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回顾课本内容填空。

(1)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__________,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形象。

(3)“好的故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个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____ jīng yíng____ yáo lán____ zī yuán____

làn yòng____ jī dì____ mù dǔ____ hé ăi____

3、日积月累。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

2.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3.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

4.一儿曰:“日初出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_____”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6.古语云:“__________”。尽管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于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飞成一篇(   )。”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从“可惜我去不了”中我体会到海鸥飞去,老人__________的内心;表达了老人对海鸥___________之情。

 

5、1.课文内容回放。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解释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今乃掉尾而斗,矣。”处士笑而之。

乃: 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

谬: 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7、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 ”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呢?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里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1“//”将片断分成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_ 

(2) __________

2  画出能体现牛郎和老牛之间那亲密无间的关系的句子。

3这段文字选自故事《         》,它和《        》《       》《      》合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12、阅读课内段落,回答问题。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 )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片段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读

 

我要把昨天我做的梦,

拿到冰箱里冷冻。

到遥远的一天,

我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

我就把这个可爱的梦,

拿出来解冻,

然后把它煮沸,坐下来,

浸暖我冰冷的双足。

  (选自《阁楼上的光》)

(1)给这首小诗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小诗的内容填空。

这首童稚的诗中,“我”要冷冻   ,这样,等到“我”年老时,就可以   。小诗中的“我”真是个 的孩子。

为什么说等到“我”白发苍苍时,那些“可爱的梦”能“浸暖我冰冷的双足”?

 

 

你曾有过哪些美好的梦想,让你觉得可以记取一辈子,温暖自己一辈子?试着选择其中两个写下来。

 

 

14、课内阅读。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这几段话中,主要运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 语言 心理

B.动作 语言 神态

C.外貌 动作 语言

D.语言 神态 心理

【2】文中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因为“屹立”的意思和“站立”一样。

B.不能。“屹立”表达了五壮士坚毅的品格,更表达了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决心。“站立”则无法体现当时五壮士的心情。

C.能。因为这两个词都能表达出五壮士坚毅的品格,表现出当时的心情。

D.不能。“站立”是单纯地站着,体现不出五壮士当时的心情。

【3】文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情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声音”一方面指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声音”喊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C.“这声音”是指“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体现了完成任务后壮士们心情的激越。

D.“这声音”体现的是壮士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字句)

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18、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书写

题目:原本我可以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要少于400字哟。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名称。否则,要扣除5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