为什么那么“牛”。叙事要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