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以感受到敌人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文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可以用下面的成语______来形容。
A.腹背受敌 B.势均力敌 C.敌众我寡 D.如临大敌
2、近义词。
探索——______猜测——______研究——______提供——______
解析——______环绕——______更替——______枯萎——______
3、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默写《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传真
(1)《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
(2)《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______,像______,我的日子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5、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____)六月六(____)看谷秀(____)又说(____)处暑不出头(____)割谷喂老牛(____)
6、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_时偶然写得的。
【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 ”——“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7、阅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4】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用横线画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十种景物。
2.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
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白朴
的《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情绪,“ , ”
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
了烘托人。
D.从此曲题目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念之情。
9、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 漂)带舞,像一条彩(红 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 拔)转马头,欢呼着,飞(弛 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划去选文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选文中加点的“洒脱”一词可以换成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___”画出来。
【3】“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4】“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阅兵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快速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阅读材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是201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开展的众多庆祝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全体受阅官兵由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约15000名官兵、580台(套)装备组成的15个徒步方队、32个装备方队;陆、海、空航空兵160余架战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人民军队以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彰显了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坚定决心,展示了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强大实力。
【1】看到上面的图片,你想到了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请写两个)。
【2】你认为和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相比,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有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他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威胁——( ) 随意——( )
(2)、反义词:贡献——( ) 毁坏——( )
3、短文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 、 、 、 。(2分
4、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多项选择)( )
A、随意毁坏 B、滥用化学品 C、自然灾害
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体会文中加点词“本来”在句中的含义。
。
12、阅读理解。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唯一的文字。现代汉字是从3300年前的甲骨文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在这过程中,留下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这些字体各具美感,是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小篆笔画圆劲均匀,粗细一致,笔法瘦劲挺拔;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草书结构省简、笔划纠连,书写流畅迅速;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草书笔势流动的特点,又有楷书端正平稳的特点。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
【材料二】书法采用刚柔并济的毛笔作为工具,使得书法的线条粗细疾徐、干湿浓淡变化万千,极富表现力,这种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痕迹之美就是书写美。书法美是造型美和书写美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三】书法学习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书法碑帖的临习中,人们通过观察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心慕手追,训练既久,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提高。其次,书法学习能培养想象能力。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正是书法艺术有利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再次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等,都构成了矛盾统一的现象。另外,学习书法对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B.书法艺术存在的基础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包括隶书、楷书等在内的各种字体。
C.书法艺术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欣赏书法可从造型和书写两方面人手。
(2)阅读【材料一】,在横线上写出词语“书法”对应的字体。
书法书法
①②
③
④
⑤
①_____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⑤_____
(3)阅读【材料三】,请概括四点学习书法的好处。
_____
(4)当今社会,键盘敲击替代汉字书写,提笔忘字屡见不鲜,广告宣传语中错别字时有发现……为改善这种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出两点)
_____
13、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到文中的括号内。
瞭望 张望
【2】郑成功在战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能体现郑家军舰队庞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纪律严明”“军容整肃”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作答习题。
①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⑪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⑫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⑬她来祭奠两个人。
⑭她丈夫和他儿子。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B.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
D.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
【2】选文②段是对老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老汉_________的品德。
【3】文中画“______”句子是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关注情节:(1)文中老汉有两次“吼”:第一次“吼”是站在__________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__________角度;
(2)选文中老汉对“小伙子”前后矛盾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这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老汉两种不同的情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②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17、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18、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20、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_______,谢谢你 (您)
提示: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感谢医护人员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学会说感谢,常怀感恩心。请你以“ ,谢谢你 (您)”为题进行习作。横线上可以填某个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也可以填书籍、挫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