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dé xíng zhàng peng jiàng yóu shù fù diǎn yǎ
( ) ( ) ( ) ( ) ( )
dàng yang mù dǔ zāo gāo hé ǎi lǐn liè
( ) ( ) ( ) ( ) ( )
2、欣赏诗句,完成练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句话列举了长征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著名战役,表现了中国红军的英勇气概。
(2)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_______” 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喜悦;“_______”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的惊险。
3、辨字组词。
郭( ) 娟( ) 谅( ) 羡( )
敦( ) 绢( ) 凉( ) 姜( )
4、辨字组词。
葛________ 胁________ 赌________ 莹________
蔼________ 协________ 睹________ 萤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ménɡ lónɡ yì rán wēi xié jìnɡ mì juàn liàn
( ) ( ) ( ) ( ) ( )
qī liánɡ bào qiàn kuí wú dǒu qiào qín miǎn
( ) ( ) ( ) ( ) (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______,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蝉鸣、鹊啼、蛙叫”等夏夜特有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惹外国人讥笑,(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作者围绕“堪测路线”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怎样解决“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的困难的?从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选文中使用了排比方法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10、说明文阅读。
科学锻炼身体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吗?
②锻炼要选择地点、天气。马路旁、工厂附近、人群密集处污染严重。阴雨天树林中没有阳光照射,空气中的含氧量少,会使人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雾天空气中的水汽、尖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吸入人体会有害。风大的天气,风会带走人体大量热量,例如气温为-4℃时,若伴有5级以上的大风,人体的感觉就好像处在-18℃的严寒环境,此时锻炼会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疾病。
③锻炼还要注意适度适量。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安排适宜的运动项目:儿童可以做操、游泳、溜冰;中青年可跑步、打球、登山;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走、打太极拳。一天中,可以早晚各安排一次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判断运动是否适度,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220-年龄)×80%。例如,年龄20岁的人运动后如果每分钟心跳次数为:(220-20)×80%=160,说明运动过量了,此时有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现象。
④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科学地锻炼身体了吧。
【1】关于科学锻炼身体,短文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来介绍的。
【2】阴雨天不适宜在树林中锻炼身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第③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是( )
A.先总述再分述
B.按时间顺序叙述
C.先分述再总述
D.按不同方面叙述
11、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说“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B 对百草园的喜爱。
C 对学生生活的向往
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据说,现在有超过15%的年轻人在熬夜,其中一部分人经常熬夜学习。实际上,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①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②首先,要合理地分配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连续记录一周左右,再按照学习、生活等做分类统计,之后根据统计出的结果重新安排时间。
③其次,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如果做过时间统计,我们就会发现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例如,坐车回家时,可以和同学商讨小组综合性学习的计划。
④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会利用高效学习的时间段。据生物学家研究,一天中高效学习的时间段一般是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1小时。( )我们抓住这几个时间段专心地学习,( )能提高学习效率。
【1】如材料一所示,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___________。
【3】材料二第④段,括号里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无论……都……
D.如果……就……
【4】张亮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对他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商品名称】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组成与材质】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第一层为蓝色非织造布,第二层为过滤熔喷布,第三层为白色非织造布。
【适用范围】供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戴,为接受处理的患者及实施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提供防护,阻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流和颗粒物等的传播。
【型号规格】17.5cm×9.5cm
【贮藏】密封
【有效期】24个月
【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一般使用4小时就需要更换。切忌将使用过的口罩随便塞进口袋或挂在脖子上。
【1】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2】请判断下面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出公共区域时,戴口罩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
(2)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应当烧掉或作有害垃圾处理掉。( )
(3)昨天,妈妈到药房买口罩时,看到生产日期是2017年10月,口罩密封很好,于是买了一包。( )
14、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耐心地听她诉说。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喜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
(2)川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七自然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过马路的情景。
B.文章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指祖国母亲。
C.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
D.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4】生活中,你的父母也为你做过许多事,回忆一下,仿照文章第五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写法,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写几句话。注意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6、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你在横线上改写。
我对晓彤说:“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___________:“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和你去滑雪了。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21、习作
题目:没想到我如此___________
一直认为自己遇到困难就像个缩头乌龟,没想到我如此坚强;一直认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没想到我如此依赖父母;一直认为自己……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3)恰当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写出真实感受;(4)字数不少于450字。