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请你分别根据的不同义项组一个词。

1)缺乏财物。___________

2)到尽头,没有出路。____________

3)达到极点。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1)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着。

   

(2)小女孩面前出现了奶奶,又一次擦燃火柴。

   

(3)天气真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只是偶尔飘下雪花。

   

(4)我并没有给《精忠说岳》留下太大的印象。

   

 

3、用“坚”组词并填空。

坚持面对特大洪灾,全市人民心中只有一个( )的信念:严防死守,保卫家园。王市长当时身患重病,但他( )在堤坝上指挥抗洪,他说:“面对困难一定要( ),人在堤在,( )誓死战胜洪涝。”

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为了反抗敌人的bō xuē______和yā pò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gé mìng______运动,最终取得了chè dǐ______的jiě fàng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1)两个人听了这话面面相(  )

(2)姐姐说话总是慢条(  )理的。

(3)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滥(  )充数。

(4)弟弟(  )(  )气地从外面走来。

(5)说话办事要遵循规律,不能画蛇(  )足。

(6)听到这个消息,他兴奋地手舞足(  )起来。

(7)我们一路上披(  )(  ),终于取得了胜利。

来自寓言:________ ________

描写神态:________ ________

描写动作: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画波浪线的词句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

3阅读这首词和《宿律德江》,补全下面的对话。

甲:《宿建德江》和本词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但我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你能给我讲讲吗?

乙:没问题,《宿建德江》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_______之情;而本词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________之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把景和人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8、古诗鉴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开采和烧制石灰石之难。

C.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富有感染力。

D.“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2)请写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蜡烛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我的疑问,店主懒得解释,只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家也没有,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⑤老阿婆乐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⑥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散步。

⑦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石板路也镀上了一层柔柔的光,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⑧我来到先前的那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⑨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1】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文内容,在第⑨自然段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描写了老阿婆的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第⑦自然段是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A.表达了作者对石板镇美丽夜景的赞美。

B.说明石板镇非常偏僻落后,夜晚行人很少。

C.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的美好心灵,赞美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D.表现了阿婆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境界。

【5】短文最后才点明蜡烛的秘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捡来的手机

一天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了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

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一个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儿子不再言语。

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多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

【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填空。

故事主要情节:__________→讨论如何处置手机→__________→袒露真实想法

儿子情绪变化:惊喜→__________→心情很好→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五自然段对小伙子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善良”:_____________        “不虚伪”:_______________

【4】“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你说出至少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话主要写(  )

A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奇丽景色

B贝多芬看到的景象

C皮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联想

2微波粼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个和“霎时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浪花涌过来”时音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平缓低沉   B.高昂激越   C.抑扬顿挫

5在贝多芬的琴声中皮鞋匠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拿、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 )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显现 出现 出没)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投向、望着)主席台。

1“√”打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你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片段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真正的慷慨

①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许多家庭损失惨重,报纸上一张照片触动了我的心。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女人站在一座完全被毁坏的房屋前面,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低垂着眼站在她的身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用手抓着妈妈的裙裾,眼睛盯着镜头,目光里充满了慌乱和恐惧。在相关的文章中,作者给出了照片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我注意到他们衣服的尺寸与我和孩子衣服的尺寸很接近。这是教育我的孩子帮助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的好机会。

②我将照片贴在冰箱上,把他们的困境向我的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布兰德和布雷特以及3岁的小女儿梅格安作了解释:我们有这么多东西,这些可怜的人现在却什么也没有。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东西和他们分享。”我从阁楼上拿下3只大盒子放在地板上。当男孩子们和我一起把一些罐装食品和其他一些不易腐坏的食物、肥皂等装进其中一只大盒子的时候,梅格安怀里抱着鲁西--她爱极的布娃娃来到我们面前。她紧紧地将它搂在胸前,把她圆圆的小脸贴在鲁西扁平的、被涂上颜色的脸上,给了它最后一个吻,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其他玩具的上面。噢,亲爱的,”我说,你不必把鲁西捐出来,你是那么喜欢它。”

