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辨字组词。

____ ____  盲________

____ ____  曝________

2、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望而生( )   ( )云外 ( )净丑   毫不犹( )

魂牵梦( )   ( )流离 ( )顽抗   立雪求( )

(1)上面的成语中,贬义词有

(2)成语   与戏曲有关,我还能写出    

(3)请用画横线的成语造句:

 

3、比一比,读一读,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4、读下列句子,在括号里添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听到有人说:我不能时,脑海中(   )会浮现出唐娜老师和她的学生一起安葬我不能先生时的情景。

(2)(   )在盛夏,天山(   )依然凉爽无比。

(3)(   )没去过草原,(   )想象不出草原的广阔。

(4)时间是一位公正的法官,(   )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两袖清风,它(   )一视同仁。

 

5、填空。

(1)《月光曲》这里指贝多芬的《( )》,又名《( )》或《( )》,作于1801年。

(2)《月光曲》是一个( ),讲述了( )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皮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附加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复:又、再,关山:群山 , 苍:苍翠 鏖战:大战)

【1】“菩萨蛮”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像,简单描述上阕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8、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轩。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一位美国朋友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2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笫四自然段中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林海音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zhā   )辫子,换

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 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jiā   jiá)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 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āi ái)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选自《城南旧事》)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夹袄     )的眉头     )的油鞋

3   在第一自然段中画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4你认为作者的爸爸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乘车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去上学时,爸爸是怎么做的?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七月的新疆阿勒泰草原上鲜花盛开。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们从草原的四面八方赶来,为老人过母亲节。我与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们一道,接受老人家的祝福。老人亲吻着我的手背,用汉语说:祝你幸福、快乐、健康!阿尼帕妈妈给我讲述了她收养10个孤儿的往事。

1970年的冬天,邻居牙合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未成年的孩子。虽然这时阿尼帕妈妈自己已是6个孩子的妈妈了,全家只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艰难生活,但她想都没想,就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

就这样,阿尼帕妈妈自己有9个儿女,却先后收养了10个孤儿。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生活虽然苦,但从没饿过肚子。每天,阿尼帕妈妈做好饭后,总是离锅远远的,一碗稀稀的奶茶,再撒一把麦粒,就是她的一顿饭。春天,阿尼帕妈妈去挖野菜;秋天,她去捡麦子、拾土豆,换些面粉给孩子们吃。她还在食品厂找了一份清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每天清晨,做好孩子们的早饭后,阿尼帕妈妈就来到河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的双脚常年浸泡在雪山上融化的冰水里……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对于收养的孩子,阿尼帕待他们比亲生的还亲。卡丽曼说:有一年,妈妈买回一条淡绿色的裙子。我是大女儿,又是亲生的,从没穿过裙子。可妈妈却把裙子给了收养的索菲亚。我伤心得大哭。妈妈说,你是大姐,要让着妹妹。

听了阿尼帕妈妈的故事,我百感交集。时光流过四十多年的艰辛,阿尼帕妈妈始终用一个母亲的胸怀和韧性,锻造着全家人的快乐。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坐在老人膝下。这个时候,是阿尼帕妈妈最幸福的时候,那张饱经沧桑的脸笑成了一朵雏菊。调皮的索菲亚这时会故意问:阿妈,您对哪个孩子最好?阿尼帕妈妈总会哈哈大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1.在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困难——(  ) 团圆——( )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表说话断断续续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中,(  )个是亲生的,(  )个是收养的,他们来

自(  )个民族,现在这个大家庭共有(  )口人。

4. 文中重点写了阿尼帕妈妈收养孤儿的两件往事,一件是 ,另一件是  

5.读了阿尼帕妈妈的故事,我最想对她老人家说

 

12、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 林 之 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悄然而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信步踏上了我家房后那曲折幽深的山径。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芬芳,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抖落了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我有一种飘飘然乘云欲飞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清秀的山水画。莽莽苍山似乎在酣睡着。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层层洁白的面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晕,然后脱去白纱,换上了淡淡的橘黄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

恍惚之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的一朵,露珠中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魂灵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吸一口这甜甜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在心底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

1短文以___  ____  _为背景,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这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13、课外阅读。

 

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里。

然而近一年来,这里却冷冷落落,灌木丛生,一派荒芜萧索的景象。因为传说这儿闹鬼。每日清晨,那鬼驾着一朵云飞向山顶;日落黄昏,又带着一道亮火落到屋前。

人们谈鬼色变,鸡犬不宁。这件事情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他不露声色,独自一人,于清晨黄昏,悄悄站在附近的一块高地上瞭望,果然看见了那道似灰似蓝的亮火。他一连看了三四日,额上的皱纹终于_______________开来,笑道:我明白了!邻人们问他看见的鬼是什么样子,曹雪芹回答:三日后必见分晓。

以后几天,人们奇怪地发现曹雪芹整日徘徊于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他的手和裤子都被划破了,但仍毫无倦意。终于,他像发现了什么   ,兴冲冲地下山宣布要捉鬼。

人们听说曹雪芹要捉鬼,真是又惊又喜,天还没有黑,就都躲在附近,悄悄地看着。

不一会儿,曹雪芹来了,背着一条大口袋,鼓鼓的,取出来,竟是一口大锅,胆子大的人围上来问您一个人去行吗 ?”

曹雪芹拍拍一个小伙子的肩膀说:不碍事,今天晚上,你们一见山上有火光,就是我把鬼捉住了,你们就上来看吧。

好容易盼到天黑,那鬼火果然又出现了,箭一般地射下来。只听曹雪芹一声叫喊,接着咣当一声响,山上亮起了火把,雪芹朗声叫道:我已经将此鬼捉住了!说罢,提起一个浑身发亮的东西,在石头上摔了几下。

人们   过去,仔细一看,那竟是一只毛色发光的狐狸。曹雪芹笑着对大家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家伙本叫玄狐,由于长年住在古墓里,蹭了一身磷。磷在夜晚会发光,玄狐跑起来就像一道亮火,如今这亮火已被我扣在锅里,这就是你们看见的呀!说罢,开怀大笑……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秀丽——(   )   朗声——(   )   瞭望——(   )

3文中的谈鬼色变是由成语_______________活用而来的。

4仿写句子。

曹雪芹整日徘徊于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

……时而……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雪芹之所以能捉到,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雪芹是名著《______________》的作者。

14、认真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内心不安,充满矛盾。联系课文和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抱回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桑娜又不想抱回孩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作自受”的意思是:自己做的事,自己承受结果。联系课文可以知道,桑娜“自己做的事”是:_______________,桑娜“自己承受的结果”是___________

【3】从“忐忑不安”到“自作自受”,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4】本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刻画了桑娜这一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6、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7、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19、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提示:“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