③梅格安严肃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被她强忍着没有流出来的眼泪:鲁西给我带来了快乐,妈妈。也许,它也会给那个小女孩带去快乐的。”

④我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捐赠给别人,而真正的慷慨却是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给予别人。诚挚的仁爱,是一个3岁的孩子希望把一个虽然破旧却是她最珍爱的布娃娃送给那个小女孩。而我,本来是想教育孩子的,结果却从孩子那儿受到了教育。

男孩子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布兰德什么也没说,走进房间拿着他最喜欢的圣斗士出来了。他稍稍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梅格安,把它放在鲁西的旁边。布雷特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微笑,眼睛里闪着光,跑回房间拿来了他的宝贝火柴盒汽车,郑重地放到盒子里。

我把我的那件袖口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的棕褐色夹克衫从那个放着衣服的盒子里拿出来,然后把上个星期刚买的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放了进去。我希望照片上那个年轻女人会像我一样喜欢它。

1) 文题真正的慷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概括填空)(2)

2) 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人物真正的慷慨”?试举例说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联系文中每个人物在捐出自己东西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举例分析其内在的思想感情。(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4从文中他们真正的慷慨”的举动中,你联想到了什么?(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手机对人体辐射有多大

①辐射,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一般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②电离辐射,是指辐射能量足够高,可以把原子电离,比如核辐射、CT检查等,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导致细胞癌变、不孕或引起胎儿死亡和畸形等。

③关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身体的细胞最终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辐射的能量过高,原子中的电子被攻击,使其离开所属的原子而让原子带正电,细胞的物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诱发癌症,因此这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④通常大部分人谈“辐”色变,主要是电离辐射。但是,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原理是:当我们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会向最近的基站发射无线电波,基站再把接收的无线电波传输到交换台,最后交换台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话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而向基站发送的无线电波,多多少少会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一部分,形成手机辐射。但是,相比X射线等电离辐射的频率,手机的辐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没有必要对手机辐射过于恐慌。

⑤手机辐射会致癌吗?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这在学术界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简单说就是:手机辐射和致癌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

⑥手机无论在通话还是待机,都会向距其最近的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电磁波信号。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强弱(发射功率)与手机电量无直接关系。由于电量与辐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边充电边用手机辐射特别大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但是有些手机充电时电池可能会发热,还是建议不要边充电边用手机。

⑦手机信号越差,辐射越大。这个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手机上显示的信号不是手机向外发出信号的强弱,而是手机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手机信号如果很差,则说明基站的信号到达手机的一端时就已经很微弱了,那么手机就会提高发出的信号功率,以便让基站“听到”,从而使辐射增大。接电话的时候频繁移动也是相似的原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手机自身发射的功率会有上限,这里的辐射变大也只是相对变大。

⑧手机辐射虽然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在准妈妈怀孕期间,有一段时间是“辐射敏感期”,这段时间便是在准妈妈们怀上小宝宝前三个月。这个时候的胚胎十分脆弱,如果准妈妈们长期使用手机,很容易对小宝宝的成长造成危害。

⑨虽然还没有权威的数据表明手机距离头部多远才合适,但是手机的辐射是随距离递减的。有研究称,距离为50厘米的时候,辐射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说1.5米。不论如何,1.5米至少可以保证休息时够不着手机,睡一个安稳觉了。

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2下列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 )

[文段]而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并不能使原子发生电离,因此对人体损伤较小,包括微波、无线电波等。

A.第①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段之间

3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伤害。______

(2)手机与人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______

(3)小明到黄山旅行,手机显示信号不好,于是他频繁移动,寻求信号。此时,他的手机辐射较平时增大。_______

4许多人在正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还是对手机辐射有很多担忧。结合短文,找出至少三条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狮子真被他打死了(加标点符号变为不同的句式)

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扩句,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本次习作,我们来写一份倡议书吧。如号召同学们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践踏草坪,或倡议全民读书、进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写的时候,标题要鲜明,格式要正确,正文要写清楚倡议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